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之旅—转角遇到爱(上)

 360摘手卢 2020-09-06
08-25 23:21 阅读62
我的生活日记
这是一次当之无愧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今年受疫情所困,一直喵在家中,困兽禁足已八月有余,看着日渐安全,七夕将至,突然觉得应该外出走走,于是临时起兴决定去青岛玩两天,头一天制定行程路线,预定酒店和高铁车票,第二天我们就背包出发了。

8月24日

DAY 1 G185 北京南站—青岛站 12:25-16:31

散心自然是怎么轻松怎么来,从北京到青岛,如果让我开车的话,估计12分是不够扣的,于是我们选择高铁动车,稳稳当当4小时,既安全实惠又方便快捷。

受疫情影响,上车后发现车厢里竟然有一半的座位都是空置的,看来铁老大也无法保证上座率了。

告别北京的蓝天白云,向青岛出发!
00:25
去APP下载
一路阳光明媚,到了潍坊后,开始下起雨来。
00:53
去APP下载

到达青岛后,发现这边并不凉爽,也是十分闷热。鉴于身上大包小包行动起来多有不便,还是先找酒店安顿好再说。

预定的酒店按高德导航路线需要走8分钟,青岛地势起伏,短短8分钟的路,竟然走了15分钟,而且比在北京走路要吃力。

出发前查找酒店时想法很多,最初想着海景房应该很惬意,选了十几家,总是觉得视角不够理想。

主题酒店倒是别有特色,很多妹子的写真照就是出自这里,对于室内摄影来说,找个不错的咖啡馆也是一样可以满足。

左挑右选,查找了不下几十家,直到我看到了这家民宿客栈——青岛1903里院客栈。

当在大众点评网上看到这家客栈的照片时便被深深吸引。老式的房屋建筑构造,颇具特色,后来才知道这种建筑结构叫“里院”。

“里院”绝不是里外院子的意思,古人有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最初的“里院”是由德国人设计建造的,“里院”四面都是楼房,中间围出一个大大的院子,只留一个大门洞通向外面,楼的墙体就成了高高的围墙,墙高少则8米,高近20米。
“里院”大多是二层楼,少数为三层,极个别的是四层。我们居住的客栈就是三层“里院”。

据说过去“里院”内夜不闭户,“里”不拾遗,大家居住在这里,从同一个门进出,走同一个楼梯。老城区里的青岛人很多是祖祖辈辈“里院”出来的的老邻居,工具借着用,老婆换着使灶台......“里院”算是青岛独具特色一种建筑文化形式,想感受青岛文化,我想第一步就应该从起床的地方开始。

客栈一进门的走廊里挂满这家里院改造装修时的照片,对于'里院'来说,这是一种记录,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吧。

这家客栈房间名字设计也很复古,天字号、地字号、人字号、和字号,我们预定的是天字号LOFT大床房,位于三层,这里没有电梯,由于先生身体不好,跟老板商量了下,第二天更换到一层,房间比楼上还大,老板也没有让补差价,太暖心了。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安顿好一切后,突然下起了暴雨,原想着去栈桥和奥帆中心泡汤了,我们被困在客栈里等待着雨停。

雨势渐小,老先生别出心裁,用垃圾袋做了两身防雨服,我们就这样穿着黑咕隆咚的垃圾袋,大摇大摆地带着相机出去溜达啦。

此刻我们早已饥肠辘辘,吃是当务之急,当地有名的劈柴院小吃街离我们客栈只需5分钟的路程,这也太近了吧,给我美坏啦。

到了青岛自然要吃海鲜,先来两烤鱿鱼须子,再来两海胆蒸蛋,生蚝四个,先吃点垫垫小胃🤪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

哇,再来一屉蟹黄汤包,两个鱿鱼串!!

怎么可以这么好吃!

我们终于看到青岛传说已久的袋装啤酒啦。

不光人喜欢喝啤酒,狗也喜欢喝,这是一只喝醉了的小狗狗。

无论是北京,还是在青岛,我都更喜欢夜晚中的城市。

阵雨过后,青岛老城区的街道里多了一份魔幻的味道,我醉迷其中。💗

在北京,在重庆,每次去一个城市,我都会拍哪里的人,哪里的事,这次与以往不同。我不想再拍什么街拍,不想动太多脑筋,不想让自己绷着紧张的神经去时刻准备着抓捕那些别人的瞬间。

这次我只想拍些和自己有关,我爱和爱我的七夕纪念照,想彻底地放松自己的心情,拍摄属于自己的节奏。

于是这样的画面就出现了。

00:24
去APP下载
00:25
去APP下载
回到酒店,白天被圈养的猫咪被放了出来,许是自己也养猫的缘故,它一点不怕生,很腻人的和我亲热着。
仰望里院,规整的小结构很是喜欢。

8月25日

DAY 2

出发前参考一些青岛攻略,将自己心仪的几个网红打卡地罗列出来,非常幸运的是客栈与这些地方相距都不远,步行20分钟便可到达第一个打卡地。由于时间缘故,当天取消了八大关风景区。

路线:里院—不舍昼夜咖啡馆(步行20分钟)—杂货店(步行3分钟)—鱼山路与大学路交汇处(步行3分钟)——青岛美术馆(步行2分钟)—德国监狱旧址(步行8分钟)—鱼山路(步行10分钟)—石老人房车营地(打车34分钟)网上推荐说退潮前方便拍摄—当天又追加了栈桥—青岛啤酒街(青岛啤酒博物院附近)

一觉醒来,再看院内,充满了文艺清新范儿,改造后的里院在新时代散发着勃勃朝气。
爷说青岛很多建筑都是当年德国占领青岛时建设的,我们现在行走的路面就是那个时候铺砌的,居然一直保存使用到现在。我一边吃力地行走在坡起的岁月中,一边感受着身边各种异域风情的小街巷。
没走5分钟,我感觉远处是火车站了,爷说不应该在这个方向啊。于是我们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座高高的天主教堂——圣弥厄尔大教堂(不知不觉就打卡了)。
圣弥厄尔教堂建于1932年,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 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原本拟建的高度其实是百米,但适逢二战爆发, 德国禁止本土资金外流,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建成现在规模。但即便如此,在建国前它依旧是山东省最高的建筑。
站在广场,我们呼吸着略带咸味的海风,听着教堂钟声阵阵响起,看着坡起坡落的远方,感受着细雨纷飞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畅快洒脱,而这一切构成了青岛独有的动人旋律,我爱了。
又走了大约10分钟,我们来到了胶澳总督府旧址,左侧黄色矮楼是检察院办公地,这么低调,完全出乎我想象,我还纳闷守着总督府这么好的地方,怎么不得占上呀,能这么低调,青岛政府真贴心。没走两步,再看总督府旧址上挂的大牌子......一个政协,一个人大,噢?!还是你们牛。
青岛这样绿树遮荫的路面非常多,而且各种坡起坡落,自行车在这边骑行真心累,不多见也是正常,但电动自行车路面也没见到几个,着实让我费解。
打卡地即将临近,我们先在这里热个身。
打卡1:不舍昼夜咖啡屋
顺着黄县路,我们走到了不舍昼夜咖啡屋,小店外墙爬满了爬山虎,仿佛像童话中的绿野仙踪。从摄影角度来说,小店很上相,地处一个交叉路口,广角取景的话,构图很舒服,也许这就是它可以晋身为网红打卡地的原因吧。

看着店外一波一波拍照留影的人群,我好奇店内会是什么状况呢?

进店后发现,店内无人问津,我弱弱地问老板,来这里买咖啡的人多吗?老板无奈的说,并不多。

对于一个咖啡舘来说,这样的现状很悲剧,老板好像也已经习惯这不尽人意的网红效应,我出于礼貌,从店里买了两张明信片,权当留念了。

顺着黄县路一路向下,你会看到酒馆、杂货店、咖啡馆、荒岛书店、老舍故居。短短的一条黄县路,似乎要把青岛的文艺气息一口气述说个干净。
黄县路除了一路小店可探,道路边画在墙上的画也备受瞩目。
打卡2:小巫的杂货店
据说小巫的杂货店里收藏了很多玩偶,很遗憾小店没有开门,留着下次再会吧。
杂货店的对面就是荒岛书店和老舍故居,喜欢名人历史,又爱读书的小伙伴可以顺道在这边打卡了。
杂货店的隔壁是小巫咖啡馆,但是你完全看不到咖啡馆,因为那边都是拍照的人,我更愿意和窗前的爬山虎合影~~
打卡3:大学路和鱼山路交叉口的红墙

大学路是青岛历史上最早的一条现代化街道,也被称为“ 青岛 第一路”。始建于德国侵占青岛后,当时沿青岛河铺设了一条现代马路,称奥斯特帕斯街。1924年,附近的俾斯麦兵营上建了私立青岛大学,故大学前的这条马路就改名为大学路。
鱼山路建于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沙石路面,为市区通往汇泉湾和中山公园的交通便道。梁秋实故居、通敌周故居、红十字会青岛分会旧址(青岛美术馆)统统都在这里。

一直以为“黄瓦红墙”是北京的地标建筑,没想到在青岛也看到了这样色彩搭配的建筑结构。而这里并非是皇城,而是青岛美术馆外墙。大学路与鱼山路,两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在这面红墙处交汇,于是这个拐角成为当地极具留念价值的网红打卡地,可以说人满为患,所以我就不去凑那个份儿了。
在这边红墙一样可以拍照哇~~想要牌子的话,自己P个就行啦。嘿嘿。
打卡4:青岛市美术馆(红十字会青岛分会旧址)
这里便是世界红十字会旧址办公楼,始建于1937年,1941年竣工,为仿德国建筑样式,穹顶钢混4层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采用花岗石勒脚和粗石套窗,显得庄重、厚实。解放后,这里由青岛中华救济总会接管,办公楼由青岛市图书馆使用,后市图书馆迁到山东路,这里并入青岛市博物馆,博物馆迁崂山区后,成为如今的青岛市美术馆。
美术馆免费参观,只要出示身份证即可。
当日馆内正举办画家马精虎油画作品展,画家本人正现场直播作画。
据说这位画家32岁开始学画,获奖作品《污染的生活之一》是他学画一年零八个月的第三幅创作,很多人称其为天才,他个人倒是比较排斥这种说话,他感觉热爱才是最重要的。本次青岛展览是这位画家全国巡展的第一站。
这幅作品叫《新八仙传奇》魔幻现实三部曲之三。

我们突发奇想,觉得在作品前增加满天飞舞人民币会更有视觉效果,于是......我们旁若无人地在展品前甩起了钞票,您看,是不是更具讽刺效果了呢?

估计这么玩的也就我们了……

适合甩钞票的另一幅作品《极喜》婚礼三部曲之一
走出展厅后,我们在美术馆后身发现一片极美的红墙,墙面上的爬山虎高低错落,很是美丽。就在我们拍得正起劲儿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身处杂草丛中,经过我们一番踩踏,惹翻了正在这里休息的蚊子们,他们悄无声息地对我们进行集体报复,当发现他们时,身上已被叮咬了好几个包包,于是我们赶紧仓慌逃离此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