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退休工程师 2020-09-07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

上海从69日进入梅雨季节,到现在还没有出梅的迹象。今年的雨水多,雨量也大,一些往年能开放很长时间的花儿,如绣球、百日菊等,因为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呼吸不畅,花儿都提前凋谢了。萱草似乎不惧雨水,依然按着自己的生长节奏,每天璀璨绽放。它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之花,给世界带来了一抹亮色。

我国是萱草类花卉的主要原产地,原种约占世界萱草的60-70%,我国萱草的宝贵资源为世界观赏萱草的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基础。萱草在我国的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有关萱草的记载是在《诗经》中,在其中的《卫风·伯兮》里就有这样的诗句:“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里的“谖草”,指的就是“萱草”。到了西晋时期,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称:萱草花“有红、黄、紫三种”,说明萱草当时已有多种花色。唐宋年间,民间种植萱草已经很普遍。不过长期以来,国人都不太重视萱草的育种和改良。16世纪,我国的萱草传入欧洲,并成为庭院中的重要花卉。19世纪欧美开始萱草的杂交育种工作,培育出了许多适合园艺栽培的杂交新品种。现有登录的品种近4万个,成为重要的观赏及切花花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

在过去的植物分类体系中,萱草被列入百合科。后来随着被子植物系统学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过去的植物分类体系也在适时进行调整。在2016年出台的新的APGIV分类法中,萱草被化入日光兰科。所以,它现在属于日光兰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短根状茎和粗壮的纺锤形肉质根。

萱草属植物全球约16种,中国约11种。萱草属植物的拉丁名来自希腊语μρα καλ。其中μρα(hmera)是一天的意思;καλ kalos)是美丽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开一天的美丽花朵”。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萱草的特点是花朵美丽,每朵花仅可以开放一天。虽然一朵花只能开一天,但是一支花莛上可以开出很多花朵。多花的品种每支花莛可以开花60朵以上,而且时间错落有序,因此整株可以开数周之久。在英文中,萱草的名字为daylily,直译为“一日百合”,显然这个名字与最初将萱草划归为百合科是有直接关系的。

萱草全株光滑无毛,根茎短,有肉质的纤维根。萱草的叶子自根基丛生,形状为扁平状的长线型,叶脉平行,主脉明显,基部交互裹抱。叶子和地下茎都有微量的毒素,不可直接食用。花葶由叶丛抽出,上部分枝,花葶高度从25cm135cm不等。萱草呈圆花序,数朵花生于顶端,我国本种的萱草花早上开晚上凋谢,无香味,花色为桔红色至桔黄色,内花被裂片下部一般有∧形采斑,先端6裂,钟状,下部管状。经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除纯白与蓝色外,其他各种色系较为齐全。那些小的花儿花口的直径仅2cm左右,而那些大的花儿花口的直径可以达到18cm及以上。

根据开花的时间,萱草属的植物可以分为白天开花和夜间开花两大类群。平常食用的黄花菜就是萱草属中的一种,它大都是夜间开花的。萱草属中的大多数都是不适合食用的,特别是种植在园林绿化地带的萱草,基本上都是观赏型的,不能随便采摘和进食,以免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黄花菜

萱草有很多别名,除了“金针”、“黄花菜”等在饮食中常见的别名外,在文化领域常被称之为“忘忧草”、“宜男草”等。

朱熹曾对《诗经》里的诗句:“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做过注解:“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周围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博物志》中写道:“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李九华《延寿书》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所以萱草又名忘忧草。”唐代白居易也有“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的诗句。

汉武帝时的骑都尉李陵在天汉二年(公元前99)与匈奴作战时,因力竭而降。当时苏武也在天汉初年出使匈奴,而被扣留19年。李陵与苏武友善,常有书信往来,苏武有诗云:“亲人随风散,沥滴如流星,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 南北朝以后,许多文人的诗歌,更将萱草与排除忧愁相连,使萱草成为一种富有神奇色彩的花草。如南北朝时齐·王融诗曰:“ 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唐代的李白有诗:“忘忧当树萱”;宋代刘敞诗:“种萱不种兰,自谓忧可忘”;宋代王十朋诗:“有客看萱草,终身悔远游,向人空自绿,无复解忘忧”。等等。萱草在中国古代已成为人们解脱忧愁的一种精神寄托。

上述的诗词和记载其实都是一种文学演绎或寄情表达。萱草之所以称之为忘忧草,真正有科学依据的说法来自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里说萱草可以“安五脏、利心志、明目”,它的花和根都可以入药,可以“祛温利水,除湿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开膈;令人心平气和,无忧郁。”可见他的药用价值也是忘忧的。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

而“宜男草”的别称,则来自民间的一个传说,说妇女怀孕时,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会生男孩,故名“宜男”。

最早称萱草为“宜男草”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植,他的《宜男花颂》曰:“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伊何?绿叶丹华。光采晃曜,配彼朝日。君子耽乐,好和琴瑟。固作螽斯,惟物孔臧。福齐太姒,永世克昌。”可惜这首《宜男花颂》只是一味颂扬萱草,并没有解释萱草为何会“宜男”。

到了晋代,才有两部著作谈及这个问题。一部是周处的《风土记》,书中说:“鹿葱,宜男草也。高六七尺,花如莲。宜怀妊妇人佩之,必生男。”另一部是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书中说:“水葱,花叶皆如鹿葱,花色有红、黄、紫三种,妇人怀妊佩其花生男者,即此花,非鹿葱也。交广人佩之极有验,然其土多男,不厌女子,故不常佩也。”但一个说“宜男草”是鹿葱,一个说是水葱,互相矛盾,且这两种植物到后来都被证实并非是萱草,故萱草“宜男”之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不过,因这种说法流传已久,后世的文人墨客也就顺理成章地把萱草当作“宜男草”了。

近现代大画家张大千有一幅《宜男多子图》,图中用简练生动的笔触,绘萱草和石榴各一株,萱花开放,石榴果皮裂开,露出浆果。画面左上方有题画诗曰:“东家喜植宜男草,西舍还栽多子榴。愿君更颂少陵句,子多衮衮皆公侯。”显然,图中果皮裂开的石榴是象征“榴开百子”,而萱草则代表“宜男”。 萱草与石榴的组合,称为“宜男多子”,这是宋以后历代绘画艺术家经常运用的题材。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

萱草还是我国的“母亲花”。

萱草作为母亲花,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前面提到,《诗经》里已有记载,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因此,“北堂树萱”可以令人忘忧,引申为母子之情。

到了唐代,因为牟融的《送徐浩》一诗中的“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之句,人们开始用椿代表父亲,萱代表母亲。而擅长写母亲的孟郊除了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游子吟》,还有《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门,不见萱草花。”从而将萱草与母亲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自孟郊之后,人们开始做起了“献萱孝母”、“种萱祝寿”的诗词,使萱草成为中国的“母亲花”。

比如,唐代聂夷中的《游子吟》云:“萱草生堂偕,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宋代苏东坡有这样一首诗:“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枝,葶葶乱叶中,一一芳心插。”用芳心来比喻母亲之爱心。黄庭坚也有《萱草》一诗:“从来占北堂,雨露借恩光”。元代诗人王冕写有《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朱熹的《萱草》诗则曰:“西窗萱草丛,昔日何人种,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

绘画艺术家也经常画“萱草寿石”为母亲祝寿。如明代画家陈淳曾绘《萱草寿石图》,上有题诗云:“幽花倚石开,花好石亦秀。为沾雨露深,颜色晚逾茂。愿母如花石,同好复同寿。”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

明代王圻所著的《三才图会》指出萱草有五六种,一为香萱,又名黄萱、金萱,甚佳;一为密萱,不时有花;一名秋萱,秋著花,冬季叶不凋萎;一为绿萱;花又有千叶与单叶之分。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提到:“萱草按花期分有春花、夏花、秋花、冬花之别;按花的性状分有黄、白、红、紫、麝香、重叶、单叶数种”。

我国清代的《广群芳谱》对萱草的描述也比较具体:“茎生茎无附枝,繁萼攒连,叶四垂,花初发如黄鹄嘴,开则六出。时有春花、夏花、秋花、冬花四季。色有黄、白、红、紫、麝香、重叶、单叶数种,与鹿葱相似,惟黄如蜜色者清香。”

今天的人们经常见到的萱草品种有:黄花萱草、大苞萱草、小黄花菜、海尔范萱草、黄花菜、童氏萱草、红色海盗萱草、橙花萱草、z300萱草、金娃娃萱草等。如果从花形上来区分,又可以分为单瓣萱草、重瓣萱草。比较常见的萱草是单瓣的,重瓣萱草主要是因为萱草的雄蕊发生变化,变异成了花瓣片而导致的。这些重瓣的萱草又名千叶萱草,有芳香味,柿红色而带红晕,为优良的观赏花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重瓣萱草

萱草除了观赏价值外,在医疗、饮食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历代医书讨论萱草甚为详细,《本草注》谓:“萱草味甘,令人好戏,乐而忘忧。”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写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蠲通“捐”,是抛弃之意)。《本草求真》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清同治年间的费伯雄在《医方论》中也说:“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萱草具有镇静安眠作用,且少有副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是肝功能障碍伴有失眠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

萱草花有药食同功的双重功能,不但营养价值极高,且有极好的健脑效果,在日本称为健脑菜,并列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脑食品之一”。《群芳谱》记载:“春食苗,夏食花,其雅牙花的跗皆可食。但性冷下气,不可多食”。金针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爽滑、嫩糯、甘甜,常与木耳齐名为“席上珍品”。 金针菜的营养价值很高,《中药大辞典》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认为金针菜中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据测定每100克干制品中含蛋白质9.14克、脂肪0.40.25克、糖分5060.2克、钙300463毫克,并含有维生素ABC及多种微量元素。金针菜具有止血、消炎、利尿、健胃、安神等功效。民间常用来治疗大便带血、小便不通、便秘和产后无乳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萱草

   萱草进入文学领域,始于《诗经》,随后历代诗人皆有吟咏。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萱草以其俊秀美丽的形象和独特的气质风韵,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到了唐宋时期,萱草的诗歌意象已基本完善。本是普通植物的萱草,被诗人们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宋以后的艺术家们,在以萱草为题材进行创作时,也刻意将这些文化内涵表现出来。

清代画家恽寿平画过多幅《萱草图》,每幅都有题画诗。其中一幅题曰:“云锦靡然称富贵,披图一见即忘忧”。另两幅题曰:“何事闲庭常种此,爱他名草是忘忧”,“何事闲堦(同“阶”)常种此,爱他名草是忘忧”。 恽寿平的画作,正是运用了《诗经》中讲述的萱草“忘忧”的这一意象,并用自己独特的技法把它表现出来。

从《诗经》的时代到唐代,“忘忧”一直是萱草的主要意象之一,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画家王武有一幅《忠孝图》,光看画名,很多人以为这是一幅人物画,其实不然,这是一幅花鸟画。画面是由松、石、萱草、蜀葵等组成。作者的题跋,道出了画名的由来:“葵心向日,萱草思亲。”即葵花象征“忠”,萱草象征“孝”。这种构思,始于元代画家钱选,明代画家沈周等人又加以发扬光大。值得注意的是,萱草代表的“孝”是特指对母亲的。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清 恽寿平《忘忧草》

萱草:《诗经》中的忘忧草

明 陈洪绶 《萱花蜗牛》

萱草纹是明清瓷器常见纹饰。除单独作主题纹饰外,还常与寿石组合构图,称“宜男多寿图”;与牡丹组合称“宜男富贵图”;与石榴组合称“宜男多子图”等。

萱草在现代化学染料出现之前,还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另外,萱草对氟十分敏感,当空气受到氟污染时,萱草叶子的尖端就变成红褐色,所以常被用来监测环境是否受到氟污染的指针植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