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米芾学章法(二)

 王亚民书画研习 2020-09-08

人物简介: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

米芾行书《留简帖》,纸本,纵31.7厘米,横39.7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芾顿首再拜前    留简而去不得一见于今怏怏    辱     教知    行李已及偶以林宪历    既以回避遂谒告家居      或渠未至急走     舟次也粮如命 他干一 一     示下对客草草芾顿首。

  章法特点: 绍圣元年(1094年),米芾44岁,由雍丘县令该监中岳祠(嵩山),辞职前与好友告别作此手札。虽是匆匆为之,但在不经意间,流露的才是书者的真情感,驾笔施墨的能力。

    1、整体布局有行无列,每行长短不一,最短一个字,最长行是有十个字和九字不同,但长度相同,在中间并列,统领整篇作品,此两行使手札飘逸而稳重。

    2、轻重虚与实,起首芾字稳健,首再拜草写三字连为一体,每行首字较重,写的最重在中间一行林字以下,镇篇布局。字的轻重,独体与牵丝,行气流畅。行轴线或左或右,考字的左右摇曳调节。

     3、上齐下不齐、大胆留空间布白。第三行,第四行大面积留空,第一、二行与第七、第八行下端留长短不一,字形多变或垂或露或蹲点似园,丰富每行下端的形态。

 在临写此帖时,要充分理解此帖章法特点,把这种章法用于国展创造中,想不入展就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