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学好中国历史,从读这套《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开始。

 我的书海601 2020-09-06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历史有一句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要观察现代,要观察未来的社会政治的发展,必须要懂历史……多读历史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国家、家庭、孩子,前面要走一条什么道路。
 
历史,是人类过往经验的总和。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就是这个国家、民族所走过的路,里面有着极深的智慧和经验。中国人特别注重历史,强调“经史合参”。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历史素养,对孩子的三观养成和品格素养尤其重要。
 
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必须要读中国的通史。但是,各种通史份量庞大,不适合孩子阅读。为此,今天我们特别给大家推荐这套由民国著名历史学者韦休撰写的《给孩子的中国通史》,是孩子学习中国通史的不二选择。


01


开少年通史读物之先河
鲁迅珍藏、顾颉刚精心批校的经典读物
 
《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原名《中国史话》,又名《中国的故事》。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套面向青少年的中国通史读物。可以说,在众多的面向青少年的历史读物中,这部书开创了给孩子讲述中国通史的先河。和当时许多大历史学家,如吕思勉等人所撰写的《中国通史》不同,这套书面向高小和初中程度的学生,用讲述的方式,将五千年中华史娓娓道来,篇幅不大,文字精炼,通俗易懂。可贵的是,作者有自己独特的新史观,不是单纯的给孩子讲历史故事,而是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读历史,让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部书的作者韦休,今天留下来的资料非常少。但是,从这部书的行文来看,可见作者是一个对文史非常精通的大家。而文学大家鲁迅和历史学家顾颉刚和这部书的关系,更是凸显了这部书绝非泛泛之作。


鲁迅先生在其《日记》中有阅读这部《中国史话》的记录。鲁迅先生不仅是大作家,也是大学者,他对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其对《史记》的评价,影响尤其广泛。能让他看上并细读的历史读物,自然也不是平庸之作。
 

(顾颉刚批阅本书的书影)

除鲁迅外,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也是这部书的忠实读者,顾颉刚先生曾经仔细批校了这部书,当时的顾先生已是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又在北大上课,竟然对这部书从头到尾仔细批校,可见此书的历史写作水平之高。否则,顾先生这样的大学者是不可能耗费大量精力去批校一部不值一读的作品的。
 
从鲁迅、顾颉刚二人阅读本书的记录,足以证明韦休的这部《给孩子的中国通史》的是一部高水平的给孩子的通俗历史读物。
 

02


让孩子学会“活”读历史,
具备“大历史观”的中国历史入门书
 
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曾感慨地说:“通俗历史故事,不但青年读来容易懂,老年读来也津津有味,是理想的历史入门书。这样的书,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里,实在太少了。”
 
通俗的历史故事,的确是非常适合大众尤其是孩子作为学习历史的启蒙读物。但是,如果只是零星的历史故事,孩子看了就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和以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历代。因此,以通俗历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讲述中国通史,同时具备“大历史观”眼界的历史读物,才是最适合作为孩子的历史入门读物。
 


所谓的“大历史观”,就是要秉持一种整体化的文明思维与历史意识,在回顾往昔、直面现在、开创未来的维度上,在立足中国、环顾世界、纵贯古今的视野中,考察我们自身的历史演进,从中领会历史的得与失。
 
这部《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可以说正是结合了通俗历史故事的优点,又有鸟瞰历史全局的高度和视角,是一部具备“大历史观”的中国通俗读物。如作者在讲述王莽篡汉和刘秀建立东汉的这段历史时,就有一段和传统史学家不同的评论:

旧时读历史的人,最终认为王莽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小人,刘秀是一朝中兴的圣明皇帝。其实这不免有些偏见,姓刘的做得皇帝,姓王的便做不得皇帝的吗?不过我们从两人做事的结果看来,儒家的学说,在复古的一方面,用得不谨慎,流弊很大;而关于正名分、明人伦的主张,却是很足以被做皇帝的用做很稳当的工具,那是从此得到一个有力的证明了,至于王莽作伪,刘秀谨厚的话,也不免带些成败论人的意味吧。
 


书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类似评论,还有不少。都是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这对培养孩子在读史时学会思考,懂得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非常有益的。
 

03


将五千年中国史娓娓道来
分四大板块,让孩子轻松学懂中国史
 
《给孩子的中国通史》一共分为四册,将中国的历史自上古史到近代是分为四个板块,让孩子通过阅读该书,就是轻松地了解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一册讲述的是从上古时期到汉朝的历史。作者从《太古的中国》写起,讲述中国人的起源,“中国”是怎么来的,从“盘古”的传说讲到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三皇和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的历史;从三代之治讲到西周的衰落;从春秋到战国的演变;秦朝的大一统和汉朝的建立,西汉东汉的演变等等。在讲述历史发展进程的同时,也注意到文化的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已经基本形成。作者一共用了二十章,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轮廓,可谓要言不繁。


 
第二册讲述的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一直到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东汉之后的三国时期,是大动荡的时代,之后的两晋南北朝,中国基本处于南北对峙的局面,一直到隋朝时期,中国才又重新统一,之后有了兴盛的唐朝。唐朝由盛而衰后,中国又进入到混乱的五代十国。描写这一历史时期,作者不仅讲述历史发展的故事,更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国际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从中寻求朝代兴衰成败的原因。
 


第三册从宋朝的开国一直讲到清朝的全盛。
宋朝在文化和学术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但是,在民族方面,汉族则受异族的压迫非常严重。宋朝的衰败和灭亡都和外交失策有很大关系,约金攻辽,失去半壁江山,约蒙攻金则直接导致了灭亡。蒙古建立元朝后,虽然疆域广阔,但是不善于统治,存在时间并不长。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使得汉人再次统治中国。明朝建立不久以后,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皇帝更加专制。之后的清朝,基本效法明朝的制度,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清朝建立以后,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国家虽然表面号称兴盛,但是已经产生了诸多落后世界的因素,注定了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局面。
 


第四册讲述的是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作者从清朝的衰落开始,讲述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在这四册书中,关于近代史的描述,作者采用的文字篇幅最大,其用意尤其深远。旨在让读者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并对中国落后的原因和世界各国列强的真实面目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激发读者为民族和国家的自强而努力。


04


有深度、有广度、极具特色中国通史读物
给孩子拓宽历史视野,提高学习成绩
 
今年江苏高考文科状元,就因历史相对较弱只考了B+,错失北大清华等名校。想让孩子学好历史,在考试中不吃亏,离不开多读、多想。帮孩子切实提高历史成绩,这套《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部书在每一章后面都设了若干问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学历史,不单是背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和事件表。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正确的历史观。因为,历史不仅是一门功课,更是一门指导我们现实人生的学问,学好历史,可以让人受用一生。

《给孩子的中国通史》的内容足够用心、足够实用。补充了历史教材中对历史细节和人物特写的不足。对历史上比较典型的事件: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孔子周游、荆轲刺秦王、汉武帝开拓边疆、王安石变法、明太祖崛起、鸦片战争、五卅运动等,都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讲述。



人教版中学教材对历史重大事件的记录只有断代年表,《给孩子的中国通史》每一册则详尽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本册大事记”。方便孩子系统回顾历史细节和大事件之间的脉络,不仅有立体史观感,还有助于记忆。

《给孩子的中国通史》文辞典雅,通俗耐读。这次出版,我们在充分尊重原著及作者的前提下,对涉及地名、人名做了必要的注释,对于生僻字做了注音,对语言习惯发生变化的词句做了修改润色,让这部大学者写给孩子的中国通史读物,焕发出新的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