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维文旅:不同类型体育小镇的产业构建

 北京绿维文旅 2020-09-07

由于体育小镇尚未进入规模化实践阶段,因此厘清体育小镇的不同类型及其各自的发展逻辑或要点,很有必要性。绿维文旅从体育小镇的概念出发,针对驱动因素和发展重心的不同,将体育小镇分为三类:产业型体育小镇、休闲型体育小镇、赛事型体育小镇。

(一)产业型体育小镇

产业型体育产业小镇是指:以体育用品或设备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纵向上延伸发展研发、设计、会展、交易、物流,横向上与文化、互联网、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最终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聚集区。该类型小镇以生产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为核心功能,以休闲体验为配套功能,依托于城市而发展,一般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在产业分布上,以核心类型企业为中心,配套企业或相关企业围绕其分布,形成一中心,多散点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结构。

产业型体育小镇的打造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对于体育产业本身的打造,确定打造方向,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即对能够聚集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要素,具有先天发展优势的产业资源(如体育某一细分领域装备用品的生产制造,某个细分体育领域在行业中的标志性的地位,难以复制的先天市场环境等)进行发掘提炼,确定主产业发展方向,并实现其配套产业、服务产业、支撑产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链发展架构;第二,对于体育产业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找准对接点,进行三产化、体验化、消费化延伸:即以体育优势产业为核心,有选择地充分链接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农业、水利、林业、通用航空等产业,由二产向三产延伸,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产业价值。详见图3-23-3

图3-23-3体育产业链

(二)休闲型体育小镇

休闲型体育小镇是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多样化的、极具参与性与体验性的体育休闲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球类运动、冰雪运动、传统体育运动、特种运动等)聚集为特征,而形成的,面向大众消费的体育小镇。

在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运动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形成以下特色:特色鲜明的运动休闲业态,深厚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脱贫成效明显,禀赋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详见图3-23-4。

图3-23-4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需形成的特色

体育休闲小镇一般依托景区而发展,与旅游结合打造。一般以一个或几个核心资源项目为引爆点,形成以休闲为核心的多个参与型体育项目(详见图3-23-5);并充分考虑家庭老、青、幼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需求,打造体育休闲、娱乐、教育等拥有完整谱系的项目集聚区。聚集区对基础设施的观感度、承载量、配套完善程度等要求较高。另外,在选址方面,考虑到辐射范围内的受众总数和消费频率,城市圈周边或大型旅游目的地路线上是较理想的选择。

图3-23-5 体育休闲聚集结构

(三)赛事型体育小镇

赛事型体育小镇是指以有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赛事为核心,以与赛事相关的服务为延伸,以休闲体验活动为补充,而发展的体育小镇。

体育赛事是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国际性的大型赛事。作为主办地,需要具备优越的场地条件,高标准的赛事场馆以及高水平的赛事服务能力。举办大型赛事带来的,除了赛期内直接的经济收入外,当地知名度的提升、上级政府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大型赛事对基础设施和当地人口素质的提升,都是间接的长期效益。可以认为,成为某个体育细分项目的最高等级赛事的举办地,是每一个体育小镇都在追求的目标。

图3-23-6 赛事型体育小镇的综合发展架构

体育赛事型小镇的打造有四个要点,一是要做好赛事本身。一个赛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体育IP,无论是引进赛事还是自身培育赛事,都需要从硬件上进行高标准建设,从软件上给予高水平服务,从而为游客带来极强的赛事观赏体验,为组织者带来良好的经济价值。二是做好赛事宣传。体育赛事需要核心的事件引爆点,并且随着赛事的推进,小镇可以构建多热点的引爆系统。在宣传方面,应全方位、立体化地使用传播渠道,将赛事活动精准地送达消费者。三是做好赛事配套。在做好赛事本身基础上,应打造医疗、教育、休闲商业等多元化的配套服务体系,可以说,精彩的赛事决定了消费者来不来,而健全的配套则决定了消费者留不留,配套是培养赛事粉丝忠诚度的决定性筹码。四是通过多元业态的补充,充分利用赛事场地,做好赛事后的有效利用。赛后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可充分利用场馆场地开展培训及日常训练;第二,运用体育赛事的IP价值,开展主题活动、衍生周边娱乐活动;第三,组织开展其他类型的体育休闲运动,以及各类美食节、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实现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