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学术流派该如何传承?

 医馆界 2021-01-05


中医药文化从古至今

发展了很多学术的流派

在治疗疾病上各有各的优势

在现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学术流派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下去?

有人说

中医流派应该整合归一......

中医流派在民间发挥的空间更大......

......

——白芷


 撰稿 白芷


2020.08.12上海论坛 融合·共生

在上海举行

上海论坛现场报道链接

我们针对中医流派的发掘与传承这个可能会影响行业未来的问题,采访了部份分享嘉宾。

中医流派的传承是人的传承

要明确学医的初心



 @南通良春中医医院 朱婉华 

真正的流派传承是人的传承,中医的传承有4种形式——父传子、师带徒弟、科班+拜师、科班。“医不过三代不看”——一个医生没有三代的传承,不会不找这个医生看病。

这句话的传承是很难的。这个时代发展的太快,传统文化的东西丢失了很多,中医要传承首先要明确学医的初心是什么?这是价值观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忘初心的问题。

朱婉华  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学术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团队指导老师,建有江苏省名中医朱婉华传承工作室。

现代中医流派要传承

需要收集整理、融合统一


 @上工坊门诊部 邵俊杰 

流派有它的优势性和局限性的东西。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发达,能看病的范围可能就是方圆5公里,能见的病种也就是几种,对一个疾病、医理的理解会存在局限性。

譬如温病派比较适合在江南一带,而伤寒派比较适合北方一带,不能说派别不好,只能说派别之间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

流派和流派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基础理论不同,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不利于没有流派的人去学习。想要更好的传承流派,各流派之间就要进行一个统一,包括语言、机理阐述等统一。

邵俊杰  上工坊创始人、上海上工坊门诊部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

 @张同泰 朱静波 

中医药文化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传承和创新也一直是在跟着时代走的,在大数据跟互联网的环境下,中医流派的发掘与传承的模式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改变。

譬如张同泰目前流派的发掘与传承还是建立在流派基地、名老中医工作室的流传方式。

但在大数据面前必然会迎来各流派处方的资源整合,会得到一个更加齐全的流派传承方式。 

朱静波  从事中医药行业十余年,历任百年老字号张同泰财务部经理、运营总监。

 @上海行知堂 李文月 

当社会越发达,人们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极大丰富的时期,就越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中医要发展,就会有不同的学术流派流传出来。

任何东西能留存都是有它的规律的,所以要允许流派的存在。但是现在各流派之间沟通的交流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应该多多沟通交流,把各流派治病的优势都整合起来,各流派能之间共同发展。

李文月  上海行知堂中医师 开过小儿推拿店和中医诊所。

 @同和堂 陈敏心 

中医流派是基于黄帝内经调和人体阴阳五行平衡来分的,各流派之间在不同的分区、领域里都有自己的优势病种,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融合和发展。 

陈敏心  执业中医师,台湾“臧氏脉学”传人。就职于福州市同和堂中医门诊部。

中医流派,海纳百川

所有派别最终归于一个派——临床派



 @君和堂 潘学才 

流派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所产生的。过去的人们信息差特别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成本很高,这些都是产生派别的因素之一。

海纳百川,所有的流派最终都是归属于一个派——临床派。可以把各流派所擅长的优势进行收集整理,归集为一个临床派。否则,这些中医流派在流传的过程当中容易变成“江湖派”。

潘学才  铁杆中医实践者,君和堂创始人&CEO,长期专注中医行业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于2011年创立君和堂中医连锁集团。

流派传承在体制内过于标准化

在体制外发展空间更大



 @素问中医 米医生 

中医既要传承也要发扬,目前中医流派的传承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要基于传统才能更好的去发扬。

现在的流派传承主流在体制内是存在一个束缚的,体制内需要做一些临床收集、分析去制定一个标准化。

未来的流派传承应该是属于体制外的,体制外可以有更加大自由空间去发挥。流派的传承在民间会更有它的传承空间。

米医生  上海素问中医创始人,中医临床博士,中国、香港、加拿大三地注册医师,沪上名医世家四代传人。成功打造个人医生IP,自媒体矩阵拥有50w+粉丝。

中医流派各有优势

互相交流共促发展



 @南京本草堂 单江 

中医是个很传统的学科,因为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形、气候和生活习惯,所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就会有很多流派形成。

流派要传承、发展就需要各流派之间进行学术交流。譬如现在姚氏妇科、孟河医派等流派每年都有流派之间的交流,从行业的角度来分析,对年轻的中医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

单 江 华龙圣爱中医集团副总裁、江苏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总经理,南京本草堂中医馆创始人(1999年),南京本草堂中医养老院创始人(2017年)。

中医流派的传承

有利于青年中医师的培养



 @泰坤堂 武大圣 

中医的流派经过这么多年的流传,一定是靠它的疗效的。在流派的身上一定有他独到的文化、医学特色、培养人才的方法。抓好流派传承,跟中医名流学习是青年中医师成为一个好中医的捷径。

武大圣  泰坤堂创始人、董事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中医药分会秘书长,兼任上海市传统医学工程协会会长。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