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设施渔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蓝林观海 2020-09-08

近年来,在海洋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山东省设施渔业发展开始起步。山东省紧紧围绕海洋强国(省)的战略目标,在发展设施渔业方面扎扎实实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发展底播养殖,示范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鱼菜共生技术、大棚池塘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等。与传统渔业养殖相比,设施渔业大大提升了山东省的养殖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

设施渔业是指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机电设施、生物手段等最新科技成果,模仿自然,营造适合水生物生长的环境,将养殖置于人工可控状态,以实现水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

一、山东省设施渔业用地现状

(一)山东省渔业总体情况

2018年,山东省目前渔业养殖面积为1200万亩,较上年度下降6%,其中,海水养殖面积856万亩,淡水养殖面积317万亩,同比分别下降7.0%和5.6%。海水养殖面积按照养殖水域可划分为海上养殖473万亩、滩涂养殖331万亩和其他养殖111万亩,按照养殖方式可划分为池塘养殖167万亩、底播养殖329万亩和工厂化养殖1.05亿立方水体;淡水养殖面积按照养殖水域可划分为池塘养殖165万亩、湖泊养殖14.8万亩、水库养殖144万亩和河沟养殖0.2万亩,工厂化养殖33500立方水体。山东省主要养殖品种有大宗淡水鱼类、乌鳢、南美白对虾等淡水品种及海洋经济鱼类、海参、贝类、海带等海洋经济种类等。淡水养殖用地多为湖泊、水库、河沟及荒洼涝碱地改造、采煤塌陷区等,荒洼涝碱地多属集体所有,经营者向村集体缴纳承包费,取得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进行开发利用。海水养殖池塘(车间)多在沿海滩涂和荒碱地上建设,海岸线以下属于海域,海岸线以上多属荒地,部分荒地属于集体所有,开发经营者从政府或村集体取得使用权,进行开发经营。目前设施渔业养殖面积在整个水产养殖中占比较少,约为1%。

(二)设施渔业主要模式

目前,山东省设施渔业主要包括的养殖方式有:深水网箱陆海接力养殖、工厂化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田综合种养、集装箱养殖、筏式养殖、海洋牧场、高位池塘、普通硬化池塘等。

网箱陆海接力养殖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日照等地,主要养殖品种为石斑鱼等经济鱼类,陆地渔业设施规模约15万m2。工厂化养殖主要分布在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等地,占用土地主要为沿海盐碱荒地,主要品种为大菱鲆、海参、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等经济品种,养殖规模约1.05亿立方水体。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为近几年山东省重点发展的养殖模式之一,该模式在济南、淄博、济宁、泰安、临沂、东营、聊城7个市的12个淡水示范点开展。已建设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流水养殖槽94条,流水槽养殖面积累计达11750m2,养殖水体23480m3,覆盖池塘1220余亩,主要养殖对象包括草鱼、黄河鲤鱼、斑点叉尾鮰、加州鲈鱼等品种。稻田综合种养主要分布在沿微山湖地区、沿东平湖地区、临沂南部、黄河三角洲等地,养殖环沟等渔业设施占比不超过土地面积的10%,符合国家土地使用法规和有关标准,养殖规模约10万亩,主要的养殖品种包括河蟹、小龙虾、甲鱼等。集装箱养殖模式主要分布在禹城市、兖州区、淄博部分地区,该养殖模式使用改造集装箱为养殖区域,具有可拆装的特征,不破坏土地原有属性。浅海筏式养殖和海洋牧场主要在海区开展,不涉及陆域土地,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贝类、海参等,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类型主要是资源养护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增加渔业产量,在实现养殖效益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碳汇经济。高位池塘养殖模式主要集中在德州、滨州等南美白对虾主养区,占用土地多为盐碱地,养殖品种为南美白对虾,通过集中排污等实现生态健康养殖。普通硬化池塘主要指池塘整理过程中对池塘护坡进行硬化,养殖过程中配备增氧设备,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管理,养殖面积占比约占总设施渔业养殖面积30%左右。

(三)养殖区域设施用地情况

养殖场内部渔业设施主要包括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及配套设施。生产设施面积约占总养殖面积90%左右,主要包括养殖池塘、养殖车间及其他,占比约为7:1:3,辅助生产设施面积约占总养殖面积3.25%,主要包括检验检测用房、饲料加工储存用房、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用房、分捡包装用房及其他,占比约为10:3:20:1:3,其他设施约面积占总养殖面积6.75%,包括管理服务用房、锅炉房、配电室、水泵房、场内硬化道路及硬化地面,占比约为7:1:0.5:0.3:20。

二、存在问题

(一)设施渔业建设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设施渔业用地可选范围小。根据相关规定,设施农业除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的配套设施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非基本农田一般地处偏僻,还要考虑环保等因素,建设渔业设施可选的土地较少,难以形成规模化养殖。二是设施渔业用地申请困难、手续繁琐。设施渔业用地标准不明确,经营者开办设施渔业,需要经过多个单位审批,还要进行环评,办理周期较长。三是道路基础设施不配套。特别是淡水养殖区多处于零散状态,道路一般借用农田机耕路联系主干道,厂区内基本无道路,仅借用池塘坝体。而海水养殖通过土路联通主干道路,通过厂区内的土路和池塘坝体联系各池塘,道路和坝体占用土地约为20%。

(二)生产区域内设施相对落后,养殖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高技术设施装备严重不足,引进消化不力,技术更新速度缓慢。部分养殖主体科技意识不强,多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其直接的后果是养殖设施不能满足渔业生产的需要,产品与市场不相适应及养鱼成本上升。工厂化养殖品种单一,没有经济效益明显的品种,没有自己的独立品牌。二是养殖区域缺少水净化面积。大多数养殖池塘只考虑养殖池塘面积,缺少养殖废水处理设施和生态处理池塘,部分小型养殖户则将废水直接排到农用排水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污染。三是缺少具体渔业养殖规划。部分养殖户利用农地从事水产养殖,配套建设渔业设施(如看护房)等,但地方土管部门规划管理不完善,限制了设施渔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

一是整合使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高效渔业等资源,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对新建标准温控大棚,运用物联网技术发展设施渔业养殖,改造、新建设施渔业基地。同时,制定具体的渔业政策,保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保证渔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二)加快高效设施绿色生态渔业产业体系建设

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把水产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工程作为发展设施渔业的突破口来抓。大力推广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设施渔业集约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投入产出率。大力发展规模特色养殖和工厂化生态养殖,制定具体的渔业养殖规划和确定具体的养殖用地,建设好养殖配套设施,按照养殖面积、养殖品种确定好废水处理面积,不能造成环境污染。

(三)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按“道路硬质化、池塘标准化、进排水系统化、投喂机械化、防逃设施化、电力配套化”的要求建设养殖基地,修建涵闸、圩堤、桥梁、水泥路面,增添新型微孔增氧机、投饵机等设备,初步形成生产装备设施化的发展格局,增强鱼池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