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这三件事,父母真该对孩子说“对不起”

 IF枕边育儿 2020-09-07

导语:俗话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出于爱的初衷,即使父母好心办了坏事,孩子也会原谅父母,因为血浓于水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然而,很多父母却曲解了这句话,认为自己无论对孩子做了什么都是正确的从来不对孩子说对不起,因此伤害了孩子。

有一部高分的温情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有个剧情让我印象深刻。女主角成德善性格随和,而她的姐姐成宝拉性格强势,经常跟德善打架,家里人、邻居都怕她。德善的生日比宝拉的晚了几天,因为家里穷,所以每年生日都是在宝拉生日那天,两姐妹一起过。德善抗议了这件事,大哭着说“每次都是我提前过姐姐的生日,那我的呢”。

后来,爸爸给德善买来了蛋糕,还安慰德善说:“是爸爸对不起你,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可以原谅爸爸吗?”

当时我就忍不住掉眼泪,想到自己有时候对孩子做错了事情,却碍于面子从来不对孩子说对不起。看到这里才觉得,其实父母说对不起,真的没那么难。

关于这三件事,父母真该对孩子说“对不起”


第一,迁怒孩子。


在生活的重压下,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在职场、人际交往上受点气。有时辛苦加班后回到家,看到孩子在玩电脑,一股气就上来了:“我工作回来那么辛苦,你还不认真学习,我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谁啊?”然后拿起棍子就是对孩子一顿打。这样的父母并不是少数,或许是因为跟同事发生了矛盾,或许是夫妻两人吵架打架,又或者是工作升职不顺利……

父母将种种原因的不愉快迁怒于孩子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哪怕知道原因不在孩子,却忍不住动手动口打骂孩子。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曾说过:不迁怒,不贰过。


意思是自己不要将不好的情绪迁怒于他人,不要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作为有责任感、有修养的父母,面对不良情绪能控制,不迁怒给孩子,才是成熟的大人,才是孩子最亲爱的父母。

第二,误解孩子。


我朋友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女儿很早就有了存钱的习惯,但是她并不知道。有天她收拾孩子的衣柜时,看见孩子衣服口袋有很多钱。因为家里的零花钱放在门口柜子上的,朋友也不经常算账,并不知道钱的多少,误以为孩子拿了她的钱。她生气了一天,认为孩子太不懂事了,就把钱全部拿走了。

晚上朋友特别留意到,孩子睡前一直在找东西,但朋友什么也没说,孩子也什么也没问。过了几天,到了朋友的生日,孩子给朋友买了一朵花,还告诉朋友:“妈妈,我本来打算给你买更好的礼物,但是我好像把存下来的零花钱弄丢了,所以钱不够,只买了这个。”

朋友大吃一惊,特意问了孩子,才知道原来孩子存下来的,是她给孩子的一年的零花钱,孩子每次都把钱攒下来了,想给妈妈送一次生日礼物。朋友知道自己误会了孩子,既感动又愧疚。从那以后,两个人的关系更好了,朋友也不再随意误会孩子了。

在很多家庭里,家里的错误总是要有人承担,父母为了保证自己高大的形象,常常把错误推在孩子身上,误解孩子。很多孩子都会有被父母误解的经历,可是却百口莫辩,因为父母也不会认为是自己错了。

孩子一直在父母的误解中长大,最后感情就疏远。孩子记得千年事,有的误会如果不能及时解开,可能就一辈子就解不开了。有了第一次道歉,才有每次犯错都敢于道歉的勇气。

第三、不能接受孩子平庸。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中国父母对孩子寄予的厚望。很多父母自己不甘平庸,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却不去了解孩子想要什么,真正想做什么。

还有些父母把孩子当作附属品,用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作比较,希望孩子能给自己争脸面。如果孩子做不到这些,就会亲情绑架孩子:“爸爸妈妈为了你做了那么多,你如果不争气,对得起我们对你的爱吗?”。我认识的一个母亲,她女儿的理想是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系,但是这位母亲却认为女儿有足够的实力考清华北大,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理想。在妈妈施压下,女儿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一度陷入抑郁。后来这位母亲不再强迫她,她心态慢慢好了起来,如愿的考上了新闻系。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钱、名誉、地位而活。平庸不是错误,只有找到自己心灵安适之处,人生才更有价值。

我很喜欢《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教育孩子的方式,她提到,她想要孩子努力学习的原因,是想让孩子以后在工作上能有更多选择权,而不是被迫谋生。如果孩子认为“给河马刷牙”和“给大象洗澡”的工作比“华尔街银行经理”的工作更好,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快乐,那她更愿意孩子选择前者。

枕边育儿寄语:

人生不应该只为钱而奋斗,人生的意义在于快乐和成就感。平庸是相对于别人,但是快乐有意义的生活是自己的。如果父母愿意承认错误,避免上面这几点,就会收获更好的亲子关系。有了爱、理解和尊重,父母才能在漫长岁月里,与孩子共同进步,共享欢乐!

欢迎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