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赏析】 这是诗人凭吊夔州 (今奉节县) 先主 (刘备) 庙之作。诗人通过对先帝庙荒芜景象以及村翁对刘备、诸葛亮祭祀的描写,表达了“君臣一体”的感慨。首联:“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诗人以遗憾的心情交代先主庙的由来,是因为“蜀主窥吴”,败走三峡,驾崩在永安宫,故后来修建了纪念刘备的庙宇。颔联:“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诗人以对比手法,写刘备征吴时是仪仗开路,空山绝谷,那是多么威风! 可是兵败猇亭,殂于永安宫时,如今殿宇荒芜,残存在荒山野谷中。玉殿,实为最初的先主 (刘备) 庙,只是杜甫作诗时已改为“卧龙寺”。此联是点明先主庙的所在地。 颈联:“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诗人紧接上联,再次强化庙宇的荒凉:杉松树上水鹤筑巢,栖息于上,可见平时少有人来。只有到了夏伏六月、寒冬腊月,村民才来祭祀凭吊。尾联:“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此联写老百姓对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二人,一体对待,同样尊敬。这是全诗的“诗眼” 所在,正因为刘备与诸葛亮生前能“一体”,共谋大业,所以死后能受到百姓“一体” 祭祀。而诗人自己,虽胸怀报国济世的宏愿,但因救房琯遭到肃宗的贬谪,壮志难酬,一生飘零。追昔抚今,深为自己与肃宗之“不一体” 而遗憾,为诸葛亮与刘备的“一体”而仰慕!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①。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①永安宫: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临终托孤之处。 ② 伏腊:伏祭和腊祭。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两句互文见义,扣住诗题,点明了永安宫正是当年蜀主刘备巡幸驻跸之处。B.颔联紧承上联,由今及古,展开想象,遥想当年玉殿凌空、仪仗威严的景况。C. 颈联描写“巢水鹤”、“走村翁”的画面,渲染出先帝庙的热闹与香火旺盛。D. 尾联写到先帝庙旁的武侯祠,作为臣子的诸葛亮与先主同享世人的凭吊和祭祀。14.C(3分) 15.(1)对刘备壮志未酬中道驾崩的遗憾(2)对永安宫昔盛今衰的叹惋(3)对先主武侯生前君臣相得、死后祠庙相邻的称许。(6分,每点2分) 补充答案: 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落寞、失意之情。(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