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露 • 古诗词赏析

 摄影与诗歌 2020-09-07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于公历9月07-09日交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早晚的温差较大,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白露 · 古诗词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白露· 古诗词赏析

图片:©网络

本期作者

青谷、颜如、幽月青痕、白岚

师兄也、雅丽、梅江涛

白露 · 古诗词



蝶恋花
                ·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月白,露白,泪也白流了

                    赏析:青谷

      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已经病重了。见月而感,对月怀人,是常见题材,可有哪支笔触勾画如此惊人的“伤心白”?

      夜黑月白中,他在什么地方?怀想哪些人?词中并无交代。但一系列想念、愤懑、危惧、悲哀填满胸臆,一系列隐微曲折的描写中,含悲幽咽、无限凄婉地哭出了“一片伤心白”,黑暗里的一切听得真真切切。就像白露又来时,重读这首词,想到这莱阳诗人──清初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诗坛领袖人物的悲惨结局,他就是坠落在黑夜的一粒伤心白露。他以文章名扬海内,董俞说他词的风格“秋飙拂林,哀泉动壑”(《二乡亭词序》)。而他,就是哭死在黑夜的。

      最后,他59岁死于奉命向朝廷述职的京都馆舍内。闻讯吴三桂在云、川发动叛乱攻成都,而他的妻子儿女正在蜀中,恐怕陷入叛军手中。就像许多非正常死亡的人,说不清的原因都称“抑郁症”而了之。想想一个人活在怎样糟糕的环境中,才会'惊恐忧郁地死去?

     听说他的故居位于山东莱阳市中心大街。光绪年改为官立小学,后改为莱阳中学。现在是省级重点文保单位。不知去过他故居的当地学生,是否知道他半世漂泊、一生坎坷,两次受牢狱之灾,都因为有人“告密”。第一次,从政生活刚开始,就遭小人谗言,朝廷翻出他父亲抗清之事,随即被捕入狱。三个月后被平反出狱,官复原职。但后来又遭同族侄子宋彝秉诬告与抗清义军首领通谋造反,朝廷原本就对他心存疑虑,随即下令将他及妻、侄等人全部解送京城受审,接着关入刑部大牢。他曾写下自己的境遇:“谗遘含沙,七尺卒逃于鼎镬;身如败叶,八年飘泊于江湖”。当朝统治者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不信任,是制造互害社会“告密”之风的源头。对这首词,谭献有二字评说:“忧谗”。叹“兴亡如逝水”,这样的悲剧,以后及现今以后仍不能避免重现么?




摄影:©黎明的酒杯

白露 · 古诗词



杂诗《秋风何冽冽》

                  魏晋 ·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貌不惊人凭纸贵

                  赏析 :颜如

 魏晋是五七言诗勃发的时期,魏晋诗歌也是南北朝诗歌规范化之先声。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兵火四起,军阀混战,世积乱离,生灵涂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们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传统,通过描写社会动乱、民生疾苦,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一种慷慨悲凉、质朴刚健的风格。

 如果说最早的诗歌合集诗经是先秦人民情感生活的真实反映,素朴自然:“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而到了魏晋时的诗歌便如吾家有女初长成,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般,既饱含醇厚的真挚情感,初具盛唐诗歌的雏形,又尚未沾染艳俗媚世之风,因而最得我心。

诗作者左思其貌不扬,不善言辞,又是出身寒门,因而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屡不得志,诗中不乏抱负难伸的郁闷和对隐士清高的向往。《晋书·左思传》载,他曾以十年时间写出《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而诗人自己,空怀强烈的用世之心,自认才高志雄,"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却始终有才难伸。在《咏史》诗中,他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形象比喻,抒发着自己"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的愤懑。

 此诗开头寥寥四句,便勾勒出一幅秋风四起,寒意渐降的画面。接下来话锋一转,诗人的眼光投向了更远的明月云崖,夜间对月吟咏,白日观庭前北雁南翔,很自然便想到了燕雀尚且有鸿鹄之志,自己空有高远的志向却不能用世,“白首不见招”。希望建功立业的雄志壮志,志在四方的年少轻狂,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家国天下情怀,而在现实中却又屡屡受挫,生命犹如江河之水奔流而来,急流倾泻横遇险滩礁岩,迸发出如此高亢壮丽的慷慨悲歌。



摄影:©黎明的酒杯

白露 · 古诗词



秋雨叹十解·其一

               南宋 · 杨万里

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
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听秋雨

                    赏析:师兄也

     《秋雨叹十解》果真有十首的,写的均是听秋雨后,杨万里的切身感受,基调都是悲伤的。第二首有“却把穷愁比秋雨,犹应秋雨少於愁”;第六首“老子愁来只苦吟,一吟一叹为秋霖”,感兴趣的可以找来读一读,写的虽然并无名言警句,却也清新不错。
 
     “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滴到明”意思是说,秋雨从晚上一直下到早上,细细的,延绵不绝的,从屋檐攒聚下一滴滴在地上,过一会又来一滴滴在地上。这个雨夜,杨万里恐怕没睡着。雨滴这样不知疲倦的一滴又一滴,是有情义的吧,但又像是没有情义,跟“我”这个闲人没有交流。我作为雨夜的局外人,只能守着内心的梦,听着这雨,不敢大声说话。滴到明这个短句,出现在很多诗词里,是诗人词人钟爱的一个用语,它在字面、音律和含义上都很好。这样的句子有“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风从窗眼空中入,雨在檐前滴到明。”杨万里很显然也是借用了这种用法。
 
     “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刚才杨万里在思考这雨是不是有情义,现在下联就来回答这个困惑了。你说这雨没有情义吧,好像不是,你看它滴答滴答,仿佛是千千万万声音在跟我说话,陪着我度过雨夜,怎么能说它没有情义呢?其实自然之风雨,哪有什么情感?情感是作者主观赋予的。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杨万里这诗,我个人认为写法并不算出彩,用语老旧、立意不新。不过,这首诗倒写的是他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能过分苛责诗人呀,不是每一首诗都能成为名诗,那样难度很大。诗歌有很多种,有一种便是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为自己写的,并不求别人多么认可。杨万里写这组诗的时候,应该也是这么想,自己开心就好呀!



摄影:©黎明的酒杯

白露 · 古诗词



 《白露·烈日照平野

               宋·章甫

烈日照平野,狂风吹槁苗。
皇天无一雨,白露只明朝。
世路多艰险,人心恐动摇。
愁来唯有酒,聊以永今宵。

译文:《白露·烈日照平野》是宋代章甫的一首古诗。历史记载中章甫先生是一位态度认真严谨,着意琢磨的人。诗中描写炎炎列日照耀在原野之上,热浪滚滚,狂风依旧吹着已经形同槁木的植物苗,了无生机。天已经很久没有下一滴雨,白露只有明天早上才有。世间的道路诸多艰难险阻,人的心恐怕都要对此怀疑动摇。束手无策的时候唯有酒能够暂时忘记忧愁,但这种自我安慰最长也只有今天一个晚上。诗中句句感触到诗人消极无奈的忧愁情绪,生活日复一日。

永恒

                    赏析:雅丽

  过几日,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将至。比起烈日照平野,今年的烈日有过之无不及,加上洪水,人类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星球上。没有人再有一丁点闲心思收清露,想着“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

     今日是七夕节,这天读《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七夕节里读这样的诗句,想象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虽不是镜花水月,却犹如幻境中的美好,平静中的涟漪,可遇难求。没有人知道哪个消息会先到来。七夕的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爷爷逝世的消息传来。听到离去的消息,急匆匆在日落前赶到入棺时刻。爷爷九十二岁高龄,卧病在床,对一个有顽强意志的老人来说,会是解脱吗?在七夕这天逝去,是想一半时间陪伴亲人,一半时间去“陪伴”爱人吗?看到刚刚失去呼吸和心跳不久的身躯,脸上不再有一丝表情变化,生命感正在消失,第一次如此清晰、近距离的感知死亡。我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复杂而多。或许悲伤的胸腔,发酸的鼻子,无声的泪水知道一些。

     一个婴儿的降生,注定要给世界带来点什么,或多或少,或好或坏,或长或短。但人的最后时刻却没有带走什么。一个人的一生不一定记入史册,却一定有人知道,有人记得。人活着,总得做点儿什么。纵然不易,纵然艰辛。爷爷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不出工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要努力多读书,有文化”……我不知道哪一句最重要,最有影响。

     亲人的泪水在日落前滴落,雨来了。泪水伴随雨滴它不曾消失,选择和雨水一同等待。夜幕降临,漆黑的夜里泪水无声,选择和夜色一起等待。晨曦将至,泪水要在白露将至的某天,特定的晨曦中凝结成纯洁的霜。霜花载灵魂,天亮后的第一缕阳光到来时,四季献上十二个月鲜花,璀璨的烟火化作祥云,亲朋好友的祝福助逝去的亲人上升。

上升,上升,上升……
在未知的世界,永恒,永在。
 
雅丽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五日



摄影:©黎明的酒杯

白露 · 古诗词



南湖晚秋

                 唐 · 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南湖白露

                赏析:幽月青痕

   西安大雁塔以南约四公里左右便是曲江池又称南湖。据史料记载曲江池始于秦朝兴盛于唐代,因地形曲折,江水漫流,故名曲江。说到曲江有这样一段文字,足见曲江的壮丽”曲江,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曲江亭……两岸宫殿连绵,楼阁起伏,菰蒲葱翠,垂柳如烟,景色绮丽如画。”此等景致令人遐思翩翩,恨不能立刻穿越时空去大唐盛世领略“玉楼金殿影参差”的瑰丽。

   白露“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于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居易在八月白露节气里的某天来到水波沉寂的南湖边,沿着湖畔的小径缓步而行,当看到眼前的波澜不惊的湖水和凋落的残荷,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在秋风的萧瑟中更加浓烈。“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岁月并不会在意诗人的容颜是青春还是衰老,而岁月里的我们时常时常是在意自己的容颜,在容颜中的变化里去解读.品味岁月里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我们终将老去,白居易自然知晓,人生恍惚间也就百年而令我们为之珍惜的是恰恰是那些给予温暖的人和事,他们的到来丰盈了一份空白。

   今时望古,追思的是时空中斗转星移的画卷,古今相照,流传千年的古诗词每首都蕴含着一位诗人浓郁的情怀。读一首古诗便是一次跨越时空的遇见,在遇见中听见了心跳的声音,那是响彻四季的擂鼓声。



摄影:©黎明的酒杯

白露 · 古诗词



衰荷

                 唐 · 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白白逝去,放手为佳

                赏析:梅江涛

      关于秋天到来,正如吴文英所说“何处合成愁”,愁从何处来,简单地说,人可以看到自然的变化。那就是花的凋零和叶落,叶落归根,而花呢,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就是到了污淖之处,至于“只有香如故”只是一种寄托罢了。

      而荷花是特殊的,盛开时她也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那么她的衰败、颓唐,是自然的,没有尘世生灵的干扰。花瓣飘落、叶枯如纸、枝干折为小山,是萧条呼?不然也,风景在继续,风景在开展她的沉寂、孕育,是不忧不惧,享受真实,享受生命的每种状态,唯爱莲矣。况且荷塘底下,还有藕节丝连,逝去的是无法停滞的流年,绵绵无尽的情思在枯叶下闪闪烁烁、丝丝点点......



摄影:©黎明的酒杯

白露 · 古诗词



白露

                 唐 · 鲍溶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
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已低疏萤焰,稍减哀蝉力。
迎社促燕心,助风劳雁翼。
一悲纨扇情,再想清浅忆。
高高拜月归,轧轧挑灯织。
盈盈玉盘泪,何处无消息。


秋天到了

                赏析:白岚

    处暑刚过,又接着白露!想起前阵回乡下,山弯里蝉声响透了天,一到傍晚,刚天黑那会,四处的蝉从山里不同的方向飞奔至屋子里,扑哧扑哧拍打着灯罩,休鸣而趋向光亮,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蝉,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绿树丛荫。
 
  从我记事以来,乡下从来没有过这样茂盛的野草野花!儿时的小路都被草淹没,原来爷爷身体好的时候,几乎每天背着锄头去镐草,现在爷爷身体不好,路就不再有路了。葛根藤都攀到了屋门上,下山雨后山的土也崩塌,水从屋里穿过。爸爸都不用锄斗,小挖土机直接把草啊,土啊都一天半会的功夫挖空!可路仍然几天又生出草来…
 
    想想唐代,人们如何在山村,沟沟里生活,要对抗野草、野兽,却在那时写出最悲悯而深刻的诗…萤火飞舞,燕子筑起泥巢,大雁在水草丰美中一群一群归去来兮,细绢做的团扇,却触动心伤的情绪,月亮现在仍然是从前的月亮,不用等待消息我们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就遇见了山村的巨变!



摄影:©黎明的酒杯



摄诗文艺店优秀图书优惠推荐
花间集

(全注释彩图版,读词赏画,一部花间集,词中《诗经》。本版收录唐至近现代42位伟大画家共120余幅花鸟、仕女珍贵藏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