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露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天下丛林 2020-09-06


丛林君编辑原创
图片源于网络
转载需注明出处

夏日繁华演尽,秋凉转念层生。

2020年9月7日,白露如约而至。

肖复兴在《中国节气里说》:“白露是整个秋天最好的时辰,在这样的时辰里,秋才有了诗的味道。

因为成熟与收获,尽数来到眼前。

沉重的汗水凝结成沉甸甸的果实,人们喜悦,感念,分享。




天凉


白露有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雁向南跋涉,时而成“一”,时而成“人”, 变换的是队形,不变的是归期。


二候玄鸟归。燕子察觉到秋的气息,纷纷展开翅膀飞向家的方向。


三候群鸟养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鸟儿为抵御寒冬,开始囤积食物。


从白露开始,暑气完全褪去,真正的凉爽来到了我们的生活。

绿意虽然还在,但已经停止了生长。天空高爽,白云飞飘,正午的阳光不再炙热。

“露凝而白,气始寒也”。

说是寒,虽有些夸张,但早晚不饶人,清晨傍晚还是丝丝凉意。

所以,"过了白露,长衣长裤"。正如谚语所说,白露身不露。

天真的要凉了,勿忘添衣。




秋收


当枫叶被渐渐染成红色,人们不禁感慨,时光流逝匆匆。

可我们无须忧伤,层林尽染的山峦,即将收获的田野,都是季节给我们的美好礼物。

人们忙于收割,忙于晾晒,忙于储藏……

勤劳让他们播下了种子,大自然就让他们拥有了勋章。


丰收季,是一首充满欢欣和辛劳的凯歌,是天高云淡的韵味与田畴阡陌的曲谱。

那些背朝天的人们,全身心浸入每一个时节里,他们终日被日光和尘土熏蒸,熟稔地知悉自然天时的信息,在最好的时候奔赴收获。

在这里,天地人融于一体,如同人生的金秋,充实,幸福。

手里捏着属于自己的泥土,看见万物在晴空下微风里缓缓生长,默念着一年的收获。

那份踏实的心情,才是一生最好的答案。




情重


古人说:"阳气主生物,所乐也;阴气主杀物,所憾也

故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

时节的物象,被赋予了情感层面的意境。

远走的游子,都熬成了家乡的客。

清风扑面,荡起涟漪。又是一季天气转凉,我们离故乡还有多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风只懂送走家书,却不知捎来回音。

杜甫在门前静候一夜又一夜,早已分不清叶片上沾的是白露还是游子的泪,只知道客家的月永远比不上故里的明亮。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秋里片片黄叶落不尽,心中缕缕相思剪不断。

李白觉得那被白露打湿的青苔门阶,就像那被相思泪沾湿的枕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无论远近,无谓冷暖。今晨荻芦上洁白的珍珠,都投射出你可人的微笑。

在外的你,请一定照顾好自己。

因为有人,在等你归来。




风俗


白露时节,物质丰富,各地的人们用不同的美食,沿袭着不同的白露习俗。

如浙江温州,在白露采集“十样白”或“三样白”,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去风气。

南京人喜欢喝白露茶。茶树经过酷夏的生发,到了白露就熬出味了。白露茶品的是一种岁月从容之味,更耐泡,也更香。


湖南一带每到白露这日,喝米酒必不可少。米酒甘甜温热,极为滋补。人们用自己酿造的米酒待客,交友,畅意无限。

福州人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对身体有大补的奇效,所以人们“白露必吃龙眼”。



诸如此类,各地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妙招。既让自己过了节,又让自己养了生,一举两得。

除了既定的风俗,秋属金,气躁,最适合进食滋阴之物。

多食用冬瓜、丝瓜、苦瓜、小白菜、绿豆芽等滋阴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们热爱秋高气爽的日子,但也别忘记秋燥来袭。

无论日子有多忙,也要偶尔坐在窗边,喝一杯白露茶,捧一碗养颜汤,润心润肺。

在这个日益焦燥的季节里,以温柔的身心来面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