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名将录(一)

 邓超越梦想 2020-09-06

明朝(1368年-1644年)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名将人数是仅次于唐朝的朝代。

在此分批列举出一些我们耳熟能详,比较出名的一些,排名不分先后。

明朝名将录(一)

徐达(公元1332年-公元1385年)

徐达(公元1332年-公元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其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初授镇抚。

至正十四年(1354年),随朱元璋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拔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图谋集庆(今江苏南京)。徐达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陈也先,收康茂才。八月,分道攻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皆克之。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破蛮子海牙水师。三月,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东下京口(今江苏镇江)一日克城,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七月,为同佥枢密院事。围攻毗陵(今江苏常州),宜兴,生擒张士德,又与常遇春生擒张德,次年二月,攻克毗陵,升佥枢密院事。又先后攻克宁国、宣城。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月,攻克宜兴。十一月,留守应天府。

至正十九年(1359年),克池州,擒洪钧等人,缴获全部战船。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下无为州,夜袭浮山寨,破于青山,并乘胜追击,一鼓攻克潜山。用离间计,使陈友谅杀赵普胜,下枞阳水寨。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大军进犯池州,设伏兵,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生擒三千。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拜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八月,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缴获战马两千匹,精食数十万石,并乘胜西进,直逼武昌。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随朱元璋带兵渡江,参加鄱阳湖水战。首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一举击溃陈友谅的前锋部队,歼敌一千五百人,缴获巨舰一艘,军威大振。后奉命还守应天。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升左相国。二月,平定武昌。八月,取荆湘诸路,连克江陵、夷陵(今湖北宜昌)、潭州(今湖南长沙)、归州(今湖北秭归)、辰州(今湖南沅陵)、衡州(今湖南衡阳)、宝庆(今湖南邵阳)等,肃清陈友谅的残余势力。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被命为总兵官,与常遇春一起,率兵攻取淮东。徐达挥兵北上,很快攻取泰州、高邮、淮安等地,仅半年时间,淮东诸地悉被攻克。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任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九月,攻入平江(今江苏苏州市),将张士诚押送应天。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伐。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三月,占领山东全境,攻取汴梁(今河南开封),洛阳。四月,挥兵略取嵩(今河南省嵩县)、陕、陈(今河南太康)、汝(今河南临汝)诸州,兵锋直指潼关。后连续攻克陇(今陕西陇县)、秦(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兰州等地,进逼临洮。五月,连克安定(今甘肃定西)、会州(今甘肃会宁)、靖宁(今甘肃靖宁)、隆德(今甘肃隆德),经萧关前往平凉(今甘肃平凉)。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二十七日,徐达攻克通州。八月二日,包围大都,元朝亡。同年率军入山西,取泽州、潞州。

洪武二年(1369年),挥师西渡黄河,连克奉元、秦州、伏羌、宁远、巩昌,兰州、平凉,元将张思道逃奔宁夏。不久,率军入庆阳,擒斩张良臣父子。陕西平定。

洪武三年(1370年),受命为征虏大将军,率西路军出潼关,于定西以北全歼王保保军八万多人,王保保仅带妻儿亲兵数人,逃往上都。同年因功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受命赴北平训练士卒,修缮城池,又迁沙漠遗民32000户屯田北平,以加强防御。七月,徐达奉命转赴山西练兵。

洪武六年(1373年),率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三年后回京。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元将朵儿不花等犯永平。奉命与汤和、傅友德率军讨之。四月,夜袭灰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南),兵临黄河,朵儿不花逃遁。年末,回到北平。

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背疽病逝,太祖至葬礼以示悲疡,列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明朝名将录(一)

常遇春(1330年-1369年)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至正十五年(1355年),弃盗为良,于和州投奔朱元璋,自请前锋。在采石矶(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江东岸)战役中,锋芒初露,激流乱箭中挥戈勇进,立首功。战后升元帅。

至正十九年(1359年),进兵攻取衢州,立“金斗翼元帅府”,设元帅和枢密分院判官。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陈友谅袭取池州,率兵镇守池州防备,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

至正二十年(1360年),龙湾水战,大破敌阵,战功卓著,升行省参知政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阳湖水战,因功受赏,得金帛田地甚厚,升为平章政事。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随徐达率军攻占庐州。与邓愈会合征服江西的新淦、吉安、赣州、南安等郡县。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五月,奉命与邓愈率军攻取湖北的安陆、襄阳;十一月与徐达率军攻占泰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为副将军,随徐达东征张士诚。经过十个月的围攻,平江城破,张士诚败死。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征虏副将军,随徐达出师北伐。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数,史称塔儿湾大捷。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随徐达率军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八月二日,攻占大都,改北平府。休整后挥军西进,攻取山西。与精锐的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平定山西。

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兵一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率军追袭千里,大获全胜。后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元顺帝逃往应昌府。同年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太祖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亲自出奠。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明朝名将录(一)

冯胜(?—1395)

冯胜(?—1395),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的弟弟,安徽定远人。

至正十五年(1355年),冯胜随兄长一同归附朱元璋,受到重用。

至正二十年(1360年),龙湾水战,大败陈友谅军,收复太平,攻克安庆水寨,入江州,晋升亲军都护。后随军解安丰之围,升同知枢密院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阳湖水战,随军激战鄱阳,下武昌,克庐州,后调兵攻取江西诸路。又与诸将收复淮东,克海安坝,取泰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随征张士诚,下湖州,克平江,功劳仅次于常遇春,升右都督。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攻下山东诸州郡。

洪武元年(1368年),兼任太子右詹事。同年率军逆河而上,取汴、洛,下陕州,直趋潼关。夺潼关,取华州。后被授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

洪武元年(1368年),随徐达征伐山西,由武陟攻取怀庆,越过太行山,克碗子城,取泽、潞,于猗氏擒获元右丞贾成。又克平阳、绛州,擒获元左丞田保保等。太祖大悦,下诏命右副将军冯胜位居常遇春之下。

洪武二年(1369年),率军渡黄河,直趋陕西,攻克凤翔。渡过陇水,攻取巩昌,进逼临洮,降服李思齐。回军随徐达攻克庆阳,擒张良臣。陕西全境平定。

洪武三年(1370年),以右副将军随徐达出西安,直捣定西,击败扩廓帖木儿,俘获兵马数万。又自徽州南巡略阳,擒获平章蔡琳,后入沔州。凯旋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进封宋国公,年禄三千石,授世袭凭证。

洪武五年(1372年),因效力四方,与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分别被赐给彤弓。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再次发兵征扩廓,徐达取中路,李文忠从东路,冯胜从西路,各率领五万骑兵出塞。三路大军,独冯胜斩获甚众,俘敌甚多,全胜而返。

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征虏大将军,率傅友德、蓝玉、赵庸等以步骑二十万征讨元太尉纳哈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受命于太原、平阳招民为兵,立卫屯田。皇太孙册立后,加封太子太师。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被赐死,诸子都不许继嗣。因未能善终,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获赠宁陵王,谥号“武壮”。

明朝名将录(一)

李文忠(1339年-1384年)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

至正十二年(1352年),随父亲李贞投奔朱元璋。

至正十七年(1357年),十九岁的李文忠以舍人身份,率军驰援池州,首立战功,击败赵普胜,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县。

至正十八年(1358年),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夺取建德,升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旧部三万多人。

至正十九年(1359年),守严州,三次击败张士诚的军队,张士诚从此不敢再窥视严州。升同佥行枢密院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平定苗兵叛变,被授浙东行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州军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于义乌击败叛将谢再兴。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李伯升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驰援,斩首数万,溪水尽成血色,俘获将领六百,士兵三千,收缴兵器、粮草无数,李伯升仅只身幸免。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讨伐张士诚,李文忠率军攻克桐庐、新城、富阳,进攻余杭。取杭州后,获军三万,粮食二十万,加封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进攻福建,李文忠率军驻扎浦城,进逼福建。返师之后,余寇金子隆等聚众抢劫,李文忠再次讨伐,将其擒获,平定建州、延州、汀州。

洪武二年(1369年),以偏将军身份随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赶走元顺帝。

洪武三年(1370年),授征虏左副将军,与徐达分道北征,率十万人出野狐岭,兵至兴和,降服兴和守将。进兵察罕脑儿,擒获平章竹真。驻军骆驼山,赶走平章沙不丁。驻军开平,降服平章上都罕等。

洪武三年(1370年),俘获元昭宗嫡长子买的立八剌与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擒获北元国公江文清等,降服三万七千人。到达红罗山时,又降服杨思祖部众一万六千余人。

洪武四年(1371年),归京报捷,朱元璋御临奉天门受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年俸三千石,授世袭凭证。

洪武五年(1372年),以左副将军北征,出居庸关,与北元太师蛮子哈剌章在达阿鲁浑河大战。此役,两军胜负相当,宣宁侯曹良臣,指挥使周显、常荣、张耀战死,因此太祖未予赏赐。

洪武六年(1373年)率军前往北平、山西边境,在三角村击败敌军。

洪武七年(1374年)于三不剌川,俘获平章陈安礼。于顺宁、杨门,斩首真珠驴。于白登,擒获太尉不花。

洪武七年(1374年)秋,率军攻克大宁、高州,斩杀宗王朵朵失里,擒获承旨百家奴。追至毡帽山,斩鲁王,俘获其妃及司徒答海等。进军丰州,擒获元朝旧官十二人,马驼牛羊甚多。此后,屡次率军防备边境。

洪武十二年(1379年),洮州十八番族反叛,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将其讨平,设洮州卫。还朝后,掌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领国子监事。

洪武十七年(1384年)农历三月,李文忠病逝,终年四十六岁。太祖写文致祭,追封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入功臣庙,位列第三,赐葬钟山。

明朝名将录(一)

邓愈(1337年-1377年)

邓愈(原名邓友德,1337年-1377年),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邓顺兴之子,明朝开国名将。

至正十三年(1353年),年仅十六岁的邓友德始掌兵权,与元军作战。

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部万余人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封邓友德为管军总管,赐名邓愈。

至正十六年(1356年)至至正十九年(1359年),先后攻占婺源、休宁、严州、建德,转战皖、浙、赣等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敌军望风而降。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各地民众争持酒肉慰劳。后迁佥行枢密院事,

至正二十年(1360年),攻占杭州,击败李伯升,遣使说降饶州守将于光,并击退陈友谅的多次进犯。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升任江南行省参政,总制各翼军马,先后攻占浮梁、乐平、余干、建昌。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提为江西行省参政,率兵镇守洪都(今南昌)。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率军60万围攻洪都,邓愈守抚州门,协助朱文正坚守洪都85天。鄱阳湖水战后,奉命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赣州诸郡,二十八岁的邓愈被升为江西行省右丞。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以湖广行省平章,镇守襄阳等处。同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封邓愈为右御史大夫。

洪武元年(1368年),加封太子谕德。同年,徐达、常遇春领军北伐,邓愈为偏师从湖北进攻河南。后受征戍将军正总兵,平定江淮等地未归附的州县。不到两年,唐州、南阳、均州(湖北丹江口)、商州、房州(今湖北房县)等地均归附明朝。

洪武三年(1370年),以征虏左副将军,协同徐达征甘肃。率兵奋战北元残军王保保部,斩首2000级,俘获王爷公爵以下百余人,士兵8万多人,骆驼、马匹、辎重不计其数。

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追击北元豫王至西黄河,在黑松林斩杀元大将阿撒秃,大军深入甘肃西北数千里。至此,河州以西皆属明朝版图。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班师回京,因功赐宅第于南京洪武正街,赐虹县城南良田500顷,佃户73家,守坟户150户,仪仗户19家;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年俸三千石,并授子孙世袭凭证。

洪武四年(1371年),攻灭夏蜀之战,坐镇襄阳,筹措运输军队粮食和草料,供应各部。

洪武十年(1377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任征西将军,和沐英一起征讨吐蕃反抗势力。分三路进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追杀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太祖降旨嘉奖,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

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回师途中病逝于寿春,年仅四十一岁。太祖闻讯大哭,停朝三日,亲迎灵柩祭奠,厚葬于南京雨花台,追封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功绩入《洪武功臣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