分享

儒雅之地,古村、古桥和水库,乡村旅游风景线

 颖之星语 2020-09-06

宁波市象山县有个村庄,村名非常文雅,名叫儒雅洋。

儒雅洋村隶属象山县西周镇,2019年12月25日,上榜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底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宁波市共有44个村庄上榜。

今年有个小目标,这44个村庄要全部走遍,看看到底怎么样。

象山转一圈的终极目的地,就是儒雅洋。

儒雅洋村原名树下洋,地处青龙山南麓,“洋”指的是宽阔地带,“树下洋”,意指“树林荫翳”之下的大片平地。

儒雅洋村人多姓何,明代朱元璋洪武末年,大约在公元1398年,何姓先祖何仁六从象山墙头下沙迁此,认为“树林荫翳”之下的这片平地,是居家生活的福地,遂定居于此,历代至今六百多年。

儒雅洋在清乾隆年间发展到鼎盛时期,何氏成为象山望族。

村人将“树下洋”之名雅化为儒雅洋,有“耕读传家,儒生雅士辈出”之意。

这个名称确实很文雅,可以想到当初取其名者是一位儒雅的文化人,但是儒雅洋之名到底始于何年,又是何人所名,难以确证。

村庄下游的欧阳桥,在明代成化年间以前,就叫儒雅洋桥,可见儒雅洋之名更早就已出现。

我到达儒雅洋村,询问村庄的情况,村民热情地带引我走访村中的每一幢古宅。

村中保存较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何恭房、友二房、友六房、新大份、老小份等等多达二十多处,呈四合院格局,每幢古宅都有丰富的渊源。

儒雅洋村,就是一部古朴的书,写满了光阴的故事。

穿村而过的一条主干道,原来用青石块和鹅卵石铺成,称为鸿儒路,是贯穿村庄的古驿道,同样具有儒雅之气,现大部改为水泥道。

从古驿道过石门岭,通台州、宁海、绍兴、新昌等地,是当地人前往台州、绍兴方向的必经之路,被称为“千年古驿道”,石碑记载:嘉定十六年(1223)建西沙岭驿亭,沿途均建驿道。

村中的一棵古老的圆柏树,树干中空,一分为二,中心又生出一棵樟树,树中生树,也是一道奇观。

儒雅洋村四面环山,一条溪流绕村而过,下游称为淡港溪,经下张村、陈溢村、湖边村等村落,向北注入象山港。

儒雅洋村隔溪相望东南侧的村庄名为隔溪张村,因为村民多姓张,隔溪相望而名。

隔溪张村后的水库名为隔溪张水库,风光旖旎,公路环绕水库一圈,环线游水库,湖光山色,穿越风景里。

沿溪顺流而下,下游还有一个水库名叫下张水库,水库中有一座有著名的三拱石桥,名为欧阳桥,值得欣赏。

欧阳桥原名儒雅洋桥,最早建于哪一年,无从考证,明代成化元年,即公元1465年,儒雅洋桥被洪水冲毁,因此村民重建。

当时的象山县知县欧阳懋乘轿路过此地,见此山谷小桥,诗情大发,村人遂以知县之姓“欧阳”,定为桥名欧阳桥。

欧阳懋知县并赋诗一首:

欧阳子过欧阳桥,千载奇逢在圣朝。

潮涨东溟连沧海,峰高西岭通云霄。

隔林啼鸟声声巧,傍水闲花树树娇。

试问象山离远近,居民犹道去路遥。

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欧阳桥,县西35里,西沙岭下(案嘉靖志)县西四十里,旧名儒雅洋桥,成化时重修,同知欧阳懋过之,适遇交桥,里人请名,因改名。”

欧阳桥1948年再次重修,到了1997年又因台风洪水袭击而破坏,1998年再度重修。

六年之后,2004年动工兴建上张水库,2009年水库建成蓄水后,欧阳桥被淹没,仅剩部分桥面路出水面,三个石拱依稀隐约,桥面花瓣、铜钱、金鱼等图案清晰可见。

古村,水库,小桥,乡村旅游的风景线。

喜欢乡村旅游的朋友,儒雅洋村,值得一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