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各种“第一”的神车,现在有些依旧很火,有些却没了?

 玩车教授 2020-09-08

世界上“第一”的事物总被铭记,
在我们熟悉的车当中,
哪些又曾经创造过“第一”?
它们如今又活得怎样?
还有当年创造第一时的风光吗?
  第一台城市SUV:丰田RAV4  
老板,你要的RAV4荣放资料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该车型的缺点
RAV4诞生于1994年,
它拥有越野车造型和空间,
兼具一定的烂路通过性,
又有更佳的公路操控和舒适性,
是世界上第一款城市SUV。
Recreational Active Vehicle with 4-wheel drive,
四轮驱动的休闲运动车,
就是RAV4的全称。
这种把越野车和轿车优点集合的车型,
一经问世就大受欢迎,
并掀开了全球的城市SUV热潮。
本田CR-V、日产奇骏。三菱欧蓝德,
大众途观、福特翼虎、雪佛兰探界者,
各种城市SUV对手层出不穷,
却丝毫不影响RAV4最畅销城市SUV的地位。
这是因为,
RAV4贯彻着城市SUV万金油的定位,
不仅有着变态的可靠性,
而且各方面参数都很均衡,
就像一个没有短板的木桶。
空间、油耗、舒适性,
即使其中某项不是同级第一,
但每一项起码都是第二第三名。
最新一代采用TNGA架构的RAV4,
安全性上了一个台阶,
颜值上更是帅到上天,
如果你不知道买哪款城市SUV,
那买丰田RAV4就肯定没错!
  第一台MPV:克莱斯勒大捷龙  
老板,你要的大捷龙资料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该车型的缺点
上世纪80年代诞生的克莱斯勒大捷龙,
是世上第一款MPV,
MPV的初衷,
就是把内部空间最大化,
以满足成员数量较多的家庭需求。
大捷龙在空间方面很优秀,
MPV的“游戏规则”也是它制定的,
例如一辆真正合格的家用MPV,
就必须有7或8个座位,
具备灵活的装人载物切换能力,
以及最重要的——双侧滑门。
不过随着燃油经济性更佳、
空间利用率更强的日系MPV,
如丰田塞纳、本田奥德赛大举入侵北美市场,
大捷龙原有的优势被迅速抹平。
劣势进一步凸显。
原本是开创者,
却为他人作嫁衣裳,
如今的大捷龙虽在北美尚有立足之地,
但从全球市场角度看,
其声量和销量已远不及日系MPV。
  第一款使用全铝车身的车:奥迪A8  
老板,你要的奥迪A8资料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该车型的缺点
众所周知,
大部分车的覆盖面材质都是钢,
只有少数车型采用铝合金,
而奥迪A8,
则是首款采用全铝合金车型的量产车。
铝合金相比钢材,
最大的物理优势就是质量轻,
而且由于铝的化学特性,
就是不会生锈,
因此铝合金车身理论寿命比钢材要长。
确实,
使用全铝车身的奥迪A8都有上述优点,
总质量相比奔驰S和宝马7都更低,
因此开起来完全不像是一台大型车,
有着中型车的灵活性。
可最新一代的奥迪A8,
却放弃了全铝车身,
回归钢材。
这是由于铝合金的强度还是不如钢材,
而A8的ABC柱都是铝合金材质,
在碰撞时乘员舱的结构强度难以满足。
并且铝材形变后基本是不可修复的,
如果是小碰撞,
变形的零件就只能更换而不能钣金维修,
加之铝合金零部件的稀有度和加工难度,
价格也是“天文数字”。
综合考量之后,
奥迪也就不得不放弃全铝车身了。
  第一款插电混动车:比亚迪F3DM  
插电混动车这种10年前的“高科技”,
很多人都认为是“洋大人”的杰作,
但其实最早大规模量产的插电混动车,
却是咱们中国品牌,
它就是比亚迪F3DM。
F3DM诞生于2010年,
若以现在的眼光看,
它无非就是普通的插电混动车,
但当年的人或许从来没想过,
大容量电池竟可以与内燃机如此集合。
原来“电瓶车”,
也可以没有里程焦虑!
如今,
F3DM早已停产,
但它却开创了一个新的汽车领域,
大部分传统混动技术较弱的车企,
为了避开丰田和本田的混动专利,
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插电式混动。
而F3DM在比亚迪内部的地位,
也被秦pro新能源所继承,
如果你想买一台插电混动车,
那么比亚迪旗下的车型,
就是永远不可能排除的备选项。
  第一款“遥控车”:比亚迪速锐  
老板,你要的速锐资料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该车型的缺点
同样,
“遥控车”这类看起来很高科技的东西,
也是咱们中国人首创。
诞生于2012年的比亚迪速锐,
就能利用车钥匙,
对车辆进行遥控驾驶。
搭载这一功能的速锐,
能以2KM/h的时速低速行驶,
在狭窄路段泊车时非常好用,
以至于几年后诞生的全新宝马7系,
也“山寨”了比亚迪这项技术。
平心而论,
比亚迪这个遥控驾驶技术,
虽然噱头大于实际,
市场使用的几率不高
但毕竟还是创造了汽车界的第一,
给中国人长了脸。
现在你购买的比亚迪新能源车,
也带有这一项技术,
即使给人的新鲜感早已消退,
但偶尔用用还是挺好玩的。
毕竟买比亚迪,
很大程度也是为了玩噱头!
  总结  
看完文章我们不难发现,
一款车是否创造“第一”,
其实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只有打开新的市场和消费增长点的同时,
保证更新换代的产品力不翻车,
那么“第一”带来的好势头,
才能延续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