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湄潭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何凭借3.5亩茶起家打造百亿产业?

 一葉一如来 2020-09-07

湄潭县在1981年率先种下3.5亩茶。
时光荏苒,就是这3.5亩茶,带出了后来万亩茶园和国家级产业园。
曾经“顿顿红苕苞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的日子早已成为历史。
到2020年,产业园累计建设投资120亿元,总产值达196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元以上。
今天地道农旅·地道君带你走进湄潭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她是如何“一步一步”打造百亿产业?
01
项目概况
1 项目简介
湄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兴隆镇、湄江街道办事处和永兴镇,总规划面积60万亩。产业园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茶园面积20万亩。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元以上。
2 项目分区
按良种繁育及高新技术示范区、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区、优质茶叶生产示范区、茶叶全程机采机收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贸易及综合服务区、休闲养生观光度假区等7个分区进行规划。
02
项目特色
1 种上“摇钱树”
1981年,湄潭县核桃坝村,时任村支书何殿伦率先种下3.5亩茶树。如今,这3.5亩茶树已发展成万亩茶园。
政策支持,十多年来,湄潭县委、县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茶产业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向茶产业绵绵用力——2005年到2009年间,湄潭县委连续五年的一号文件,都聚焦茶产业发展。
有机种植,产业园以茶树资源保护与改良利用、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为关键,加强了茶叶初制标准数控化技术、茶树品种改良、茶肥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并加强茶树良种繁育和科技推广,建成了中国茶树良种品种园,园内品种达130个,全面推进园内茶树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绿色发展,产业园全面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推广“茶+果”“茶+桂”套种等立体生态茶园模式,推广黄板、蓝板、太阳能杀虫灯及生物农药大范围使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2 做好“茶文章”
茶与大数据的结合,大数据应用在茶园的环境监测与加工车间的监测中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上传茶园PM2.5、土壤酸碱度及雨量等数据以保证茶叶的生长环境。
茶与两大园区建设,围绕加工贸易,产业园重点推进了茶产业加工园和茶产业商贸园的建设。前者以湄潭绿色食品产业园为建设载体,形成以茶加工、茶食饮品制造、茶保健品制造、茶农资四大板块为主导的茶产业加工体系。茶产业商贸园则以湄潭中国茶城为空间依托,沿茶城大道南侧打造产业园的商贸核心园,发展成辐射西南地区的茶产业交易与展示中心。
茶与综合开发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引资培育,目前园内规模化加工企业已增至107家,年加工能力达4.5万吨,茶产品涉及绿茶、红茶、黑茶及茶籽油、茶多酚、茶树花、茶花面膜等13类综合开发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深入、拓展。茶叶流通企业有11家,年交易额达20亿元以上。
茶与景区深度融合,同时,产业园依托园区内4A级景区、农旅一体化园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优势旅游资源,沿国道和百里茶桂长廊,将散落的茶文化旅游景点串点成环。近两年,年茶旅人次突破400万人次,实现茶旅综合收入30亿元。
3 收获“黄金叶”
打造融资平台,打造地区茶产业的投融资建设平台创造互联网+茶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的商业模式茶企、茶馆、茶行、消费者、投资者放在同一平台助推全市茶产业转型发展。
多种形式经营,产业园通过国企引领、科技驱动、金融助力、红利共享的模式,以确员、确权、确股、确管、建产权交易平台四确五定”“三变改革为重要支撑,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激活主体活力,同时,依托湄潭县电商产业园建设农村互联网众创基地,扶持返乡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的创业创新带头人,吸引各类主体入园创业,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带动脱贫致富,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园内11万名茶农充分发挥产业园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茶叶全产业链建设,12个村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茶园、山林、住宅、山塘等集体资产及资产使用权入股合作社,茶农入社率达100%
 03
地道之见
了解完湄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地道农旅·地道君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1 四确五定,推动改革
产业园要想真正的带动农民,就要搞规模化发展,不仅要流转土地,还要摸清家底,进行三变改革,如何将家底“摸清楚”?
那要进行四确五定,也就是确定组织成员、确定农村集体资产权属、组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制度、建产权交易平台。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资源变资产,激活了沉睡资源。一方面带动农民,另一方面也便于产业园进行资源的整合。
2 搭建平台,做好服务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产业园可以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农业设施担保,并将增强进行三变改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合作社、农民可以将自己的住房财产权和农村承保土地的经营权通过抵押获得贷款。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困,另一方面也让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资产实现收益的双赢格局。
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业园可以建设众创基地吸引高等院校到园区建设产教研合作实验基地,进行最新科研成果的推广和理论储备。其次,通过农民培训实现成果的转化。

作者:黄伟华 | 审稿:郭亮 | 编辑:罗思 | 设计:杨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