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与“金属心”说再见
2020-09-08 | 阅:  转:  |  分享 
  
与“金属心”说再见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心血管科联合导管室在阚国庆主任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例患者实施了“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冠
脉狭窄解除,已康复出院。这是枣庄市成功开展的第一例“可吸收支架”植入术。患者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6年,再发1.5小时”入住该院心血
管科,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术前评估,于次日行冠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远段狭窄大于80%,微创介入治疗是患者的最佳选择。但是患者对普通
金属支架非常排斥,宁可不做手术也绝不使用金属支架,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患者较为年轻,要求较高,血管情况适合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解除冠
脉狭窄。术前造影图片箭头所示为狭窄部位经过反复讨论,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且与患者家人面对面充分沟通,家人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后
,科室团队决定为其实施“可吸收支架”植入术。在该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可吸收支架,于5月中旬,在阚主任的带领下,历经
半个多小时,成功为该患者植入可吸收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1枚,术后患者冠脉狭窄解除,患者恢复良好,于次日康复出院。术后造影图片,
箭头示狭窄解除据该院心血管科主任介绍,传统的心脏支架为带金属支架,植入人体后将永久留在患者体内。而这款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
,其基体及药物载药涂层分别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支架主体3年左右可完全降解吸收,无永久支架留在患者体内,实现了
与金属药物支架相同的疏通堵塞血管、解除狭窄血管的功能,可在1-3年左右被人体“自我消化”完全吸收,患者体内不遗留任何其他成分,实现
从“血运重建”到“血管再造”的飞跃。这项具有支架吸收和血管功能恢复特点的技术使患者,尤其是对年轻患者、金属过敏的患者,将会获得更多
的疗效,被认为是冠心病治疗的第四次变革。不仅如此,这还是枣庄市成功开展的第一例“可吸收支架”植入术,成功填补了该项技术在区域内的空
白,进一步丰富了枣庄市冠脉介入的技术手段。目前国内外对于冠心病患者,只要患者冠脉病变合适,患者要求高,都可以采取介入无植入技术(应
用可吸收支架或药物球囊处理病变,达到无金属支架植入技术)。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要求,积极开拓思路,提高技术,目
前我院心血管病科已成功开展介入无植入技术:如可吸收支架植入、药物球囊应用,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我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
健康保驾护航。第一图箭头所指是术前降支开口严重狭窄,第二图是药物球囊应用后狭窄解除。
献花(0)
+1
(本文系happy123d7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