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口的数量变化

 hjh2004 2020-09-06

思维导图

考点详谈

时间和空间变化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人口增长的根本影响因素。

时间变化:人类人口自然增长总体的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有时间差别。如工业革命之后,增长速度明显较快。

空间变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不同。  

人口增长模式

影响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类型:如上图,分为3种类型。

易错防范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并不一定增长多。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如上图,人口最多的时候是第三点,而不是第二点。

考点拓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这是最基本的。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新时期我国人口的特点

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人口老龄化

全面二孩政策

考题精炼

2013年8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再次对“单独二胎”政策作出回应,表示“将依据实际逐步完善生育政策”。这是一周内的第三次回应,随着我国人口问题的日趋严重,放开生育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结下图,回答1-2题。

1. 读“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变化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长                   

B. 男女平均寿命差距在缩小

C. 平均寿命延长预示我国已进入富裕国家     

D. 平均寿命延长预示我国养老压力将加大

2.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开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当前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可行措施是(  )

A.鼓励生育                              

B.加快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C.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快速提升国力,吸引外国移民

答案:

1:D解析:根据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变化图判断出我国平均预期寿命是在延长的,而出生率较低,因此社会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故选D项。

2:C解析:A项,鼓励生育会造成人口的快速增长;B项与设问无关联,我国的就业压力大。D项做法不符合实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4.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改变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国家政策的改变  

D.教育事业的发展

5.与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相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B

解析 结合图例,注意不同图像采用的比值(①、②、③采用%,④采用的是‰)。比较出生率、死亡率比值大小,可知①为“高、高、低”的原始型,出现时间最早;②、③相比,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③为1.5%,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均低于③,表明②出现时间较晚;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3‰(1.3%)、8‰(0.8%)、5‰(0.5%,很低),为“低、低、低”的现代型,出现时间最晚。故B项正确。

4.B

解析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生育观发生变化,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模式不断变化。

5.D

解析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与图④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7题。

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

材料二 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6.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        

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7.材料二的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6.B      7.C

6.图示为外来人口男女比例图,不是常住人口,A错。流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所以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B对,C错。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外来人口少于本地人口,D错。

7.外来人口中,丙是劳动力人口,也是育龄人口,可能带几岁的孩子。丁是儿童,孩子随父母迁移的可能性大,所以丙、丁有明显相关性,C对。老年人安土重迁,随子女迁移的可能性小,A、B、D错。

(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8~9题。


8.该国可能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9.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8.C     读图可知,2000年世界人口为60亿,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约18%,大约为11亿左右,结合时间和人口数量,应为印度。故选C。

9.B     读图可知,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从2000年到2050年基本没有变化,表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结合选项,故选B。

(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10.A 11.C

第10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11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2014·福建文综,5~6)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2~13题。


12.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13.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12.D 13.B

第12题,图中显示2015年前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人口抚养比的概念推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

第13题,随着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2025年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造成劳动力逐渐不足。

(2017·陕西工大附中月考)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14~15题。

年份

指标

甲国

乙国

2000

老年人口比重/%

6.9

16.2

老年抚养比

10.0

24.8

2010

老年人口比重/%

8.5

17.0

老年抚养比

18.6

25.6

2020

老年人口比重/%

11.9

20.8

老年抚养比

26.3

33.0

14.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15.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14.C     15.D

【解析】

14.读表,根据表格中甲乙两国老年人口比重可知,乙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根据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可知,乙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根据乙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为16.2,而甲国为6.9可知,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根据2000年和2020年数据可知,甲国老龄化速度快。故选C。

15.有表格数据可知,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快于老年抚养比的速度,在根据题干中老年抚养比的概念可知,其原因是劳动力人口比重增长速度慢,老年人口比重增长速度快,劳动力人口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增加。

说明:转自中学地理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