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柯:机会始终存在 把握三大机会

 新用户41015886 2020-09-06

贺宛男:后4个月还会有行情?郭施亮:IPO速度该不该慢一些

时间:2020年09月05日 08:11:47 中财网

  刘柯:机会始终存在 把握三大机会
  进入9月以来,A股市场两极分化严重,一端极热一端极冷。“热”的代表是小部分大消费高价股和创业板低价股,赚钱效应比较明显,“冷”的代表是80%以上的主板、中小板甚至科创板公司,亏钱效应也很突出。

  当然,这是市场自己的选择。大消费高价股属于机构资金抱团取暖,如龙头品种海天味业最高突破200元,市值超过6000亿元,并引领了中药、零食、白酒等一众大消费股大涨。创业板由于有20%涨跌幅的“新玩法”,吸引了很大一部分活跃资金参与,典型就是低价创业板个股群起大涨。但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这样的行情参与度非常低,周四海天撑不住了,这样的高位股跌下来杀伤力是中小投资者无法承担的。当然,创业板低价股可能吸引部分投资者,但动辄20%的涨跌幅还是比较惊心,要知道跌下来也是20%,和当年玩杠杆资金一样,上下都是翻倍。最让市场担忧的,是这种两极分化对资金造成的挤出效应。市场存量资金大多数属于中小散户和大户资金,他们长期在A股厮杀,不会去买海天、茅台为机构抬轿,大部分只追逐中短期收益,因此对于20%的涨跌幅的创业板有先天的喜好。有人也许会问,科创板不也是20%涨跌幅吗,怎么不和创业板联动。其实,与科创板高起点不同,创业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其存在大量低价小市值股,原始成本与拉升成本都不高,容易出现比科创板火爆得多的行情。

  但这样一来的问题是,市场存量资金有限,玩了创业板就难以再回头去玩主板了,一只股票不到5个交易日就可以翻倍,怎么可能还去玩10%的涨跌幅的主板、中小板?于是就形成了资金挤出效应,从周三到周五创业板成交都在3000亿左右,占两市总成交的30%以上,而创业板公司占两市的总数连1/10都不到,资金的挤出效应可见一斑。

  从市场本身来看,特别是中报披露完以后,确实难以找到让A股整体恢复人气的机会。权重蓝筹在中期业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能维持目前股价已经很不容易,如银行板块整体业绩增速下降10%,这是近几年非常罕见的。制造业的蓝筹业绩也不理想,如昔日的明星企业格力电器中期营收下降28%,净利润下降53%。服务业蓝筹也没有从疫情中缓过劲来,上海机场中期营收下降54%,净利润下降114%,大涨十倍的王府井上半年净利润更是狂降99%,只赚了区区470万元。即便是最近大热的食品饮料类也分化严重,除了高端白酒一枝独秀,大热门海天味业中期业绩增速也不过18%,新上市的休闲食品企业三只松鼠中期业绩下降近30%。

  实际上,无论市场怎么变化,机会始终是存在的,我们需要顺势而为,未来的机会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注册制改革的红利机会。就目前来看,创业板中短期还有比较大的交易性机会,这一点可以参考当年的股改。股改一开始也是市场不怎么接受,上证一度跌穿1000点大关,但在随后整体“10送转3”含权的情况下,产生了一波大牛市,直接冲上6124点。此次注册制改革,力度不比股改差,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一些制度性改革是必须的保障,比如交易制度的改革。因此,创业板未来还有机会。只是在标的选择上,不要一味追求价格低,而要从公司基本面出发,选择股价涨幅不大,基本面尚可,总市值偏低的品种。

  其次是前期热点板块的超跌机会。如半导体芯片的超跌品种。无论是从未来自主可控,还是大力发展内循环的消费升级角度看,科技升级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从管理层的角度看,密集出台的扶持政策就是信号。比如年进口额超过2万亿元的芯片,2025年自给率要超过70%,而2019年自给率才30%,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行业,肯定会出现“超级物种”。在标的选择上,要从进口替代、关键技术卡脖子等角度出发,选择处于优质赛道里的龙头企业,在阶段性底部长期潜伏。

  最后是把握事件驱动性机会。这个属于转换较快的热点,而且缺乏一个逻辑性的先导指标。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军工、5G、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大领域去关注。重点是与应用市场相结合的行业,如有整合预期的航天军工,有实质性应用的5G和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远程会议办公等)。在标的选择上从股价处于长期底部,行业属于增长潜力大、前沿科技属性高的,做中长期投资准备。(金.融.投.资.报)

  
  
  中财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