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载体和才子才女,他们用诗词歌赋书写人生,寄情山水,将大好河山的诗情画意融入了诗词歌赋中,创造了一篇篇、一副副令人称奇的诗词歌赋,像对联文化,一直以来受到历朝历代才子们的追捧,他们或踏春时,或闲暇时,或读书时,对上几幅,既解了烦闷,又增添氛围,可谓是一举两得。 说到祝枝山,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江南的四大才子之一,特别是前些年一部《唐伯虎点秋香》的电影,影中陈百祥将祝枝山演绎的无才无能,见利忘义,诙谐幽默,而深入人心,但这只是电影剧情所需要罢了,真实历史上的祝枝山才华一点不属唐伯虎,他19岁就中了秀才,后渐渐步入仕途,但终究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最后辞官还乡,他擅长诗文,书法,可谓是名动海内。 有一次,祝枝山闲来无事就约了好友沈石田一起,外出游玩,两人一路上借景生对,以景为诗,互相切磋,好不热闹,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走过了一个田埂边,突然看到了几个道姑从田里挑禾上来,祝枝山灵机一动,兴致来袭,又想着戏耍沈石田一番,当即出了一个上联 上联:师姑田里挑禾上(和尚) 祝枝山这上联运用的是谐音手法,联中之意很好理解,说的是几个师姑从田里挑禾上岸,但这禾上谐音“和尚”,非常的巧妙有趣,令人称奇。话音一落,就将目光投向了沈石田,看他如何应对这下联。 听了祝枝山的上联,沈石田笑了笑,知道这戏联又是祝枝山的搞怪把戏,沉思了片刻,便想到了一绝妙的下联来,随口吟出 下联: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沈石田这下联也同样运用谐音手法,联中意思也很好理解,说的是美女在堂前抱绣女裁缝,而这绣裁二字也用了谐音“秀才”,上下联可谓是对仗工整,意境相符,堪称千古绝对,令人暗暗称奇。沈石田下联一出,两人随即相视一番,然后都哈哈大笑,有种知己惜知己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