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容平台动辄过亿的补贴,90%都进了“做号集团”的口袋?

 微果酱 2020-09-08

这个事件里,只是“盗号”而已吗?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01
“三表”企鹅号被盗事件始末

在讨论背后的拉扯关系之前,我们先来捋一下事件的始末。

3月12日,公众号“三表龙门阵”发布了一篇名为《河南女孩露露给我上了一堂七万的课》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的企鹅号被盗两个多月,却没有接到通知,盗号者将其企鹅号的名称从“三表龙门阵”改为“娱乐与露露”,并把三表之前写的科技、人文等领域文章删除,换成娱乐八卦内容。

三表在文章中指出,很可能是一个「做号集团」购买了大量被泄露的公民信息,撞库后发现他的企鹅号,于是小编「露露」作为流水线的一个操作工接管了这个号,六十天收益75196.37元,目前未提现的部分已被冻结。同时,他也质疑了「做号集团」与内容平台是一种合谋共生的关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毕竟出现了“做号集团”“黑产”“骗收益”等足以刺激公众情绪的字眼。事件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各家媒体跟进报道、分析,直指“平台存在内外勾结,利益分成。”甚至出现了马化腾过问的传言。

当天晚间,事件的另一个主角——企鹅号平台,发布了关于严打盗号和安全机制全面升级的公告称,账号被盗的原因系,2018年12月底外部某知名网站账号密码数据库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恶意对企鹅号账号进行攻击和破解,平台将采取措施打击盗号。

随后,腾讯集团市场公关部总经理李航发微博作出回应,称“不希望只以流量论英雄。”

因为KOL被盗号,让“做号集团”这个一直处于阴影中的庞然大物稍微露出了一点面目,又一次在新媒体圈掀起风浪,引起注意。那么这个灰色产业链究竟是如何壮大的呢?

02
“做号”的灰色市场,只显出冰山一角

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除了账号安全问题,还有如今新媒体行业中“做号集团”的灰色市场,这或许还只是冰山一角。

三表的企鹅号被盗后,被轻松包装成新的娱乐号,收益从零涨到七万多,且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很难不让新媒体人怀疑人生,企鹅号的收益真的这么高?恐怕不是。

据果酱妹采访,月入几千、几百,甚至几十,才是大多数企鹅号主的真实现状。

据三表在最新的文章《露露事件背后是腾讯资产的流失》中所说,有非常接近腾讯的消息人士表示在「露露事件」之前,内审查出「企鹅号」汇报的「补贴内容」中只有10%是合格的。

剩下不合格的90%呢?很大可能和背后的“做号集团”有关。

其实,像企鹅号这样砸重金“扶持”内容创作者的平台不在少数。自2016年起,自媒体平台出了一个又一个,各种扶持计划也是层出不穷:

· 2017年11月,头条号推出“千人百万粉计划”,将扶持1000个100万粉丝大号;2017年8月,推出“礼遇计划”,每月向至少 100 名创作者提供 1 万元奖励;2018年6月,推出青云计划,将每天选100篇优质图文,每篇奖励300 元。

· 2016年11月23日,百家号宣布2017年将累计向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2017年7月17日,百家号推出“百+计划”,每位上榜原创作者可获得最高万元奖金。

各个平台推出的奖励补贴计划,力度之大足以让不少创作者心动。与此同时,“做号集团”也浑水摸鱼入局,灰色产业链慢慢成型了。

从盗取他人信息、买卖账号开始,这项巨大的“灰产”建立在养号上。接着是流水线操作地制造内容,从网上拼凑、洗稿抄袭、机器生成,以数量制胜。

关于“做号集团”这样的灰产,也早已有媒体深挖过,比如虎嗅发表过的《内容红利下的“做号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内容质量不够,平台补贴来凑。曾有运营者向微果酱爆料,能在百家号赚到钱的,基本都是关系户。

平台扶持头部用户没有错,但平台补贴真的落到以内容质量取胜的号主手里,还是被“做号集团”薅了去,一般人没办法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