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是一件趣事,莫将它变为任务。

 斯文人者 2020-09-08


 1 

初中三年,我的成绩从没上过班里前30名,更糟糕的是我的数学成绩,从记事起我就认为自己天生不适合学数学,数学的世界太复杂了!但事情在我升高一那年的分班考试出现了转机,或许就是突然脑子开窍了,数学考试对我来说竟然如此简单!

就在分班考试的前15天,由于无聊,我拿着数学课本和题目研究起来:这道几何题的出题逻辑是什么;解决这道题运用的知识点是什么;考的同一个知识点,曾经那么简单的一道题,出题老师是如何变换将其变得复杂;类似题型的流程是否一样;为什么有的题目“风格”一样,流程却不同?

… …

想的多了,做一道题就好似看了半本书。

一直被看作笨脑子的我,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在潜意识里建立了自信心,而这种自我意识给我带来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使得我发现数学的简单有趣,可以说是完全卸下了对数学的防备心理,开始“玩”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考试那天,当数学卷发下来时,扫了一下卷面,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么简单,怎么可能选出尖子生!”但思考后默念道:“这样也好,有利于我分班考试。”

不到40分钟的时间,整张卷子被我写的满满的,包括选做题,尤其是几何题,我习惯性地写下2-3个证明方法。

 2 



轻松走出考场后,这才听到其它考生呐喊着:“数学卷怎么这么难呀!”感觉不到难的我,似乎预测到了这次考试结果。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人。”而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能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的能力”就是情商,它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我与数学就好似朋友般,只要对“她”善良,“她”一定不会“伤害”我,对学习这位“母亲”用心,她的孩子——“成绩”自然就不会为难我了。



当分班名单出来时,我很顺利的进入了重点6班,没有任何人相信,包括我的母亲。

还记得那时回家开心地告诉母亲:“妈妈,我考进重点班了。”

母亲却很平淡,好似我进入重点班与她无关似的,但事后她告诉:“我一直以为你是为了面子说的。”

听完母亲的回复后,虽然很尴尬,但也没有辩解。

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将他们送进各大补习机构,但,我的父亲母亲却不。

我当时以为他们没有那么爱我了,心里默默地问自己:“难道因为我是女孩,所以不想花心思去培养?”

那时的我心里很失落。

… …

 3 

高一入学后的第一次月考,我的成绩是年级第三名,当我兴奋地回家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时,妈妈却心疼的抱着我说:“宝贝,辛苦了,你其实可以不用这么累的,妈妈希望你快乐地学习。”

我赶紧说:“妈妈,妈妈,我不辛苦,我觉得学习真的很好玩呢,尤其是几何,您每次和我一起研究时,总会用生活的物体举例,很好玩呢,我现在都知道买冰激淋要买盒装的,因为它的体积大……”说着说着,我们都笑了。

也就在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爸爸妈妈不是不爱我,而是不想让我承受过多的压力。

从那以后,我对学习多了一份“爱”,而这份“爱”是心疼我的“他们”所给的,无数位长辈、朋友以及老师们,因为我休息时习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去思考学习过的知识而心疼我,甚至主动为我申请了免课与免考等“福利”。

但后来他们明白我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对我把生活实际与学习结合的行为已经见怪不怪,还很用心地配合我。

带着对数学的热爱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再也没有在上课以后刻意看过课本,但考试成绩永远前3名。

从那以后,我的那本数学书在所有人眼里如同一本“神奇”的书籍,好像只要拥有了它,就一定可以进入重点班似的,在我进入第一所大学前,很多人问我借那本书籍。

妈妈将它借给了她的好朋友,结果却差强人意,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但我很清楚,考入重点班的真正原因不是那本书籍,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那些被赋予的爱。

就这样,我的学业很顺利地结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