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组织分析及市场结构

 昵称27822060 2020-09-06

第五章产业组织分析与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分析的方法

·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从完全竞争到垄断

5. 1产业组织的分析方法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与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产业内企业间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结构,探讨市场结构、企 业行为、市场绩效的内在联系,以及旨在提高市场绩效的各种公共政策效应。

·从历史的角度看,马歇尔首先提出了产业组织概念,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之 间.或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以此为基础构架了整个产业 组织的主要问题,更加强调了产业组织中的厂商结构和行为。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贝恩为代表, 出现在1960s,强调市场结构对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作用,称为“结构主义”;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提出可竞争市 场理论,并重新探讨了SCP之间的关系;

·新产业组织理论岀现在1970s后期,大量引入了新的分析方法,包括博弈论、

新制度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木理论)、信息理论,通过整合厂商内部组

织和外部关系,进一步考察了厂商行为的多重复杂关系。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

·但从研究对象、方法和假定上,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解释,产业组织理论都 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的联系,从一般意义上可以视为微观经济学的扩展。

· 1、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假定

·在研究假定上,产业组织理论保持了主流理论的“理性人”的假定。在传统 的产业组织理论中,关键的假定是利润最大化,企业具有完全的理性偏好。

尽管近年来大量的分析表明企业的内部组织和企业决策都不能满足最大化假 定,但新产业组织理论仍保留对个人的理性假定。

· 2、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边际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仍然是产业组织中的主 要分析方法,特别强调了局部均衡。比如,在建立给定条件下,对解释的因 素进行一阶条件和二阶条件分析。但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中,解释因素除了 价格外,还包括更多的变量(质量、广告、研发等)。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引 入了信息,大量地运用博弈论工具。但后者也是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局中人 的效用函数、反应函数的对策行为及博弈均衡都反映了局部均衡的逻辑。

· 3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上,产业组织主要侧重于从供给角度分析单个产业内部的市场结 构、厂商行为和经济绩效。

强调了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厂商行为,从而 这一思路与主流的价格理论推论基本一致。·贝恩模型将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并开创性地通过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即三 分法对市场进行分析, 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占和垄断市场中的基本假定 演绎出企业不同的定价行为。从经济效率上看,最有·在主流的价格理论中,

不同。根据这些假定, 效率到最低效率的依次是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占和垄断。

·在完全竞争中,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长短期价格都等于边际成本;

·在垄断竞争中,厂商分为两个部分,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和众多价格接 受者,厂商在定价中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不再是价格接受者,在定价行为 上采用了剩余需求的方法;

·在寡占中,厂商的竞争局限在几个大厂商之间,其定价行为是这几个大 厂商讨价还价的结果。

·在垄断产业中,垄断者独占整个产业,根据边际成本定价,榨取消费者

剩余。

·尽管新产业组织理论不再强调S・c・p的直线关联,但仍然以其为主要分析对象, 并深入分析后三种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寡占和垄断)的厂商行为,而不孤 立地区分市场结构状态。在绩效评价上,也强调边际定价的效率。

·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基本遵循了价格理论的逻辑,但它也强化了主流理论厂 商的分析(包括厂商和厂商之间),将厂商视为“组织”形态,讨论不仅仅 局限在定价行为上,也包括了非价格竞争(广告、质量、研发、技术进步等) 及策略性行为,这是对主流理论的扩展。

5. 2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1

· 1、市场与市场结构

·市场是指同一产品(服务)或相近替代品买卖关系的总和。

·如何判定市场的范围?依据是测度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若为 正值(负值),说明两种商品为替代品(互补品)。当交叉弹性为较大的正值时, 说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这两种 商品同属一个市场.

·但在实际操作中,什么样的交叉弹性才为较大? 一般做法是,先从给定的商 品开始,然后考察该商品的替代品,再考察这些替代品的替代品,依此类推, 直到发现替代品链中有明显的差别。这种替代性的明显变动就成为区分商品 是否同属一个市场的界线。

·美国的横向兼并指南的方法: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上涨5%时,如果消费者会部 分转向其它替代商品,则这些替代商品就被视为与该商品处于同一市场。

·市场结构是指构成某一系统的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及其特征。在 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主要 有以下几种市场关系:

·                     (1)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

·                     (2)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                     (3)买卖双方的关系;

·                    (4)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 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各个市场参

与者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市场运行的影响程度就构成了一个市场( 或者说产业)的结构,由此我们可以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市场类型,如完

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四种基本市场类型。

·                    2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指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这种市场结构的特点是:

·                    (1)产业集中度很低。市场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价格由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 求决定。对于每个买者或卖者而言,他是价格的接受者,不是影响者。

·                    (2)产品同一性很高。市场内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是同质的无差异产品, 产品之间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产品的需求价格弾性趋于无穷大。

·                    (3)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岀壁垒。新的企业进入该市场或原有的企业退岀这个 市场都是完全自由的。

·                    (4)完备信息。所有的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交易有关的一切信息,使买卖双方 都能作岀最优的决策。

·大多数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除此之外,现实社会中几乎没有 一个行业市场真正具备以上四项条件,所以,完全竞争其实是一个理想状态。

·                     3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与完全竞争相对的另一个极端的市场结构是完全垄断,即只有一个买者或卖 者的市场。在经济学中通常分析卖方垄断。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是:

·                     (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因为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产品的企业。

·                    (2)没有替代产品。完全垄断企业出售的产品没有直接替代品,产品的需求交 叉弹性为零。

·                    (3)进入壁垒非常高。如果某个行业市场的进入壁垒高不可越,它就成了垄断 市场。

·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一样,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市·场结构,在市场经济中尤其 如此。因为一种产品通常有多种替代品,这些替代品也将构成竞争威胁。

·例如,邮政是美国联邦政府经营的仅有的几项商业之一。法律规定,任何私 营企业不得从事平信的传递业务,但不少私营企业开办了不受法律限制的快 件邮递、包裹邮递等业务,对联邦政府的邮政垄断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 4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分产品的供给,具有较高 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 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

· (1)产业集中度高。市场被少数大企业所控制,它们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在产业

总产量和总销量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

· (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一种是几个大企业提供的产品基本同质,没有 大的差别,相互依存度很高;另一种是产品有较大差别,彼此相关度较低。

·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在位的少数大企业占有绝对优势,新企业很难进入;

同时,该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投入资本量都很大,企业退出市场的壁垒也很高。

·寡头垄断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许多国家的汽车、钢铁、铝业、石

=1油化工、电子设备和计算机行业都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是产

业组织理论重点研究的市场结构O

·                     5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构,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 垄断之间,偏向于完全竞争。主要特点是:

·                    (1)产业集中度较低。产业市场内企业数量较多,因此每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较低,没有市场力量。这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共同点。

·                    (2)产品有差别。这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差别。产业内不同企业 的产品是不“同质”的,而且各个企业是它自己品牌的唯一生产者。

·由于产品差异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其他产品,享有一定的 定价自主权,它所具有的垄断势力取决于其差异化策略。但由于不同企业的 产品之间仍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所以这种垄断很有限。

·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垄断竞争市场内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投入资本也较 低,因而企业进入或退出的资本壁垒和技术壁垒都较低,寡头垄断市场则与 此相反。这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的一个重要差异。

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根据前文对市场结构的分类,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应 该说,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市场集中度;

⑵产品差异化;

(3)          进入和退出壁垒;

(4)          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5)      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      短期成本结构。

上述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当其中一个因素改变时,也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 化,从而使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改变。我们将主要讨论前三项因素。

二、庆定市场结构的■要I

· 1、市场集中度

1)  含义

2 衡量指标

3)  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2、产品差异化

1)  含义

2 产品差异程度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3)  基本度量方法

4) 产品差异化决策

5)  产品差异的传播与沟通广告

6) 不同产业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

・3、逬入和退出壁垒

1)  进入壁垒

2 退出壁垒

·                      1市场集中度

·                      1)含义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相对的规模结构的 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因此它与市场中垄断 力量密切相关。

·正因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由于市场是由买方、卖方组成的,所以市场集中度也可以分为买方集中度和 卖方集中度,但是买方集中的现象只出现在某些特殊的行业,产业组织理论 研究的主要是卖方集中度。

·                    2)衡量指标

·                    (1)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0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产值(

或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计算公式为:           上.心 :

·式中:CRn——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行业集中度;

· n——根据计算的需要确定的产业内企业数,通常取n=4n=8· X.——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产值;N——产业的企业总数。

·行业集中度综合反映了企业数量和规模两个重要方面,但也有不足:

· 一是行业集中度反映了最大几个企业的总体规模,但忽略了其余企业的规模

分布情况;

·二是无法反映最大的几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况;

·三是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     (2)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o原本是反映收入分

配不均的指标,产业组织学用来反映行业内部企业规模的不均。

·基尼系数的值在01之间变动,当基尼系数等于。时,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 线重合,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当基尼系数趋向1时,表明企业的规模分布 越来越不均等。

·局限性。第一,两者是对特定市场中企业规模分布情况的相对度量,而非绝 对度量,因此由两家各自拥有50%市场占有率的企业组成的市场,会与100家 各自拥有1%市场占有率的企业组成的市场具有相同的洛伦兹曲线,即均等分 布线,基尼系数都为0,但显然,这两种市场结构的性质完全不同;






·第二,当两条不同形状的洛伦兹曲线所围成的面,III,III






积大小相等时,基尼系数的值也就相等,因此,

基尼系数并不能代表某一特定市场中唯一的一种 企业规模分布的状况。

企业累计百分比(从最小到最大排列)市场占有率·由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存在这样的缺陷,所 以在使用他们衡量市场集中度和判断市场结构时, 必须非常小心。






(3)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indahl—Hirschman index,
简称HHI指数),,是某

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用公式表示为:

»                              ,        ■ n _·

2*

式中:X——产业市场祐為规模;X--^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

·                                金一一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产业内的企业数。

·                    HHI值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当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HHI=1;当市场 上有许多企业,且规模都相同时,HHI=l/n, HHI趋向0

· HHI的优势:第一,HHI能够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无法反映的集中度的差别。假 定存在由6个企业组成和8个企业组成的两个市场,市场规模最大的前4位企业 的市场占有率相同,此时产业集中率CR4就无法识别两个市场的集中度的差异; 但HHI可以反映出这两个市场集中程度的差别。

·第二,HHI能真实反映市场中企业间规模的差距。例如,两个由相同数量的企 业组成的市场,企业间,尤其是最大的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差距越大,HHI 的值就越大,表明市场的集中度越高,而产业集中率可能无法反映这种差异。

·但是计算某个特定市场的HHI,必须收集到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工作成本较高。

·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产业市场内的企业规模和市场容量是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 (1)企业规模

·影响企业规模变化的因素:

·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如企业追求规模经济、获得垄断力量、经营 者试图展示自身经营者能力和成就等。

·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生产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型生产设备 和生产线的出现,使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扩大,企业的规模也相应地扩大。

·政策法律的影响。如反垄断法对大规模企业的兼并行为的限制;另一方面, 为了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又会放宽对企业大规模兼并 的限制,甚至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规模。

·     (2)市场容量的变化

·市场容量缩小或不变会促进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企业会试图加强兼并来争 取更大的市场垄断力量;当市场容量扩大时,集中度则取决于市场容量的增 长与大企业扩张速度的比较。导致市·场容量变化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速度、 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

·                   2、产品差异化

·                   1)含义

·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 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产品区别开来,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产品差异化是一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冃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感知企业产品独特 的差异性而影响其购买行为,使顾客对企业的特定产品产生偏好和忠诚,甚 至愿意支付更高价格。

·企业制造产品差异的途径,例如与众不同的产品外观、包装,不同的品牌, 特殊的服务,不同的分销渠道,或者是独特的产品广告和促销活动。

· 2)产品差异程度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通过产品差异化,产品被其他竞争性产品替代的可能性降低,使市场结构向 着垄断竞争的趋势发展,最终甚至可能导致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产品差异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                    (1)影响市场集中度

·规模较大的上位企业(即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通过产品差别化,可以保持或 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规模较小的下位企业也町以 通过产品差异化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降低市场集中度,或改变行业市·场的 规模分布。

·                    (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产品差异化可以使顾客对产品形成偏好和忠诚,构成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壁垒, 即潜在进入者也必须通过产品差异化行为,寻找新的冃标市场或者争取原有 企业的顾客转换品牌。这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市场的产品差异化 程度越高,新企业的进入壁垒越高。

·                     3)基本度量方法

·                     (1)需求的交叉弹性

·产品差异化会导致产品的可替代性降低,因此用需求的交叉弹性来表示产品 之间可替代性的大小,来测量产品差异程度。需求交叉弹性的定义公式为:

a 心,//

fy..=--------------

iJ ^p/ps

·式中:%一一i产品需求量对j产品价格的交叉弹性;

·                             dq/q--- 产品的需求变化率;

·                             dp/pj一一j产品的价格变化率。

·对于同一产业市场上的i产品和j产品而言,当j产品的价格变化而i产品的价格 不变时,如果i产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变化,说明i产品与j产品有较高的可替代 性,也说明这两种产品的差别不大;反之,则说明这两种产品的差别较大。

·由于收集计算需求交叉弹性所需要的数据的难度较大,所以指标的实用价值

有限。

·⑵广告密度

·广告能够向顾客传递有关产品的价格、质量、功能、服务等多方面信息,对 于顾客感知产品差异、扩大顾客的心理偏好、影响购买决策方面作用很大, 且由于广告数据容易收集,因此广告费用指标经常被用来分析产品差异化程 度。计算公式为:

广告密度=广告费用的绝对金额(AD) /产品销售额(SL)

·植草益用广告费用指标,对1997年口本31个产业的产品差别化分类:

-a. AD/SLN3.5%AD220亿日元,为很高产品差别产业;

b. 1%<AD/SL <3.5%10亿日元<AD<20亿日元;

c. AD/SL <1%ADvlO亿日元,为中产品差别产业。

·此外,还可将形成产品差别的原因来比较差别化程度。例如,技术指标表示 的产品性能差异,销售网络状况表示的企业销售能力差异,顾客对服务的评 分表示产品服务质量的差别,等等。

·                   4)产品差异化决策

·                   (1)产品主体差异化

·产品包括核心产品、中间产品和延伸产品三个层次。竞争性产品的核心部分是 基本一致的,因而产品间具有可替代性。但中间产品和延伸产品部分,如产品 的品牌、外观、包装,服务等,有很大的差异化空间。

·     (2)品牌差异化

·品牌差异化,不仅是品牌名称不同,更重要的品牌必须能让顾客对企业或企业 产品产生有效的联想。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宣传产品品牌,丰富产 品品牌的内涵,不断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3)价格差异化

·企业通过制定高于、低于竞争性产品的产品价格,来提示顾客产品差异的存在。 比如,高档产品的定价一般高于其他同类竞争性产品,以向顾客传递企业(品 牌)的产品质量优越的信息;有的企业采取市场跟随策略,在模仿领先者产品 主体特征的同时,产品价格始终与市场领先产品的价格保持一定距离,以向顾 客传递产品物美价廉的信息。

· (4)渠道差异化

·渠道就是企业分销产品的路径,通过为自己的产品选择不同的分销途径,也 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产品差异化。比如,第三方中间商(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 销售产品,自建的零售店,无店铺销售,特许经营的分销网络,等等。新的 分销渠道,比如因特网、万维网等。

· (5)促销差异化

·企业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建立顾客对产品差异化的认知。差异化的形式 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即便同样的广告宣传,具体 媒体种类上也可以形成差别,比如电视媒体、电台媒体、报纸和杂志媒体, 还有务种各样的为企业所有的媒体。

·    (6)服务差异化

·服务可以被看作是产品的延伸部分。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激烈竞争的优胜 劣汰,核心产品差异化空间的不断缩小,服务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与 有形商品相对的服务产品而言,服务差异化通常是极其重要的差异化手段。

· 5)产品差异的传播与沟通广告 · (1)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产品的提供者和购买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广告能够传播与沟通相关的 信息。不同类型的产品,企业的广告策略不同。

-如果消费者能够通过检查在购买之前确定产品质量,说明该产品具有“搜寻性品 质”,称为"先验品”,比如家具和服装;

-如果消费者必须在消费产品后才能确定它的品质,说明该产品具有"经验性品质”, 被祢为"后验品”,比如食品。

·后验品应该多做广告,而先验品则不必,因为消费者很容易鉴别质量;产品差 异程度越高,越要做广告。

· (2)广告与绝对成本优势

·广告能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新企业必须花更多的广告费用影响消费者。 市场渗透成本将使新企业不得不在制定高价格和承担亏损间选择。因此广告能 为原有企业创造绝对成本优势。广告造成的产品差异化本身也构筑了进入障碍。

·这种绝对成本优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广告效果的持续时间。某些商品的广告效 果可以持续数年,而某些商品的广告效果仅在一年内有效。

·                         6)不同产业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

·按照产品差异化程度,可将市场为高度产品差异化产业、中度产品差异化产 业、轻度产品差异化产业和产品差异化程度可以忽略的产业。

·不同类型的产品市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不同。

·                         ⑴消费品产业。






耐用消费品。消费者购买决策比较慎重,
但往往又不具备鉴别产品物理性能






的知识和条件。因此商品在质量、广告、
售中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






产品差异化空间。除了部分低价产品外,
产品差异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到高

等水平之间。

·非耐用消费品。多数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在中等水平和高水平之间,价格较高 的消费品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更高,广告作用非常显著。因此,非耐用消费品 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一般比耐用消费品高。

·⑵工业品产业

·中间产品。比较标准化和规格化,物理差异性较小,而且购买者多为企业, 具备鉴别产品物理性能的知识和条件,主观偏好不强烈,不易受广告影响, 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

·投资品。结构比较复杂,往往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因此产品的物理差异比较 显著,同时客户需要得到有关产品性能、使用方法的信息服务和维修服务, 容易形成产品的服务差别。广告宣传也可以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投资品产业 的产品差异化程度高于中间品产业。但从总体上看,工业品行业的产品差异 化程度要比消费品行业低很多O

・3、逬入和退出壁垒

·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在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

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入的新企 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一般产业 组织研兖更加重视研究进入壁垒。

·                     1)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

·                     (1)定义

·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指“潜在企业”或新企业在同原有企业竞争中所遇到的 不利性障碍因素。施蒂格勒的定义更狭窄一些,认为进入壁垒是新厂商比老 厂商多承担的成本。

·根据施蒂格勒的定义,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产品差异化程度等在贝恩看 来是进入壁垒的因素不再构成壁垒。施蒂格勒把规模经济排除在进入壁垒之 外的观点,对“可竞争性市场”理论有很大影响。后者认为,既然新、老厂 商成本和需求条件相同,或实行“打了就跑”策略,即以自身的最佳规模生 产,当价格下跌到无利可图甚至亏本时退出,因此问题不在最佳规模的大小, 而在于进退是否方便。根据这个理论,自然垄断产业也可以是“可竞争的” O

·根据贝恩所定义的广义的“进入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很多,如绝对 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策略行为等。

· (2)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

·①绝对成本优势

·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现有企业比潜在进入者具有的以较 低成本生产的能力。贝恩发现绝对成本优势壁垒的主要成因与现有企业对原 材料的控制有关。而施蒂格勒认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的成因包括:

·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 ·现有企业可以优先获得包括管理在内的高级稀缺瓷源; ·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

·②规模经济

·新企业只有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能获得规模效益,之前新企业的单 位成本一定高于原有企业。虽然新企业也可以最低经济规模进入市场,但那 样会引起行业总供给量增加和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③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别往往是构或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如巨额的广告费用。除非有些新 企业掌握着能淘汰原有企业所提供的产品的新技术。

・④政策法律制度

·政策法律制度也是进入壁垒的重要方面。在某些产业中,企业经营需要获得 批准和执照,企业进出口需要获得有关的许可证,资金筹措也受到政府的限 制,还有差别性的税收壁垒、专利制度等,都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 并且这种壁垒是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用等手段加以克服的。

·⑤阻止进入策略行为

·指寡头垄断行业中,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 剩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性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的策略和行为,由此形成 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

· (3)市场进入壁垒程度的度量

・①统计描述性指标

·根据经济规模与市场总规模的比例、必要资木量、产品差异化程度、绝对费 用、产业和企业的专利特许数量、交易和批准等各方面的制度规定等衡量。

·②阻止进入价格指标

·用该产业的最高阻止进入价格高于该产业平均成本的百分比的大小来测定。 最高阻止进入价格是指能阻止新企业进入的最高价格。

·当企业把价格定在完全垄断下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水平(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时, 新企业还是无能或无意进入市场,那么产业的进入壁垒很高;

·如果企业把价格定在略高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竞争价格水平(边际成本=边际

收益),才能有效阻止新企业进入,那么产业的进入壁垒很低。

·不同行业的进入壁垒:

碱珪»«1・购5建驾■瞰姆列

汽车

很高

钢铁

肉类加工

中等偏低

卷烟

很高

肥皂

1

轮胎

中等偏低

汽油

很高

面粉

中等偏低

人造丝

中等偏低

拖拉机1

很高

水泥

中等偏低







2)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

· (1)定义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行业市场退出壁垒的高低也 会影响潜在竞争者的决策:如果退出成本高昂,企业进入的动机就会削弱。

·如果特定的行业必须拥有专用性程度很高的资产,获取非正常利润的机会又 很短暂,潜在企业很可能就不会逬入;

·但如果进入退出成本都很低,潜在企业就可以实施〃打了就跑“的战略。

(2)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如果企业主动或被迫要退岀某个行业市场,却又难以退岀,就表明这个市场 上存在退出壁垒。退岀壁垒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如果一些专用性很强的资产难以出售和变现,或只能以相当低的价格转卖,

那么岀售价格和企业投资额扣除折旧后的剩余价值之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越大,企业退岀市场的壁垒也就越高。

·②解雇费用

·企业在退岀某个市场时,必然会解雇员工。根据合同或劳动法的规定,解雇 工人可能必须支付退职金、解雇工资;企业如果转产,就必须对原有员工进 行培训,从而产生相关培训费用。这些费用越大,退出障碍就越大。

·③政策法律的限制

·政府为了一定的目标,经常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限制某些行业的企业的退出。

·在电力和煤气等公用事业部门,政府为了稳定服务,对企业退出加以限制;

·对于实行特许经营制的某些非公益性的行业,政府也可能会阻止企业退出;

·政府为了控制价格总体水平,对某些基础行业实行限价政策,从而导致这些 行业的政策性亏损,如果企业因此想退出这些行业,政府可能也会干预。

·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往往同构筑退出壁垒的因素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进

入壁垒低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低,这种行业的竞争性就较强;相反, 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高,这种行业的垄断性就较强。

5.3市场结构:从完全竞争到垄断

、新古典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

· 1、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准则是在收入和价格的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

化;企业则是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在新古典经济学

中,消费者被理解为效用函数,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所谓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 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岀之间的函数式,一般记为:

Q=f X“X2X3〃〃Xn)

·其中,X],X2X3〃〃Xn表示生产某种产品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Q表示任一 给定数量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品组合,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出 来的该产品的产量。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分析是在下述两个前提条件下展开的:

·(1)厂商(firm)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 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

· (2)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己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 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

· 2、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为了使利润实现最大化,我们可以导岀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的条件:

n(Q)=TR(Q)-TC(Q)= P*Q-TC(Q)

· MR=MC

(适用于长短期生产、竞争和垄断各种类型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二、市场第争模型

· 1、完全竞争模型

ft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与利润最大化条件

2 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3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 2、垄断模型

1垄断市场的特征与利润最大化条件

2)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3)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3、市场势力与福利效应

1)  市场势力的衡量

2 市场势力的福利效应

·                     1完全竞争模型

·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与利润】

·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①产业集中度很低;②产品同一性很高;③不存在任何进入退岀壁垒;④完备信息。

·                     (2)利润最大化条件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每个厂商面临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只是价格的 接受者(price takers),而非决定者(price setters)o因此,边际收益MR等于市场价 格P*,于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条件为P=MC





d(MR=AR=P),图4・1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 2)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短期的定义:短期内厂商只能通过调整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生产规模,

其他厂商也无法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在图4-2(a)中,DD表示市场需求曲线,SS表示市场供给曲线,市场均衡价格 为Pe,市场均衡数量为Qe

·在图4-2(b)中,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其需求曲线就是 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巳。由于MR=Pe,所以厂商的需求曲线d=MR=P* e点是 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与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它所对应的产量%就是 该厂商最优的生产规模。于是,厂商的短期均衡点:(AR=P=)MR=SMC





(b)丿商均衡,(a)行业均衡
图4・2短期行业均衡和竞争性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 3)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长期的定义:长期内厂商能够选择一个所需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 的固定成本规模;同时新厂商可以进入,或者原有厂商退出。

・在行业长期均衡状态下,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位于其短期平均 成本(SAC)曲线之最低点(因新厂商进入,导致超额利润的消失),且必然位 于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之最低点(见图4-3(a))o即每个厂商所选用的规 模必然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最优生产规模,并且其产量也是 平均成本为最低点的产量,如图4-3(b)所示。

43竞争性厂商的长期均衡和最优规模决定

·如果厂商最初选用的生产规模在其MC最低点的左上方的一点,例如B点。 此时价格为P,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只要LAC曲线还处于递减阶段,那 么厂商就会选用规模更大从而平均成本更低的生产规模。因此,厂商实 现长期均衡时的生产规模必然位于LAC曲线之最低点(A点),该点的产量 即是该厂商在长期中的最优产量。同时,由于超额利润会引起市场供给 增加,迫使价格下降到超额利润完全消失,即P1=LAC的最低点。

·因此长期均衡点:(AR=P=) MR=LMC=SMC=LAC=SAC

·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理论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它表明,在行业达到长 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规 模,用最低的成本(即所费各种生产资源之数量为最小)生产产品,并且只 能赚取正常利润。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 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 2垄断模型

·                     2垄断市场的特征与利润最大化条件

·                              (1)垄断市场的特征

·①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②没有替代产品;③进入壁垒非常高④完备信息。

·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的特征:

·第一,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与需求曲线d重叠,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




曲线。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都等于商品的价格。,III,III,·第二,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AR曲
线的左下方。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
,III,III,;;;,HI

·第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下降。因为,在每

一个销售量上的MR值都是相应的TR曲线的斜率,所以当MR值为正时,TR

线的斜率为正(即TR曲线是上升的);当MR为负值时,TR曲线的斜率为负(即TR

曲线是下降的);当MR值为零时,TR曲线的斜率为零(即TR曲线达极值点,在

此为极大值点)。

·如果垄断市场的需求函数是线性的,垄断 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直线型的(如图4.4 所示)。假定线性的反需求函数为:

· p=a-bQ其中,ab为常数,且ab0

·由上式可得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函数分别为:

· TR(Q)=PQ=aQ-bQ2 · MR(Q)= a-2bQ

·根据上式可求得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的斜率分别为.b.2b

·结论:当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 的需求曲线d为直线型时,MR曲线也呈向 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型;d曲线和MR曲线在 纵轴上的截距是相等的;MR曲线在横轴上

|4.4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的截距是d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一半,艮卩

MR曲线平分由纵轴到需求曲线d之间的任

何一条水平线。

· (3)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厂商的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 价格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假定反需求函数为:P=P(Q), TR(Q)P(Q)Q,于是有:

艸**啪

5吧)

·其中,电=丄器■言,是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需求量相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

·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在短期内,垄断 厂商无法改变不变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 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图中SMC曲线和SAC曲线代表垄断厂商的既定生产规模,d曲线和MR曲线代表 垄断厂商的需求和收益状况。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将产 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Q和%的水平。




·因此,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

4・5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均衡点E上,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 为FQi,平均成本为GQi,平均收益大于平 均成本,垄断厂商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图中 的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

· 4)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图中的d曲线和MR曲线分别表示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 益曲线,LAC曲线和LMC曲线分别为垄断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 成本曲线。

·假定开始时垄断厂商在由SAC】曲线和SM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上生产。短






期内,垄断厂商按照MR=SMC的原则,
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上将产量和价格分




别调整到Q】和P】。在短期均衡点畠上,,垄断厂商获得的利润为图中的阴影部分

的矩形面积HP/B





图4.6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垄断厂商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进一步增大利润。按照 MR=LMC的长期均衡原则,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为E2,长期均衡产量和 均衡价格分别为和卩2,垄断厂商所选择的最优生产规模由SAC?曲线和 smc2曲线所代表。此时,垄断厂商获得的利润量为矩形面积IP2FGo

·由此可见,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 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变的和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如图所示,在垄断厂商的MR=LMC长期均衡产量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

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相应的SMC曲线、LMC曲线和MR曲线相交于 一点。所以,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o

·最后,由于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 供给量就是全行业的供给量,所以,垄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价格和均 衡产量,就是垄断市场的短期和长期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 3市场实力与福利效应 · 1)市场势力的衡量

·由于MR=P(1-J),需求的价格弹性脆=_四·三,垄断者将会选择边际

&                                                              a dP Q

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使利润最大化。上式成为:

MR = P1- —)= MC

·垄断情况下福利损失的根源是垄断者对产岀的限制,导致价格高于边际成 本。因此可以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程度,来测量垄断者的市场势力。艮卩:

P-MC 1

·垄断者的价格控制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垄断者在提价时顾客会离开市场。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会很大,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就会趋向于边际成本。

·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垄断者更会倾向于提价,即需求量并不随价格 上升而下降很多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会把其价格提升到边际成本 以上,同时又不发生损失。

2)市场势力的福利效应

与竞争性市场相反,垄断是一种低效率的组织生产的方式。

(1)消费者剩余

在图4.7中,购买第1个单位产出的消费者愿意支付价格匕,第2个单位愿意支 付价格P2,……那么,消费者愿意为4单位产出支付的最大出价额为P1+P2+P3+P4

这是4单位产出的社会价值。

·如果垄断者按统一价格P4定价,由于 所有消费者都支付同一价格,所以4 单位产品的总收益就是4Pu社会价 值超过购买价格的部分,就是消费者 购买4单位产出的剩余。

图4.7消费者剩余·图中P4之上、需求曲线以下的三角形 区域,即消费者剩余,它来自消费者 的愿意支付与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

·    (2)市场势力效应的理论考察

·①分配和再分配

·为了便于对竞争和垄断进行比较,我们假设规模报酬为常数。如图4.8所示, 这样MC等于AC,供给曲线EE即为一水平线。

·当该商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时,市场成交的价格和数量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




线的相交处决定:完全竞争的价格为Pc,,际成本与市场价格相等。,·消费者剩余为APcE的三角形 区域。生产者剩余是整个成 交价格水平高于供给曲线
的部分,在完 成交价等于厂 所以生产者剩
,III,III,(边际成本) 全竞争状态, 商平均成本, 余为零。

成交额为,。这时,生产厂商的边,·净福利损失=I/2APAQ=区域GBE;
·收入向垄断者转移二八臼❶皿二区域PcPmBG
·向其他产业转移的支出=cAQ=区域JGEQ
图4.8市场势力的配置和再配置效应
 

·当市场被独家垄断时,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收入MR和边际成本PcE相交处确定

垄断产量Qm,并由此确定垄断价格Pm。由于从已升高到Pm,消费者剩余减

少到面积为APmB的区域,生产者剩余则增加到PmPcBG的区域。

·比较垄断市场和竞争市场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可以看出,

PmPcBG的部分从消费者剩余转为生产者剩余,所以就社会福利而言,这部

分剩余并无损失。但消费者剩余减少的BGE部分,却是因垄断而产生的社会

净损失(DWL),又称为〃哈伯格(Harberger)三角〃。

· 一般来说,DWL反映了这部分剩余既未让消费者得到,又没有进入垄断的 生产者的腰包,是垄断者因限产而导致的社会损失。

·是否使用DWL标准来衡量垄断的社会福利成本,取决于政治判断,即收入 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移能否为社会所接受。如果认为收入从消费者向生产 者转移不能为社会所接受,那么垄断的社会福利成本就是DWL加上这部分 收入转移,而不仅仅是DWL这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