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江古村落:桃花源里秀才村——钮家汇

 吴越尽说 2020-09-08

桃花源里秀才村——钮家汇​


作者:蒋华光


在桃源镇宅里桥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秀才村”,她就是钮家汇自然村,该村单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就曾出过好几十位大学生,活跃在教育、冶金、电力、环保、石油勘探等等各条战线上。


钮家汇






钮家汇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初的明朝永乐年间。据村里老人们讲,钮家汇的先祖钮津(字巨济)是建文帝朱允炆集团的武将,他曾经跟随朱元璋在反元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池州太守,晚年移镇淮安府。靖难之役后朱棣取代建文帝登上皇位,随即展开对建文帝旧党的清理,钮巨济受到牵连,他本人自尽,家产被抄没,长子钮元叔在靖难之役前就早殁了,他的儿子钮安孙被充入皇宫里的浣衣局(发配年老的官员和罢官废黜者的地方)做苦力;次子钮亚叔带着儿子钮杲便逃到了现在的白花洋(现桃源镇青云社区天亮浜北)隐居下来,钮杲还入金家做了上门女婿。



钮 氏 家 谱
    

后来钮安孙的孙子钮让(字克谦)因为无心入仕也迁往地处偏僻的桃溪即现桃源镇青云社区桃墩村钮家辽隐居下来,成为钮氏的另一支系。到了钮让曾孙雪州公钮明(字诚卿号雪州)时又迁居歜村即现在的桃源钮家汇村另立支系,因此雪州公被认为是桃源钮家汇村的始祖。这些历史在家谱上都有明确记载。

家谱记载的钮家汇始祖雪州公像

钮氏家族之所以选择钮家汇作为安身立命之处,是因为钮家汇这个地方民风淳朴,加之西边有大片良田,东边有开阔的旱地,四周河道环绕,而且东西北三面离震泽北麻、湖州花林和青云陶墩的钮氏家族都不远,可以互为照应,确实是一个宜居宜守的好去处。为了抵御可能的官兵追捕或外族入侵,钮氏祖先们把钮家汇村(即钮府)按军事城堡一样设计建设:整个村子采用围合式布局,主体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而北建有仪门,惇叙堂、聚顺堂、茶庭、征远楼,两侧各有两条石板路长街贯通前后,长街外围还建有灵璧居、懋稐斋、金橘园、花红园、祠堂、客堂、仓厅、库房、蚕房、店房、厨房、厕所、道场、水门等各类建筑,四个角上各建有更楼一座,供瞭望和打更用。整个村子建筑基本上呈东西对称分布,各功能分区非常明晰又科学严谨。村子四围有较宽阔的护村河,河道两边都用木桩做帮岸,只在南门护村河上设置一座吊桥,外人很难轻易进入钮家汇。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乡政府建设时还专门从钮家汇护村河里拔取很多水浸木头和条石作建材用。

家谱记载钮府平面布局图


钮家汇钮氏家族历来崇文重教,钮府专门在村东头设计建有学堂(即私塾)供钮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钮津的第九世孙钮明纲,明代万历年间中举(应天乡试第71名),曾在合肥、慈溪任教谕之职,后来官至衢州府通判。钮家汇一带一直称其为钮状元。钮明纲由于在为官过程中遭遇小人陷害,惨遭杀害并被割去首级。据老人们说钮明纲惨死后他的家人设法将其尸体运回老家安葬,并花重金聘请工匠为钮明纲雕刻了一个金头,装在尸体上一起安葬,其墓就在钮家汇附近的钱庄坝。上世纪五十年代“钮状元”墓遭到破坏,2009年春,钮姓后人会同吴江和桃源文保专家一起将深陷水沟的墓碑发掘起来,根据墓碑所刻“明谦所钮公暨原配沈安人之墓”和“公为明纲,字世维,号谦所,系凤桥公长子,吴江ロロ万历戌子科应天举人,仕至浙江衢州府通判……”等内容才确认墓主人为明朝举人钮明纲和他的妻子。钮明纲的爷爷钮仲玉(字贞甫号凫溪)也是当时的著名诗人,名字被列入《松陵献征隐逸传》。


钮家汇村里的断垣遗迹


钮家汇村里还有一所著名的现代小学,其遗址尚存。学校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开国元勋、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江苏省主席、考试院副院长、国府委员的钮永建先生创办。钮永建(先祖为吴江籍)因为进行家谱调查与钮家汇结缘,他了解到钮家汇村历来尊师重教,所以当即决定在钮家汇创办小学。他亲自用步量法确定学校位置,在钮家汇东西二浜之中心建起了钮家汇小学,学校师资也由他联系落实。自钮家汇小学开办后,钮家汇一带村民的子弟有了入学的机会,从这里走出了很多大学生,仅从钮家汇小学走出的校长就有薛法根、钮云华、钮永春三位。钮家汇村也因此成了名闻遐迩的“秀才村”。

钮永建


1923年初,钮永建创办的钮家汇小学


钮家汇小学还与一位被称为吴江花木兰的巾帼英雄结下不解之缘,她就是吴江抗日女英雄倪淑英。倪淑英(1916~1943)又名宋维,松陵镇人。民国17年(1928年),考入苏州女子师范,毕业后在吴县新阊小学和上海中振小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倪淑英回家乡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日军侵占吴江前夕,她被党组织派到钮家汇小学担任校长,在农民中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并秘密护卫革命伤员的安全。1938年初夏,倪淑英被调到延安,在陕西公安武装青年训练班学习后,先后在冀中、晋察冀公安局担任秘书副主任、机要秘书等职。1943年,日军向晋察冀边区大扫荡,10月12日晚上,倪淑英所在的部队在河北来源县花木沟村,遭日军包围,倪淑英身负重伤,最后壮烈牺牲,时年27岁。77年后的今天,她那热爱祖国,英勇不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倪淑英在延安


解放后,钮家汇小学继续发展,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停办。钮家汇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声名远扬,她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的钮家汇小学,由于年久失修,逐步坍塌,甚至被民宅侵占,现仅存残破一楹,亟待修复。

钮家汇小学遗址


钮家汇人历来勤劳奋斗,自强不息、乐善好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钮氏家族的祖训: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民生在勤。正是由于这样良好的家族教育,才成就了钮家汇钮氏家族的枝繁叶茂,兴旺发达。据钮氏家谱记载,始祖雪州公“颇厌市习,卜迁歜村务以教子课农为先。居积四十余载,遂至田有五十余顷,房有数十百楹,童奴食指二十有余,桑田、果圃、菱沼、蔬畦,大艎小艅、祭器、宴器靡不毕具,又建别业堂轩……”

钮家汇(钮府)东边的护村河


钮家汇人还乐善好施,和睦相处。始祖雪州公“薄以自奉,厚以济人”,“若亲族邻友公家之急,祠宇桥梁道路之修,使义排难解纷之举,虽劳神重费在所不惜矣。为从弟赐唧运饷代偿四百余金……至其抚幼弟育孤侄尤有恩义兼行,人咸服焉,”雪州公常言“穷达由命,贤愚在人。”历代钮家汇人都也是铭记祖训,传承不断。

钮氏宗谱


传统的家训家风在钮家汇钮氏家族代代相传,处处发扬。钮家汇家族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尤其是他们家族所传承的“人贵自立、民生在勤”的家训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今社会仍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0-08-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