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及其启示

 为什么73 2020-09-08

  2001年恰值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16931771)逝世230周年,梳理其治学经,深感极不平常,粗加整理,供中医界同仁参考。灵胎先生一生著注医十余部,理论造诣精深,临证不同凡响,是时名重一方,上达天听,今日亦声不名歇,垂振医史,甚为当时和后世医林所称重。灵胎先生之治医,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师道传授.纯粹自学成才,无师自通,古今杏林,当属凤毛麟角。现1771年夏日,灵胎于逝世之前数月日记生平《征士洄溪府君自序》为主绂,窥先生成才之一迹,以为后学模范。文中引文未注明者均为《征士洄溪府君自序》内容。

基础知识结构

1.家学背景

  灵胎家庭世为望族,代有科第曾祖为诸生领袖,授翰林院检讨.通兵农医、天官地利,著有《文体正伪》、《医略》等书数十卷。祖父考博学鸿词科.征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尤擅词章,著有《菊庄乐府》。其父考授州司马,不就选而归,益耽于学。迨至灵胎,家族的长辈们也寄望于他,希冀其能秉祖承宗,光大家声。

2 学有根柢

  灵胎的治学过程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经历。由于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取仕的主要途径,要通过八股文 (明清称时文)的学习和考试才能做官为宦,因此八股文就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的学习科目。八股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中的某一文句作为命,按照格式 (、承、转、合)的写法予以论述,其中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长期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教科如果客观地分析其中的内容,在引导树立以个人修养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取向的人生观方面,也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如《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养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等等,从学习知识,树立公心,宽人抑己,和顺齐家,到服务社会,治理国家,这种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要求或者说是引导目标,以及在治学的具体方法和做人的根本原则方面是催人奋进、砥砺向上的。灵胎七岁人塾启蒙,十四岁学八股文在同学中稍优,师诱奖之。说明灵胎对四书的理解和把握已经具备一定水平,并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对做人和治学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从难治《易》

  作为自学来说,从最难处开始尤其可贵,自学之时常以简易人门的书籍开始,待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向难处登攀,此为一般规律。灵胎自学反其道,从难从,抵本致源。在学习八股文的同年开始立志经学,因为经学是终身不可尽之学,问其经学何经为最难? 当得知《易经》最难学后,便毅然自学攻《易》,取家藏注《易》者数种汇参之,有不能通者,尽心推测,久乃得之。此为灵胎治学之最长处,也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其一生治学都是按照这种路子走的。从最难处开始,从本源开始,既汇参诸家,又独立思考,知难而上,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不轻易放弃,扎扎实实做学问。《易经》乃中华文明之磐砥,深刻影响着华夏民族至斯为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思想智慧之大成。在科学尚未昌明之时,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和观念,深入到几乎所有的人文和自然学科,医学尤甚。其中物极反。穷则变,变则通的辩证法思,至今还依然作为国人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主要根据之一。《易经》文义深奥,艰涩难懂,为经中之经,参通此经对灵胎日后治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4.久注《德》、《符》在通《易》之后,灵胎又复旁及诸子百家,而于《道德经》独有会心。因厌旧注多幽晦冗陋,遂详加注释,积二十余年方脱稿。后并注《阴符经》,合成书。《道德经》即《老子》,为中国古代两大思想流派之一——道家的根本典籍,该书以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发表了道家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本身等诸多现象和本质充满哲理的看法。看重柔以克刚,无为而治,清心寡欲见素抱朴。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修道于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信妻正。修道于国,则君圣臣忠,仁义自生,礼乐自兴。人主修道于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 (河上公:《道德真经注》)。而《阴符经》亦为道家经典,曾经姜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等名耆作注。认为治国之术百数,其要在清净自化;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心生于物,死于物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天地运行,阴阳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盗关系。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掌握天人暗合之机,行事合于天道,天人台发则治国养生皆得其宜。灵胎所作《道德经注》、《阴符经注》,收入《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说:其训诂,推求古义,取其上下贯通者;其诠释,主乎言简意赅。⋯⋯研索较深,发挥较显,在《老子》注中尚为善本。附载《朋符经》一卷,诂《易》理,义亦可通。

5.旁览理学

   灵胎聪颖过人,精力充沛,一生好学,求知欲盛,兴趣广泛。继又好览濂洛关闽诸书,每丙夜默坐潜阅。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 (亦称程朱理学 )的四个主要派,包括濂溪周敦颐 ()、洛阳二程 (程颞、程颐,即洛)、陕西张载 ()、讲学于福建的朱熹 ()。虽然四个流派各有观点,但从总体上是对春秋秦汉以来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挥,认为自然界生成源于太极,太极动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变化无穷,人得其秀而最灵。太极而生,人极而圣,人极即诚,纯粹至善,模仿太极建立人极,要求人欲象天,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种道德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天喻人、诚静则天的底蕴,经过一代又一代哲人的不断梳理绪余,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6.杂学其他

   另外灵胎在十八岁时检阅水利书籍,讲求东南水利。二十岁时历时半年对照天星图夜坐广庭观星,参照汉晋天文志及鬼料窍,考稽天星经度行次。同年还开始练身习武。其授举业之师周意庭为名家高徒,身秉考据绝学,又精音韵乐理,灵胎处处得益匪浅。以上便是灵胎先生未治医之前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掌握的知识,这些学问集富一身,为灵胎自学医业,成为一代大医奠定了极为有利的基础。

7.大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

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 (《千金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远,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此为孙思邈《千金要方》第一章《大医习业》的全部内容。按照孙思邈的大医标准,此时的徐灵胎除了医学外,其它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接近或满足了孙真人的大医的基础知识结构。因日后灵胎专恃自学成为一朝国医,名垂青,这是根本原因。

治医成就

1.治医之缘由和经

   灵胎自述详:余之习医也,因第三弟患痞,先君 (父亲) 为遍请名医。余因日与讲论,又药皆亲制,医理稍通。既而四、五两弟又连年病卒,先君以悲悼得疾,医药之事无虚岁。家藏有医书数十种,朝夕披览,久而通其大义,质之时医茫如也。乃更穷源及流,自《内经》以至元明诸书,广求博采,几 (将近)万余卷,而后胸有实获,不能已于言矣。开始的出发点很朴素实际,上疗君亲之疾,下拯骨肉之厄。但是灵胎的学习是有个人特色的,就是一旦学将起来不会满足于通其大义,一定要穷源及流,于是上溯《内经》,下及前朝,广求博采,排比梳理,推测灵胎可能研读过清以前医学著作的大部分,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

2.医著成就

   灵胎接着写道:谓学医必先明经脉脏腑也,故作《难经经释》。谓药性必当知其真也,故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谓治病必有其所以然之理,而后世失其传也,故作《医学源流论》。谓《伤寒论》颠倒错乱,注家各私其说,而无定论也,故作《伤寒类方》。谓时医不考病源,不辨病名,不知经方不明法度也,故作《兰台轨范》。谓医道之坏,坏于明之薛立斋,而吕氏刻赵氏《医贯》,专以六味、八味两方治天下之病,贻害无穷也,故作《医贯砭》。谓医学绝传,邪说互出,杀人之祸烈也,故作《慎疾刍言》。这七部传世医著,再一次充分体现了灵胎的治学风格。《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主要经典著作和理论渊薮,灵胎于斯均有建树,古今医林当属罕见。

   (1)《难经》本为《内经》释义,问难以《内经》奥旨,故称《难经》。但《内经》广宏《难经》偏狭,故灵胎反其道,以《经》释《难》,两经排比对参,源流互证,问有发明,再现《内》《难》经义,故称《难经经释》。研经始于《易》,百子始于《老》,治医始于《内》《难》。灵胎治学从不以入门之书开始,浅薄之处肇端,从源头从难处着手,实为治学大家。本书足徵灵胎考据根源,非经学深厚不可为也,比照现今的中医治学,不啻一鉴。

   (2)《神农本草经》乃中药源本,正确理《本经》药性,建立研究本草的有效方法对于胪列药物、组方治病等意义重大。灵胎所《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专以形、质、色、气、味辨药,结合脏腑经络、联系生理病理,辨析药性,阐述功效,以求其所以然。娓娓道,真似又一重天。充分展现了灵胎辨思飘,长于格物,为历代本草中阐发物理颇具清灵之一家。品味周咂,中国古代博物方法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矣

   (3)《医贯砭》为灵胎评议明代医家赵献 (养葵) 《医贯》一书而作。赵氏医贯》上援薛己命火之说,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执意以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二方统治外感内伤,立论未免有偏。为了使中医界不再盲目相信一种以偏概全、包治百病的医学理,灵胎引经据典,间以己见,议如医疾,痛下针砭。力纠赵氏偏执温补之弊,剥露书中文理混乱之谬。尽管语言有时过激,甚至尖薄,但不避流俗,不怕责难,直抒胸臆的豪爽气魄令人赞叹。统观全书确是灵胎学验坚实、仗义直言的又一种展现

   (4)《医学源流论》是灵胎医学论文的专集,是作者数十年治学、实践和思考的结晶。有关元气学说的论述,辨病与辨证、病与主症、病与主方、方与主药的关系,亡阴亡阳之分辨,重视药性专能,提倡溯源治学,反对滥温补等观点,对后世颇有影响。立言平正通达,道理阐述深刻,思路清晰明澈,见解卓而不凡,极具辩证法思想,为历代医论中颇有影响的专著

   (5)《伤寒论》注家惟众,编排各出新意。灵胎于此煞费苦心,揣度三有年稿成载,五易而竣,著成《伤寒类》。其于每类之中先论主方条文,次论类方条文,阐述条理清晰,易于剖别掌握.利于医者学用.以方类,方统条文,方药虽简但所治之证杂驳,病出数经可以一方统治,集以方类证、方统条文之太成,为后世冶《伤寒论》又一津梁,向为研究者所重视。

   (6) 《兰台轨范》是灵胎《内》、《难》、《伤寒》根源,下沿唐宋支脉,把学思所至的病证和经验有效的方剂联缀在一起,以期规范各科临床。做《轨范》者非大家不可为也,充分体现了灵胎对自己学识能力的自信。

   (7)《慎疾刍言》为灵胎晚年以一生治医行医之学识经验,就补剂利弊、误治原因、择医标准等方面的认识误区,和一些病症的辨治处理、不同性别年龄者的治疗特点等问题,直抒己意,力图纠偏匡弊,以期医家病者都能够谨慎治疗。书中还有宣传基本医学知识的内容,可以反映出灵胎宅心仁厚,乐为仁术,是一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医学大家。

   (8) 《洄溪医案》于灵胎身后 80余年面,书中收载病案 80多例,病症 55种,涉及内外妇诸科,因其文理清晰,史实有征,辨证明晰,治法灵活,用药平实.不尚奇方,与灵胎其人其学其术均相吻合,为研究灵胎临床经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本书跷畅明白,记实说理,堪为大家事迹,足徵临证参考。

启示

   笔者之所以在灵胎治医之前的学业上如此着墨,确实是有感而发。尽管孙思邈的大医习内容和徐灵胎的基础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却揭示了中医学的特殊性。灵胎学识广博而心机敏捷,为研习注疏辨析梳理《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对中医学源流根柢悉聚于心,挥洒都是有源之水;重视实践反复历验,悉心揣摩,成竹于胸,引发皆为中的之矢故可以溯《源流》,说《慎疾》,砭《医贯》,制《轨范》,终成一代国医大家。追溯灵胎无师自通治学成家的过程,其

中能够启发我们的东西还少吗?

   1.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具有独特结构和内容的知识体系,吸吮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二千多年的中国医学史证明,中医学有着合乎自身发展的内动力和道路。

   2.自古医易相通、儒医相兼之论,已经把中医学的本质洞彻晓然.如果不相兼通,则难有所成《中医必读·自序》说:夫学医之士,首重通儒,先明其理,再以薪传师授为根本,加以博览群书,日求精进,由博返约,虚心应物,临症日多,自然得心应手,一旦豁然贯通,未有不名实并优者也。“由此可

见徐灵胎自学治医之成功便也顺理成章了。

   3.联想到我们目前的中医教育体系和教内容,缺乏的东西实在太多,其结果是使受教育者没有真正接触到中医的真谛,大医稀.后继乏人,术业不精,阵地日萎,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据说现在韩国的韩医 (属于中医学体系)学院把《孟子》作为学生必修课,是深知中医之根的。

   4.让中医的受教育者能够在根本 (体系内部文化结构)上理解和掌握中医,中医才有可能发展,几千年来中医就是这样发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