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男人们的打油诗,疲惫生活中的浪漫

 als的图书 2020-09-07

以下文章来源于谈心社 ,作者谈心社社长

谈心社
谈心社

网易原创栏目《谈心社》,分享人生另一面。

作者:谈心社社长  来源谈心社(txs163

前段时间,微博突然掀起了一阵改编古体诗的潮流。

起源是有网友恶搞曹植的《七步诗》,改成了白话版本:
 
来源:微博@繁花大官人
 
这一下,大家都坐不住了,一个个诗兴大发,纷纷下场展示了一番自己的创作天赋。

于是,《赠汪伦》《木兰词》《登鹳雀楼》这些古诗都有了通俗版本:
 


很少写诗的年轻人们,把古诗改成白话喊麦体,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

然而他们不知道,中年人看到这些作品,大概不会觉得搞笑。
 
爸妈们只会轻轻挑一挑眉,露出不屑的眼神,接着骄傲地打开手机:
 
没看过中年人的朋友圈,都不知道什么才叫“文艺复兴”。
 


中年人,朋友圈隐藏的大文豪
 
年轻人或许觉得白话诗很新鲜,但对于中年人来说,写诗或许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日常。
 
似乎在任何场景下,他们都有满肚子的“诗兴”,需要释放。
 
在白话诗之前,有这样一批爸妈。

他们文采飞扬,不管是古体诗、散文诗、现代诗,通通玩儿得转。

爸爸妈妈的文字功底,年轻人们怕是都要甘拜下风。
 
面对良辰美景,登览高山,下临碧海,兴尽之余,他们一定会发一条朋友圈。
 
景色不一定多美,但是情调一定要有,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
 
来源:梨视频
 
即便是人头攒动的城里小花园,他们也可以写出空山新雨的意味。

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兴致来了,都要吟诗作对。

不赋诗一首,再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怎么对得起眼前的美景和此刻的惬意?

仿佛每个爸妈,都是且行且歌的吟游诗人。

他们把朋友圈当做在线诗集一样使用,有配画,有配字,还有三五好友一同品鉴,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逢年过节,赏心乐事,他们更是要精心筹划一首自作诗歌,在朋友圈抒发胸臆,问候亲友。

素材来自社长朋友的舅舅

即使没有对仗工整的诗歌形式,他们也喜欢说话带点文绉绉的气息,用上一些修辞手法,传达自己复杂的情感。

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文青,都是看着北岛、顾城、舒婷的诗歌度过一代青春的。

那个年代对于语言之美的仪式感,已经深深刻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八十年代的同学录赠言

儿女情长,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零零碎碎的感想,在他们笔下都突然变得高级了起来。

当年轻人还在唱李荣浩的《爸爸妈妈》抹泪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可以写作现代诗,欢迎回家的女儿。


当年轻人还在哭嚎“我科二又没过”时,爸爸妈妈们出门练车已经能写出人生的大彻大悟。


当年轻人们装点房屋只会配图发“好看”时,中年人们装修已经能写出连续剧,还能升华主题——“装修是在增加家庭的羁绊”。
 

中年人的笔下,生活处处充满寓意,总有几次心潮澎湃,免不了写下几句随笔。

年轻人们看了,怕是也只能喊“666”。



打油诗,中年男人的浪漫主义
 
当然,生活中也不全是“下笔如有神”的文青。

朋友圈诗人的主力军,还是那些文采平平的中年人。

文字表现力从不是限制他们表现的因素,他们或许不擅长写诗,但绝不放弃诗歌这一阵地。

即便不能出口成章,他们也总是按捺不住写几句打油诗来释放一下。
 
时代在进步,书写的工具在更新,但中年人心中的“诗意”,自古有之。
 
比如著名的人形造诗机乾隆皇帝,一生作诗4万多首。

他到哪都要不甘寂寞地挥洒御笔,放到现在,估计就是朋友圈里的刷屏怪。
 
其中最出圈的一首《飞雪》,絮絮叨叨数了21个字的雪花。

据传还是纪晓岚(也有说沈德潜)给他补上了最后一句点睛之笔:飞入芦花都不见。

你对打油诗的神奇力量,一无所知
 
再比如民国时期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宗昌,现在提起他,大家想到最多的是他的诗选。

虽然他基本没上过学,却热爱附庸风雅,整日舞文弄墨。

他留下了一首首经典名作,譬如这首“伪大风歌”,刘邦看了都要欲哭无泪: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最近被浪姐翻唱又火了一遍的《兰花草》,原诗是胡适的《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现在看来,语言朴实无华,也是白话诗经典了。

在当代,打油诗也在中年人的生活中悄然复苏,不同流派的诗人百花齐放。

有写实派诗人,疫情期间,长日漫漫,发出“为了保平安,辛苦就辛苦”的人生感叹。

@二十五岁的蒂凡尼

也有浪漫派诗人苏大强,妙笔生花勇敢追爱,差点就能谱写一首夕阳绝恋。
 

浪漫派二号诗人宋晓峰,则靠着强大的比喻功力略胜一筹。

他心中的情丝,就如三春的绿柳。
 


作为象牙山第一诗人,宋晓峰的文学水平可能比乾隆还差了好几个张宗昌,但照样把作诗融进了他的日常。
 
无论开心与否,只要情绪到位了,就是一句“此情此景,吟诗一首。”

啊,地主斗得真陶醉,剩下一张很珍贵,
要有炸弹你别后退,中心思想想加倍。

又或者在欢乐喜剧人上表演争夺男一号,他的打油诗也是开口就来:

啊,这位兄台长得帅,我们哥俩实力派,
看看演戏谁厉害,真想一脚把你踹。

还有观察派诗人,将中年人特有的“说教欲”,用诗歌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易中天写打油诗调侃教育:


朋友圈的“爹”们,更是以诗言志,分享起了自己的育儿经......

@自然卷的雀斑小葵

当思念久未归家的儿女时,他会在“相亲相爱一家人”里有感而发,并为自己取一个号,每逢节日赋诗一首:


写诗,更成了中年人的一种社交方式。

要是见到多年老友,一定要随性吟两句诗,才是给足了面子。


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他们也可以用押韵的句式,让你跪下唱征服。


可以说,写诗不仅满足了爸爸们指点江山的表达欲,还能照顾到他们内心的那点小嘚瑟。

不管写得再“俗”,在他们心里,写诗都是文化人干的事儿。
 
为此,他们甚至还想过出诗集。
 
上有《人民的名义》里的郑西坡,身居高位还对出诗集念念不忘。
 
下有朴实老百姓的苏大强,人生梦想除了喝手拿咖啡以外,就是出本书。

 
不难发现的是,中年男人们写打油诗,内容还在其次,“此情此景”才是关键。
 
文字,大白话;深刻思想,没有;但只要押上韵,朗朗上口,就齐活儿了。
 
打油诗,其实更像是当代中年男子用来表情达意的一套工具。

诗歌就是中年人疲惫生活里的浪漫主义,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最高礼节。



爸妈的票圈,你无法踏足的领域

中年人们对诗歌体裁的热爱,可能年轻人们永远都不会懂。

大部分年轻人,沉迷于以更简短、更调侃的形式来消解自己的情绪。

他们的微信聊天,如果错发给了爸妈,可能会收获一个真诚的问号。
 
一张表情包,顶上一百句回答。

一个“?”,吐了一千个槽。
 
一句“卧槽”,说了一万种心情:惊讶、气愤、激动……

而此时,你的长辈们会用优美的文字告诉你——

你的语言有多么苍白无力。

假如赶上亲朋好友过生日,年轻人们的一条微信祝福可能是满屏的特殊符号。

他们还乐于去发现哪些特殊词汇可以解锁微信的功能:

快看!屏幕掉小星星了!生日快乐

你爸就不一样了,他可能提前几天就要开始筹备,编辑一首诚意满满的生日赞歌:


怕对方看不出来,他还会精心标注出自己的藏头诗,再搭配上鲜花动图一同奉上。

只为收到诗的另一方看出自己的用心,在生日这天收获快乐。

假如上了一天的课,异常疲惫,年轻人们可能会开始在微信里抱怨“啊啊啊啊啊啊累死了”。

再搭配上一个精疲力竭的汤姆猫:“我真的不行了。”

而你的老师就不一样了。

他会在课程群里群发自己的诗歌,苦口婆心地告诉你教课有多么辛苦,自己已经身心俱疲。

素材来自社长朋友的老师

这押韵,这有模有样的打油诗,还真叫人哭笑不得,学生们以后怕是都不敢上课开小差了。

在群聊里,对别人的发言,年轻人们可能只想回一个表情包“了解”“好的”。

当他看到一段非常有道理的话,想表示赞同时,更是会贡献出一串神秘代码:

“nssd(你说得对。)”

“楼下的书店没有您的著作,我把书店砸了,我做的对吗?”

中年人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会通过诗歌接龙的方式,对上一个人的话表示赞同,并传递新的祝愿。


爸妈的群聊里,唯有作诗才能礼遇知音。

在年轻人的票圈里,无论多么正式的话题,他们都能用一套“玩梗”流水线回复。

中年人则喜欢在朋友圈洋洋洒洒写小作文,还必须是得点击“全文”才看完的那种。

写完后,还要在评论区补上一条解释:有感而发,随便写写。

亲友们给他最多的回复,可能是

假如年轻人和中年人聊天,那简直就像文化碰撞大战。
 
中年人不懂,好好的《背影》,怎么就只被记住了一句“我去买橘子,你站在此地不要动。”
 
年轻人看到长辈们发的,总是先下意识地感到不妙,然后缓过神来:哦,没事这是我爸发的。


朋友圈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仿佛白话文与文言文交接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说到底,这只是两代人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
 
但你若是哪天觉得自己表情包有限,表达词穷,也许可以像轻而易举就在朋友圈洋洋洒洒几百字的你爸学习。

偶尔来一次文艺复兴,也未尝不可呢?

本文转自公众号 谈心社(txs163),这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我们为你提供一个聚集地,为你呈现年轻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们倡导年轻人应该在追求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