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全国中考议论文真题
2020-09-08 | 阅:  转:  |  分享 
  
1.(2020江苏泰州)阅读苏沧桑的《酿泉》,完成18~21题。(22分)①冬至后小寒前的一个清晨,明强带着我从楚门镇出发进山谷,沿山路盘旋
而上。那个小小的酿酒坊,就窝在山坳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②做酒人在木蒸桶底部摊上一块白纱布,倒入浸好的糥米,盖上竹斗笠,打开一大早就
开烧的锅炉,蒸汽从木蒸桶下汹涌而上,将糥米“炊”熟,黏度恰到好处。炊饭,拉开了山里村冬酿的序幕。③酿酒坊的老师傅伊海说,要雪白的糯
米,一粒坏米都不要。④酿酒坊的总管灵江点点头,对,雪白的糯米,宁可贵点。⑤泉水在一道斜坡下面,一眼泉亘古不断,冬酿用的就是这眼泉。
⑥伊海、灵江、全于等七个做酒汉子,在热气蒸腾里默默配合着,最大的七十岁,最小的四十九岁。灵江将铁锹斜插进糥米饭里,用力抬起,翻倒进
大木桶里。铁锹收回,在一旁的小水桶里蜻蜓点水般地浸一下,以免糥米太黏,接着又插进糥米饭里。如此反复,使的是巧劲,从六点到十一点,一
刻不停。全于用小水桶舀起泉水,淋在糥米饭上,要五桶半冷水,然后舀起温水再淋四遍。他个子高,拎起水桶看着挺省力,但喧嚣的蒸汽声里,还
是能听见他气喘吁吁。⑦米好水好,还要手艺好。最要紧的是拌曲。⑧永青伸出粗壮的手臂,将酒母撒到糯米饭上,然后一把一把将糥米饭搂近自己
,用手掌连同手腕不停翻炒、抖洒,将结团的饭团揉松。接着,他将糥米饭从缸底沿着缸身搭好,用竹刷子刷平,湿漉漉的糥米饭服服帖帖。然后,
他在缸底掏出一个小碗大的窝,轻轻盖上稻草盖子。⑨月亮挂在大樟树上,小屋通往酿酒坊的斜坡上,走来酿酒坊唯一的守夜人,六十九岁的伊海。
他走进酿酒坊,蹲下身子,将耳朵贴紧发酵缸,一个缸一个缸地听,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醪液的发酵声,是那种“节节声”,像初春小雨打
在树叶上,很细很急。如果缸料厚了,温度高了,“节节声”便变得波涛汹涌,他就赶紧打开稻草盖子,耙几下,把气排出去。发酵期间的搅拌冷却
,俗称“开耙”,是整个酿酒工艺中的关键。一共二十几个缸,耙个把钟头,然后回小屋睡一会儿。有时,醪液泛出酒缸,都来不及舀,他就得每一
个钟头都爬起来照看。等酒缸里“潜实”了,他的心才安稳,这时天也亮了。⑩不做酒时,伊海种花。他将一个个废酒坛叠在一起,下面拉个洞,满
上土,从山里挖点野花,问农家讨点花技,或从家里找点花籽。家里有一棵龙柏,是他从山里挖来的,种了十五年,一有空,他就修修剪剪,楚门镇
来人想买,他不卖。?若未完成发酵后,抽灌到巨型酿罐里。三四十天后,先是变成豆青色,再变成琥珀色,变成金黄色则最好。?一日清晨,一只
装清酒的井,泛者微微寒光,蓬勃的香气穿透寒意沁人肺腑。伊海捻着酒舀三米长的铁丝长柄,将酒舀伸进埋在地下的酒井里,这是一舀新酒。?老
张是这七个汉子的老板,但他却时常羡慕这帮老哥们,又恨他们哈事不着急。老章现在做物流了,但放不下酿酒坊,有时会陪明强过来看看。他俩联
手把家乡山里村打造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世外桃源。山民们得了实惠,常常念叨他们。老章想在镇上开个卖酒的店,把山村的好酒和好山水分享给更
多的人。?做酒的汉子们不关心卖酒的事,只管老老实实把酒做好。?老章走上斜坡,踏过大樟树覆在地上的影子,听见了汉子们喧腾的笑声,正
在老去的他们,快活得却像一群少年。?老章想,日子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注】①醪(láo):未滤出渣
子的酒;浊酒。18.结合本文内容,补全酿酒的工艺流程。(4分)浸米→→入桶→→发酵(开耙)→→入井19.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6分)(1)请为第?段中加点词“蓬勃”写一段赏析性批注。(3分)批注:(2)结合本文③~⑥段,说说老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0.做酒的汉子们是如何“老老实实把酒做好”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①段,回答问题。(6
分)【链接材料】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
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娱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结末的教训是:所
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人认为,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⑩段在各自的文章中无关紧要,都可以
删除。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链接材料:。(3分)本文第①段:。(3分)答案:18.炊饭拌曲抽灌19.(6分
)(1)“蓬勃”一词,赋予了酒以生命力,生动地写出了酒香的浓厚和香气四溢的穿透力。(3分)(2)老章是一个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会做生
意,富了不忘乡邻,乐于分享的人,是一个向往真实而又充实生活的人。20.选雪白的上好糯米,不用坏米;用泉水来酿酒;重视每一道工序,
淋饭时用时长且繁琐,“开耙”时频繁照看酒缸等;配合默契,各司其职。21.(6分)链接材料: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更能说明百草园是
我儿时的“乐园”;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本文第①段:交待了酿酒发酵时伊海的所作所为,使文章前后贯通;通
过写伊海的诗意生活,丰富了人物形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对造好酒的追求,加深了酒的文化底蕴。(3分)【分析】本文详细叙写了几位做
酒汉子“老老实实把酒做好”的过程:炊饭、入桶、淋水、拌曲、发酵、抽灌、入井,表现了他们淳朴、充实、快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淳朴的诗
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解答】(18)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浸米”是第一个环节,“倒入浸好的糯米”。由“打开一大早就
开烧的锅炉,蒸汽从木蒸桶下汹涌而上,将糯米‘炊’热,黏度恰到好处。炊饭,拉开了山里村冬酿的序幕”可概括第二个环节为:炊饭。“灵江将
铁锹斜插进糯米饭里,用力抬起,翻倒进大木桶里”是“入桶”。由“全于用小水桶舀起泉水,淋在糯米饭上,要五桶半冷水,然后舀起温水再淋四
遍”可概括为:淋水。由“米好水好,还要手艺好。最要紧的是拌曲”可概括为:拌曲。第⑨段的内容写的是发酵。由“糯米完成发酵后,抽灌到巨
型酿罐里”可概括为:抽灌。(19)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和分析人物。第①题,“蓬勃”本义是旺盛繁荣的样子,用“蓬勃”形容酒的香气,赋予了
酒以生命力,写出酒香浓郁的特点,表现出酿的酒非常好。第②题,由“他俩联手把家乡山里村打造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世外桃源”可见,老章市场
意识很强,会做生意,致富不忘家乡。由“老章想在镇上开个卖酒的店,把山里村的好酒和好山水分享给更多的人”可见,老章乐于分享。由“老章
想,日子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可见,老章向往充实、快乐的生活。(20)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由“酿酒坊的老师傅伊海说
,要雪白的糯米,一粒坏米都不要”“酿酒坊的总管灵江点点头,对,雪白的糯米,宁可贵点”可得出:选雪白的上好糯米,不用坏米。由“泉水在
一道斜坡下面,一眼泉亘古不断,冬酿用的就是这眼泉”可得出:用泉水来酿酒。由“如此反复,使的是巧劲,从六点到十一点,一刻不停”及对整
个酿酒过程的叙写可得出:重视每一道工序,淋饭时用时长且繁琐。由“他走进酿酒坊,蹲下身子,将耳朵贴紧发酵缸,一个缸一个缸地听,捕捉着
每一个细微的声音”“有时,醪液泛出酒缸,都来不及舀,他就得每一个钟头都爬起来照看”可得出:发酵时频繁照看酒缸。由“伊海、灵江、全于
等七个做酒汉子,在热气蒸腾里默默配合着,最大的七十岁,最小的四十九岁”可得出:配合默契,各司其职。(2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能力。此题要求说出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以说明不能删去的理由。链接材料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美女蛇的故事,这给百草园增加了
神秘色彩,更能说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同时,这种神秘故事符合儿童的心理,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第⑩段写的是伊海种花的爱好,这
一段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表现了伊海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是酿造好酒的心理根源。2.(2020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
6题。(14分)“干净”是最好的气质王永清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
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未。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
,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
”。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
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
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
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
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
,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
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
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
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
,人心平和。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
风度自来。(选白(扬子晚报》2020年3月4日,有删改)1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牙净’是最好的旗帜”?(4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4.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结合语境,写出第③段中加点词“喧嚣”的意思。(2分)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2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5.根据第②段内容填空。(3分)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接着以曾国藩的话为道理论据论证分论点:然后运用_______
_论证和________论证,通过逃亡罪犯被抓等例子,从“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
面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出干净的人保持善念,心存感恩。16.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3分)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3.(1)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2)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3)干净是一种修养,不邋
遢,不潦草;(4)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14.(1)喧嚣是指炫耀自己的成就;(2)无论命运多么不公,都没有一丝怨
怼,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始终保持外表的干净与得体。15.举例、对比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16.原句: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
,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心得:群众的力量是庞大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干净,那么我们国家自然会民风淳朴,政治清明,就像
疫情发生时,我们每个人都为疫情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我们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3.(2020贵州铜仁)阅读下列两个文本,
完成下面小题。【甲】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
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
《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
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
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④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
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⑤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
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
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⑥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
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
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
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⑦所
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乙】①这
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
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③
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
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
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
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节选自罗迦·费·因格《
谈创造性思维》)16.文本甲和文本乙都强调了什么观点?17.“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这句话作为论据插入文
本甲哪段最合适?请为该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18.请写出下列两个句子使用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
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2)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
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19.甲乙两个文本论证方式有何不同?请
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6.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17.插入第六段最合适。答案示例:遭到楚王疏远放逐之屈原,毕竟写下了
《离骚》。18.(1)答案示例:比喻论证,把平凡比做白纸,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最平凡的地方也可以创造出不朽作品的观点。(2)答案示
例: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心理学专家两组对比实验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证明创造力与一个人的自信心有关的观点(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
19.文本甲的论证方式是驳论,文本乙的论证方式是立论。答案示例:文本甲首先以“有人说”的形式,列出错误观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
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事例,最后总结出随时随地人人都可以创造的观点(号召大家走向创造之路)。文本乙首先提出是否人人都具备创
造性思维的问题,然后用心理学专家的实验为例,证明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最后总结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解析】【16题详解】本
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由文本甲第⑦段“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和文本乙第⑤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可以得出答案。【17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判断,论据的补充。“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
洲”,这句话写出了哥伦布面临绝境,但却有了创造之举,符合文章第⑥段“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内
容,故插入本段。论据补充示例:遭遇极刑,忍奇耻大辱的司马迁,毕竟完成了史书巨著《史记》。【18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论证,把环境平凡比做白纸;举例论证,用八大山人挥毫作画的事例,生动形象地驳斥了第①段中的“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的观点,论证了最平凡的环境也可以创造出不朽作品的观点。(2)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举心理学专家对“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
工作的人”对比实验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证明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有的人缺乏自信罢了。【19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式的分析。文本甲作
者每段开头都列出了要批驳的观点,如第①段“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第②段“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然后举古今中
外的名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事例,从而得出第③段观点:“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第④段又列举批驳的观点“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
创造”,第⑤段“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第⑥段“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举例批驳之后
,最终得出本文结论——第⑦段:“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因
此,论证方式是驳论;文本乙,先在开头第①段提出“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然后②③④段用心理学专家的实验为例,证明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最后得出结论——第⑤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因此论证方式是立论。4.(2020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8分)真情实感①作为狭义散文的“美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主
观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它的全部篇章中间,应该是洋溢和充满着丰盈的情感。②古今中外多少优秀的篇章,都充分流露和倾泻着自己
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呼啸的大海,有的像壮怀激烈的咏叹,有的像伤痛欲绝的悲歌,有的却又很欢天喜地的赞颂;当然也有
与此很不相同的情形,那就是异常含蓄与蕴藉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表面看来似乎并不强劲和猛烈,但是在欲说还休的抑扬顿挫之中,可以让读者
更深切地感受到这股感情潜流的曲折回旋,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回味,值得更充分地咀嚼。③根本的问题自然还不在于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在于感情本
身是否真实与诚恳,如果是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的话,无论是表演得多么热烈,或是装饰得多么含蓄,往往都无法打动读者的心灵,至多是只能暂时
感动一些天真和幼稚的读者。他们一旦成熟起来,就会讥笑和懊悔自己,怎么会被这种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所打动呢?一个真正对人类社会和广大读
者负责的散文家,绝对不应该去抒发自己都未曾真正感动过的情绪,只有将真正使自己感动得无法抑止的情绪,很自然和诚实地表达出来,才有可能
充分地去感动读者。④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深邃源泉,是在于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如果有了这样坚
实的立足点,就是翱翔于九天,神游于幻境,或进行巧妙的艺术虚构,也都会抒发出真情实感来的。“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散文
家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自己这股真情实感的激流,不住地汩汩倾泻,肯定就会出现富有艺术光泽的绝唱,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对于艺术技巧的追
求,较之小说、话剧与诗歌来说就要少得多了,所以任何一个为中华民族未来命运而搏斗,真心实意地挚爱着自己祖国的人,只要他能够驾驭着流畅
和美丽的文字,就都有可能写出上乘的散文佳作来。⑤罗丹在《遗嘱》中这样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他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对于“美文
”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这样说来,能不能认为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了?从表层的意义看来好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然而从深层的
含义上来说,由于它可以凭借的技巧相对说来要少得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如果不敢坦率和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显得空空如也,一无
所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散文易学而难工”,确实是深切理解散文这种文学样式的真知灼见。(选文有删改)11.选文是围绕什么
话题来进行论述的?12.作者认为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源泉是什么?13.选文第⑤段引用罗丹的话,其表达作用是什么?【答案】1
1.美文中的真情实感12.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欺骗。13.说明真正的艺术不在艺术技巧。充分
有力地证明美文艺术的核心是真情实感。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论题,简而言
之,即议论的话题,结合第4段“‘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和本文题目“真情实感”分析,选文论述的话题就是“美文中的真情实
感”。【1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干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根据第4段“产生取之不竭
的真情实感的深邃源泉,是在于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可知,作者认为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源泉就是
“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这句话。【13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结合第4段“散文家如果能够
充分把握自己这股真情实感的激流,不住地汩汩倾泻,肯定就会出现富有艺术光泽的绝唱,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对于艺术技巧的追求,较之小
说、话剧与诗歌来说就要少得多了”和第5段“他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对于‘美文’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这样说来,能不能认为它似乎是一种很容
易掌握的文学样式了?从表层的意义看来好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然而从深层的含义上来说,由于它可以凭借的技巧相对说来要少得多,因此在这
样的情况底下,如果不敢坦率和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显得空空如也,一无所有”分析,对于散文来说,抒发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才是它的精
髓和灵魂,也是它真正的艺术所在,说明真正的艺术不在艺术技巧。第⑤段引用罗丹的话“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是作为道理论据,为证明第4
段的观点“‘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服务的,引用名人名言的道理论据可以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5.(2020黑龙江齐
齐哈尔)阅读《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一文,回答各题。(9分)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
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
,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
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
稳重。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
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
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
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
久、不可替代的快乐。④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
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
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
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
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
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
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有删改)2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7.
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方面展开论证?28.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29.读完文章,请结合实际谈谈你
的读书收获。(不少于30字且不得引用文中原句)【答案】26..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或“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
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27.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读书可以远离浮躁
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28.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具体生动地论证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
让心灵愉悦平和”这一分论点,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29.示例:我喜欢读名著,感觉读名著就是与大师们进行一场场心灵对话。鲜
活的人物、人间的百态、深邃的思想,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情感、提升了我的品位。读书让我不断成长、成熟,有书为伴,真是人生幸事。
【解析】【26题详解】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论点是能够表达观点的陈述句,一般位于题目、开头、结尾,或者可以结合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结
合分论点概括,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结合后文可知,文章围绕读书对人心灵产生的作用展开,文章题目“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就是文章的看法
,故判断文章题目是论点,并且文章第一段“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表达的意思和题目相似,也可
作为论点。故论点是: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或“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27题详解】本
题考查文章内容。一般而言,“从哪几方面论述”考查的是分论点,分论点一般是每段的首句,并且句式相似。结合文章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段
的首句可知,文章从“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
澈;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四个方面论述。【28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1)判断论证方法。“读《诗经》,让心灵在
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举出了所读的具体书籍以及产生
的具体的作用,判断是举例论证;“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把读书比成交友,故可判断是比喻论证。(2)作
用分析。举出具体事例,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具体地证明了段首的分论点“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
点。【2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要点:结合自己实际读书,谈自己的读书感悟,字数在30字以上,不能引用原文,语言表达要流畅,
可以概括的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书籍谈。示例:我喜欢读散文,我认为散文是一个人真实的、细碎的思考和感悟,读散文似乎能够和作者距离更近
,通过他的琐碎的言语,了解到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并且有时候感觉和自己的生活非常的近,能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启示。6.(2020黑
龙江哈尔滨)阅读《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回答各题(12分)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①人人都有理想,怎样实现理想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无数
登上理想之巅者告诉我们: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②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
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他们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
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③兴趣激情
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始终对自己钟爱的
事业充满激情,遍访名山大川,屡历险境,九死一生,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可见,只有保持兴趣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
将理想变为现实④团结协作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实现理想的过程是漫长的,奋斗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应对,这就需要有
团结协作的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讨,精诚合作才有了《共产党宣》的发表。(2)年轻人也要抱着合作共赢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
好每一件事,不断朝目标迈进。⑤责任使命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对年轻人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舜台,年轻人在唱
主角,责任使命让年轻人产生奋进的动力。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应当从现在开始,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責”的意识,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实现理想的大路上快步前行。⑥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拥有一身正能量的人,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理想。正如扬起风帆的船,能轻
松越过激流险滩,到达繁花似锦的彼岸。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聚集更多正能量,“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我们的理想,实现“中国梦”,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选文有改动)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1.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有哪些22.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
论证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1)()(2)()2
3.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含义是什么?【答案】20.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21.赤子之心兴趣激情团结协作责任使
命22.(1).(1)道理论证(2).(2)举例论证23.拥有正能量的人,更容易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实现理想。
【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
言概括即可。特别是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的能力。而这里的标题“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就是中心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议论文的第
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一定要在通篇阅读后作答。【21题
详解】本题考查总结概括文章的分论点的能力。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能够提炼和总结分论点。如可提取第2段首句“赤子之
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提取第3段首句“兴趣激情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提取第4段首句“团结协作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提
取第5段首句“责任使命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作为答案。【22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引用孔子的话,论证“兴趣激情是
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是道理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讨,精诚合作才有了《共产党宣》的发表”举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例子,是举例
论证,论证了“团结协作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2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正如扬起风帆的船,能轻松越过激流险滩,到达繁
花似锦的彼岸”使用比喻论证,论证的是前一句“拥有一身正能量的人,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理想”,可据此作答。7.(2020湖北黄冈)阅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9分)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①我的读书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②先说第一
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浩如烟海,书虽多,有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
仅供翻阅的。③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
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把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让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
下来,现在我们所读的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有些还要被刷下
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有名的。④在读书的时候,先要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语言文宇关。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做许多准备,用许多
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⑤有句老话“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
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有些意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⑥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话全懂
了,还未必能知道作者的意思。从前有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这就是知其意。⑦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
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⑧知其意之后,还要明其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作
者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主观上的反映。⑨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做不到全知全能。
他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读书仅至知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所得的意所误。如果明
其理,就有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还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得出的意
就可能比较正确,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⑩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把书读活了,就是书为我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原文/冯友兰,基于命题需要改写)4.下列对读书“精其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要“精其选”是因为书籍虽繁多
,但有价值书还是不多。B.时间是“精其选”最公正评选家,相对而言,读者只起推荐作用。C.我们今天所读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
能够永久流传的。D.时间精选出来的作品是值得精读的,需要细细品味,反复咀嚼。5.下列对读书“知其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要“知其意”,因为与丰富的意相比,受概念限制的语言,表意是有限的,会出现“言不尽意”的情况。B.读书要“知其意”
,就需要把功夫下在文字之外,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拐杖,才可体会文字以外的精神实质。C.“知其意”需要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领会字里
行间的意思,体会“弦外音”“味外味”。D.本文的标题是“读书要‘过河拆桥’”,这里的“过河拆桥”指的是“知其意”之后的“得意忘言
”。6.下列对读书“明其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作者表达的意与客观的理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读书还要进一步
“明其理”。B.“明其理”是在把握作者主观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他所反映的客观的理。C.“明其理”过程中,读者之意和作者
之意经过比较、补充、纠正,能得到客观的理。D.“明其理”之后,读者会获得较为正确的意,就可以在它指导下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答案
】4.C5.B6.C【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三段“现在我们所读的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
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有些还要被刷下去”可知,我们今天所读的古典著作,在未来有些
可能要被刷下去,故“我们今天所读的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能够永久流传的”表述错误,故C错误,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第七段“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最好扔了拐棍”可知,要在理解了意思的基
础上才能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拐棍,进而体会文字以外的精神实质,不能一开始就扔掉语言文字,故“读书要‘知其意’,就需要把功夫下在文字之外
,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拐杖,才可体会文字以外的精神实质”表述错误,故B错误,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九段“我的意当然
也是主观的,也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还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得出的意就可能比较正确”可知,读者之意
和作者之意经过比较、补充、纠正,得到的是“比较正确”的理,而不是客观的理,故C错误,选C。8.(2020湖南长沙)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6分)山不过来,我过去①我们有很多人常常习惯于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若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
,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你就誓不罢休之势。②但是,【甲】改变别人,谈何容易!而当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时,我们的指责会越来
越多,戾气会越来越重。最后,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深陷负面情绪,变成牢骚满腹、埋天怨地的“怨妇”。③所以,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考
虑问题?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改变别人难以实现,那就尝试反思自我,改变自己。④思维角度一变,便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心结烟消云散,
世界豁然开朗。细思量,你甚至还会欣喜地发现尝试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⑤尝试改变自己,你就有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每一步自我的改变,都
是最好的修心养性,是积极心态的加油站。你的抑郁情绪因此而改变,心情舒畅,信心满满。消极拖延的毛病因此而消失,你会走在时间的前面。你
尝试着改变易怒易烦的习惯,做到“肚中能忍万般事,哈哈一笑天地宽”。⑥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三国时期的吕蒙在孙权
的悉心劝导下,尝试着改变自己,才赢得了鲁肃的赏识,与之“结友而别”。新时代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四种核心竞争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
我,适应他人。因为这样你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领你的团队披荆斩棘。⑦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善于自我反省并改变的曾子,终成一代贤人。个人如此,企业也是一样。阿里巴巴文化“六
脉神剑”之一是“唯一不变的是改变”,【乙】这都体现了不断改变自我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真正内驱力。⑧山不过来,我过去!有了这样一种思
想,梦想之路就会更宽阔。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从指责别人的习惯引出话题,第②段则
提出了改变别人有难度且于己无益的观点。B.⑤~⑦段从心态、人际关系和成长三个方面来谈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有理有据。C.第⑦段主
要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论证了“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的观点。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论述了尝试
改变自己的好处,逻辑严谨。18.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俗话说:“一叶障
目,不见泰山。”②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③华为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正是永远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华为才成为享誉
全球的高科技企业。④“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如今能做到国内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就在于一直坚持“产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信念。A
.甲①乙③B.甲①乙④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④19.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山不过来,我过去
”的含义是什么?【答案】17.C18.D19.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
,才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才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山如果不过来,我就自己过去。【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C.
第7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患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道理论据,所以第7段主要运用举例和道理论证,论证
了“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的观点。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分析题干可知,甲处从①②句中选填一句
,乙处从③④句中选填一句。甲处:通过第1段“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你就誓不罢休
之势”和第2段“改变别人,谈何容易”,再加上前面的“但是”可知,甲处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性格不会轻易改变”,所以甲处填②句合适
。乙处:第7段的观点“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重点是“改变自己”,在③④句两个例子中,华为永远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不会
因客户利益主动“改变自己”;格力秉持“好空调,格力造”的理念,追求高品质产品就是主动“改变自己”;所以乙处填④句合适。故选D。【1
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义与深层含义。这句话处于文章的末段,还应结合文章的论
点去理解。“山不过来,我过去”这句话的表面意义是“山如果不过来,我就自己过去”。文章的论点是“尝试改变自己”,结合论点分析这句话的
深层含义。结合前两段内容,我们在做事情时,总想着改变别人,而这种情况多半不能实现,第3段提出论点,换个角度,“尝试改变自己”。为了
论证这个论点,文章从“尝试改变自己,你就有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尝试改变自己,你
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三个分论点很好地阐释了“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含义。9.(2020辽宁本溪)阅读下面选文,完
成下面小题。(15分)木秀于林,风必助之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
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
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
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③“木
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
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________。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
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
亿的阿里巴巴。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
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
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⑤说到这里,也许
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
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
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
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
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
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
、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选文略有改动)23.选文的中心论
点是什么?24.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25.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26.选文第④
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7.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
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
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
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
纲目》。【答案】23.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24.开头引用名言、俗语,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
难所摧毁,下文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与其形成对比,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增加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
唯一。参考示例一:前进只有一个理由,退缩却有千万个理由,当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时候,一点点流言蜚语又算得了什么?参考示例二:而生活中还
有一些人,他们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参考示例三:还有另外一些人,不怕诋毁诽谤,愈挫愈勇。26.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
试金石和磨刀石,论述了困难所起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道理通
俗易懂。27.B【解析】【23题详解】这道题考查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提炼中心论点可以先看文章题目,再看开头,然后看结尾。根
据第(4)段的“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可知,和题目“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意思相同的完整的陈述句是第(1)段最后一句:“
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2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语段的作用。议
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主要有: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吸引读者,增强论述的趣味性;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本文开头引用三国(魏)李康的名言、俗
语,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所摧毁,与第(1)段后半部分“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
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同时,文章开头引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俗语,增加了文采,吸
引读者阅读兴趣。【25题详解】这道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认真阅读第(3)段可知,横线前边主要分析“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
肯力争上游”的原因是“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横线后边以爱迪生、马云为例分析“木秀于林,风必助之”。因此,横线上应该是能够概括爱迪
生、马云事例的观点的句子,比如:生活中还是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不畏惧别人的流言蜚语,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26题详解】这道题考查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
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根据“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可知,画线句子属于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
路石”“试金石”“磨刀石”,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的道理通
俗易懂。【27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理解。B.荆轲的事例主要表现的是知恩图报,勇敢无畏。而本文观点是“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
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故选B。10.(2020辽宁营口)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张凡①炒一份“余老
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
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
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②“离开劳动,
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③《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
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
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
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的
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
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
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有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
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⑤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
,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2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4.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5.选文
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26.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答案】23.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
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24.道理论证。引用《尚书》中的名言,论述了不体会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珍视劳动的价值(或论述了不接受劳动教
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25.不能。③段是从“劳动技能的提升”角度论述的,④段是从“劳动精神的培育”
角度述的。二者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或答:与第④段的首句相对应),所以不能互换。26.示例:读了本文我意识到劳动对我的成长具有
重要意义。以往学校组织大扫除,我很反感,认为耽误学习。现在我明白了,劳动不仅可以锻炼我的劳动技能,还可以锻炼我的意志品质,以后我会
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解析】【详解】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
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
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结合文章的题目,结尾和内容,可知作者在第②段明确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
劳动中淬炼成长。”2.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
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引用《尚书
》中的语句,属于道理论证(引用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论述了不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3
.考查议论文段落的调换。解题方法:先看这两个段落与前面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从时间
上、逻辑上等。由第④段“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是承上启下的句子,“不仅意味
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是第③段谈的内容,“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是第④段谈的内容,“不仅……更……”是递进关系,所以这两段是不能调换
顺序的。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同时不要脱离文
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注意语言通顺、有条理。如,读了本文我意识到劳动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像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帮忙做家务
……以前我都不屑一顾,认为学生就是好好学习,做劳动是浪费时间。今天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劳动的益处,劳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勤
劳,独立,有责任心,有坚持性等;劳动有利于发展智慧,锻炼动手能力;劳动还有利于强身健体,有利于丰富生活等等。学习和休息对我来说固然
重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劳动,既可以放松的身心,也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且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艰辛。10.(2020山东临沂)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韧雾①沧浪亭始建于五代,现主体为宋代建筑,是现在苏州园林里历史最悠久的一座。②北宋
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蒙冤遭贬,迁居苏州,用四万钱买下几近荒废的院子,建了此亭,名字取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
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以示隐逸之情。有人说,从沧浪亭开始,苏州园林的定位就是归隐,无论是被贬下野或是急流勇退,文人们
在济世安民的宏愿外,始终有颗念念难忘的出世心,比如拙政园,取自古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暗含微讽与自嘲;再如网师园,网师即渔夫、渔
翁,正是渔隐的象征,以及“退而思之”的退思园,无不含蓄表露了这种寓意。③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比如最直观的楹联匾额
,镌刻题铭,“须兼具华彩之辞章,隽秀之书法”,少了他们,建筑难称完美。④再到各厅堂楼阁雅不胜收的名字,比如拙政园西部的“与谁同坐轩
”,出自苏轼的一句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一般的轩空间都比亭子大,而“与谁同坐轩”小到只宜坐一人,开一扇形的窗临着湖面,框景
绝佳;再联想到这句词写于苏轼政治最失意之时,只觉有种说不出的宁静的孤独,寂寞中又有淡淡的孤高,不由得想在此处独坐片刻,恰如有人所说
,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太多典故与内涵待人探寻,最妙的就是诗景相对、情景交融的会心时刻。⑤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现在
普遍认为文徵明参与设计了王献臣的拙政园,当然历经岁月磨蚀、易主改建,早已看不到当初的面目,但文徵明画的《拙政园三十一景》还是保留下
当年园子的简练野趣;他亲手种下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绿荫满庭,春日满架明艳紫英,成为苏州城的一处重要文脉。⑥苏州园林最繁盛的日子
,是在清代“同光中兴”时期,城里大造园林,各园主人彼此投缘,怡园顾文彬、听枫园吴云、网师园李鸿裔,耦园沈秉成、养闲草堂潘曾玮等组成
“真率会”,定期轮流在各家园林里雅集,品评书画,吟诗作赋。⑦画家陈丹青说,苏州园林那样成熟的美学,是一整套上千年积累传递的文化教养
,文化样式、文化符号,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发生着决然而彻底的巨大改变,中国人心理景观中那条源远流长的大线索已然
开始模糊、混乱……而反观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都市丛林中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我们步履匆匆,不懂
停留,却也总能在身处园林的某一刻、一秒激活深埋于心的文化记忆,那里有风月鸟鸣,有花影泉声,有红尘中清逸无匹的诗情画意。(节选自《国
家人文历史》2020年第5期:有删改)13.文章为何从“沧浪亭”写起?14.围绕“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第③~⑥段是从哪些方
面展开论述的?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的命名都含蓄表露了主人的出世之心
。B.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最妙的就是和诗人对话,和园林对话。C.文章在论述“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
方法。D.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答案】13.沧浪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可以吸引读者的
阅读兴趣;由它入文,可以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作为重要的例证使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4.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
联;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园林主人的文学交流造就园林的繁盛。15.D【解析】【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因此需要由园林谈起。而沧浪亭“是现在苏州园林里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名字取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命名和文学有关;“从沧浪亭开始,苏州园林的定位就
是归隐”;因此,沧浪亭可以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它的名气决定了许多读者会对文章产生兴趣;由它写起,既有代表性,又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
点。【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围绕“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第③段论述的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
;第④段论述“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第⑤段论述“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第⑥段通过写“苏州园林最繁盛的日子,……各
园主人彼此投缘……定期轮流在各家园林里雅集,品评书画,吟诗作赋”,可以概括出本段的论述中心是“园林主人的文学交流造就园林的繁盛”。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表述有误,从第⑦段“反观苏州园林之于现代
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都市丛林中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可知,故选D。11.(2020山东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
成下面小题。勇者不惧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
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②“勇者不
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根,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
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据《史记》记载
,蔺相如携壁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
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
坚守并光大道义。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
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
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
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
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
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
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震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
利,弟于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
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⑤
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与进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
急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
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于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已,
在克服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练,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勇往直前、奋发有为。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
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间磨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选自
《光明目报》2020年4月20日,有删改)2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24.第④段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梳
理。25.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
神基因。B.文中多处引用经典名言,列举历史故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文章②③段都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达到
了有破有立、突出论点、愈辩愈明的效果。D.第⑤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答案】
23.①勇者不惧是在危难面前坚守并光大道义。②勇者不惧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③勇者不惧需要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24.
①先用孟子言论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②接着用王阳明的事例阐明“静气”“锐气”的表现。③最后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
25.C【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议论文要把握文章内容,先要把握分论点。标题“勇者不惧”给了论证范围,那么,从几
个方面论证“勇者不惧”,就要看有几个分论点:②段从“‘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引入论证,列举蔺相如的故事论证“勇者不
惧”“义以为上”“有义之谓勇敢”,结尾得出第一个分论点“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③段由“勇者在
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开始论证,然后以孔子和子路的对话论证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是“临事
而惧、好谋而成”,从而论证分论点“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④段先提出分论点“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然后以
孟子言论为道理论据,又以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的事实来论证这个分论点。【24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本段先提出“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的分论点。然后用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时,孟子的一些言论来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勇”德时曾提到
“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
的力量,是谓锐气。接着用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的事例阐明“静气”“锐气”的表现。最后总结“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
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25题详解】C.有误。文章第③段没有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文章第②段进行了
正反对比论证,“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根,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鲁莽强悍、好勇斗狠
,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把大勇和小勇,鲁莽斗狠和真正的勇敢进行对比论证,达到
了有破有立、突出论点、愈辩愈明的效果。故选C。12.(2020四川南充)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守拙弓长①有诗云“羁鸟
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
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
守拙。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能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
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②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
能战胜前行路上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③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
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
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
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④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
不牢,终生仅能花拳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子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扎根川西
大凉山21年,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为了航天梦,他潜心天航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军,实现了发射
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⑤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寄希望于形形色色的机会,
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
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是遵循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
稍显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
创业之拙。⑥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
业,以拙求进。(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5.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守拙之道”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B.守拙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C.守拙以立身、创业、求进。D.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6.下列选项中不能作
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C.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D.只
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7.下列对本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目的在于引出本文的
论题“守拙”,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B.第③段举曾国藩用蛮力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论证了“守拙”是一种品格:看起来慢,却最
有效。C.第④段先通过武林道语引出本段论点“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再从反面论证,最后用事例正面论证。D.
第⑤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只有守拙才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观点。【答案】5.D6.A7
.B【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的能力。要注意先找到论题,本文的题目“守拙”提示了文章论述的主题,但论点应该是
一个完整的句子,文章在第②段最后的过渡句中提示了论述的中心“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据此,答案为D。【6题详解】考查论
点(观点)与论据的关系。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说文章本来就不是人工雕琢的,乃天然而成,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得到的。这句
话所表达的强调的是“偶然”,并不是阐述“拙”的观点,与“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这一文章的中心论点相悖。所以是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故选A。【7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文章第③段举曾国藩用蛮力读书
,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论证的观点是:“守拙”是一种智慧。不是论证“‘守拙’是一种品格:看起来慢,却最有效”。故选B。【点睛】论点(
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
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13.(2020四川内江)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完成下面小题。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
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
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
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
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
流水去……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
厚的友情。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
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
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
,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
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
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
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
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幕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有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
树,朝朝春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
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一个山水
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
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
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
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
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有删改)11.请用原文回答意境与意匠的关系。12.请简述选文的论证
思路。13.作者谈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却引用了大量的诗词?14.说说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1.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12.作者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阐释了“什么是意境”,“为什么要有意境”两个问题,然后论述获得意境的方
法,最后论述意匠和意境的关系。13.强调画和诗都要创设意境;以广大读者熟悉的诗词的意境来论述不太熟悉的山水画的意境,起到便于读
者理解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还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气息(使行文更加典雅)。14.过渡(承上启下)先总结上文画画要有意
境,再开启下文,提出意匠的问题。【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
,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找出表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的语句。(1)结合第一段“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
是写情”可知,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2)结合第九段“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可知,意匠即表现方法
、表现手段的设计。(3)结合第十段可知二者关系是: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有了意境,没有意匠,
意境也就落了空。【1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
“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第一段作者首先开
门见山提出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第二到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阐释了“什么是意境”“为什么要有意境”两个问题
;然后第五段到第八段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最后第九和第十段论述意匠和意境的关系。【13题详解】本题考查引用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1)结合第二段“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等句子可
知,文章引用了李白和毛泽东的诗句,是为了证明写作和绘画有共通性,写景是为了传情,强调画和诗都要创设意境,因此都要领会其中的真情和意
境。同时,这些诗词都是读者们非常熟悉的诗词,以此为例,可以让读者理解起来更容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引用诗词可以增加文章的文
学色彩和底蕴,同时做到让难懂的概念通俗化,便于读者理解。【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解答此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1)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这句话承接上文关于“什么是意境”“为什么要有意境”“如何有意境”的内容。“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
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则引出了下文关于意匠的内涵的内容。(2)故判断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14.(2
020四川遂宁)阅读《拐弯》,完成下面小题。拐弯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
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
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
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陆游也曾说过:“山
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
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
干种类型。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
,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
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
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
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
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弯,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城获得新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
到这样那样的控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在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
·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拐弯,以轮椅代步,
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⑤三是把拐
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
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断拐弯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推行“三民主义”,虽多次失败,但失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八次选择,也就
是八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昇”。⑥周老的“
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选自《读者文摘》,有改动)16.本文的中心论
点是什么?17.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8.请简要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19.当下一些中学生面
对生活中的挫折,一蹶不振,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请你结合本文的观点,对其进行劝说。【答案】16.人生需要学会“拐弯”。17.
运用了举例论证(也含有道理论证)。既通过举例——古人的人生智慧,告诉读者人生起伏,需要智慧;也通过“柳暗花明”的古诗,使论证更有说
服力。18.先由“大家”的一句话引出论题,再举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论证人生定有“拐弯”,再通过三个分论点,分别论述人生
的弯道各不相同,但都需要磨练和努力才能到达终点。19.示例:哪个人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各种的困难和挫折,你所经受这点
挫折也许只是别人经历困难的点滴,你勇敢地面对它,你多想想别人是怎样努力战胜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的,你就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解析
】【1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或者联系全文找
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本文首先由周有光的话引出论题“拐弯”,然后指出人生中定有“拐弯”,
再通过三方面论述人生的弯道各不相同,最后又以周有光的“拐弯”说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指出“拐弯”说也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
方向的大智慧。故文章的论点可概括为:人生需要学会“拐弯”。【17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划线句列举了陆游的例子,属
于举例论证;例子中引用的诗句属于道理论证。通过名人事例和名言,形象地告诉读者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拐弯”在人生
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从而证明了人生定有“拐弯”,增强了说服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要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一般议论
文的结构;然后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最后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
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首先第一段通过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长寿秘诀引出本文的论题“拐
弯”;然后第2段通过引用爱因斯坦、达尔文和陆游的名言来告诉读者,“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论证了人生一定有“拐弯”;再通过
三个分论点——“拐弯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拐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
而在新的领城获得断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
,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论述人生的弯道各不相同,但都需要磨练和努力才能到达终点;最后又以周有光的“拐弯”说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指出“拐弯”说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19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劝说词。文中指出,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
没有笔直的,人生需要学会“拐弯”。结合本文观点,围绕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这一问题进行劝说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示例:同学,
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学会适时拐弯,以退为进,多总结,不放弃,相信通过磨练和努力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15
.(2020四川自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最近一段时间,《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清平乐》《传闻中的陈芊芊》等几部口
碑上佳的电视剧、网络剧闪耀大小屏幕,好不热闹。这几部剧集有一个共同点,即皆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事实上,网络文学已成为近年来影视改编
的富矿和重要创意来源,而这正得益于网络文学巨大的体量和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②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
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最新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网民使用率达53.2%,网络文学创作者达1
755万,累计作品2442万部。网络文学全新生产机制的出现,让许多人心中埋藏的文学种子得以生根发芽,写作不再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
梦想,而成为有章可循、每个人都可一试身手的具体实践。这极大地释放了文学生产力。受益于读者和作者的深层互动,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更加丰富
,内容多元化表现显著,已经形成都市、历史、玄幻等20余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③尤其是近几年
,网络文学整体稳健升级,显示出强韧的内生发展力。一方面,现实题材创作成为主流风向标。这既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
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以新的时代生活经验激发类型写作活力,创作出一批现实
题材“爆款”,使网络文学总体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类型写作不断进化。一批作家在既有类型传统基础
上持续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向着精品化方向努力。此外,越来越多90后、95后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不仅为网络文学新增体育、科幻等
题材类型,也以其轻松幽默的文风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新生创作力量源源不断的加入,将不断夯实网络文学创作的“金字塔”塔基,使网络文学保
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④凭借强大的内容优势和庞大的市场容量,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化产业重要引擎。网络文学与影视、动漫、游戏、有声读物、
衍生品开发等领域广泛联动,形成文化全产业链,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网络文学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圈粉”无数,中国网文“出海热”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短短几年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方式不断升级,完成从内容到模式
、从区域到全球、从输出到联动的进化,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推进文明互鉴等方面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⑤当前,网络文学精品率尚低
与网络文学巨大阅读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依然突出。总体上看,网络文学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在质量、品位、价值
观和导向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平庸之作较多,历史虚无主义、伦理道德、凶杀暴力、过度色情描写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还出现历史观、民族
观、边疆观、史学观错误。老百姓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家长迫切要求加强网络文学管理,进一步改变网络文学生态。⑥新时代新使命,中国网络文学正
处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网络文学当在提高创作质量上持续发力,着力凸显价值引领,把更多正能量、高质量同时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奉献给广大读者。为此,各方当共同推动形成有助于网络文学健康繁荣发展的环境。主管部门当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并举,切实加强版权保护,依法
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作协当积极倡导正确创作导向,推动实施精品工程,开展网络文学评论引导,加快人才培养。网络文学企业
当加强行业自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引领创作生产,坚决抵制侵权盗版和低俗内容。网络作家
当铭记文学创作价值与使命,进一步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回应时代关切和读者期许。(作者
:张珊珊,发表于《人民日报》,有删改)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等电视
剧的热播,网络文学成了近年影视改编的富矿和重要创意来源。B.丰富的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显著的内容多元化,让读者和作者在互动中受益,
满足了多样化的阅读需求。C.现实题材创作成为网络文学主流风向标,既有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有其自身发展变革的要求
。D.网络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铭记文学创作价值,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论述网络文学体量的巨大和其内容生产能力的强大。B.第③段比较了“一批作
家”与“新锐作家”在网络文学类型写作中的不同题材与风格。C.最后两段先分析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为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提出更高的
要求。D.文章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紧紧围绕“网络文学”展开论述。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批作家在网络文学的类型写作上不断进化。他们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更加成熟,不断向精品化方向努力。B.近年来,中国网络
文学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已在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形象展示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C.目前,网络文学体量巨大,但精品率低,还需在质量、
品位、价值观等方面加以改善,优化网络文学生态。D.主管部门只要依法规范管理,采取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就能推动形成有助于网络文化健
康发展的环境。【答案】7.C8.D9.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从文章第①段“最近
一段时间,《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事实上,网络文学已成为近年来影视改编的富矿和重要创意来源”可知,网络文学成了近年影视改编的
富矿和重要创意来源,并不是因为《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等电视剧的热播,而是早已经形成,这几部剧热播是它的现象并非成因,因此A项不
正确;B.从第②段中的“受益于读者和作者的深层互动,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内容多元化表现显著,……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
读需求”可知,“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内容多元化表现显著”,是因为“读者和作者的深层互动”,而不是“丰富的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显
著的内容多元化,让读者和作者在互动中受益”,B项因果关系搞错,故B项也是不正确的;C.从第③段“一方面,现实题材创作成为主流风向标
。这既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要求”可知,C项是正确的;D.从第⑥段的“主管部
门当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并举……网络文学企业当加强行业自律,……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作家当铭记文学创作价值与使
命”可知D项把所有的做法都归结到网络企业中去,是错误的,故D项也不正确;因此,本题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论证的分析。D.
有误。文章第①段,列举“《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清平乐》《传闻中的陈芊芊》等”,是举例论证;第③段比较了“一批作家”与“新锐作
家”在网络文学类型写作中的不同题材与风格,是对比论证;第④段论述“网络文学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时,接下来就举
例“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圈粉’无数,中国网文‘出海热’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进行论证;因此文章有举例论证,有对比论证,但全篇没
有引用一处道理来进行论证。故本题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有误。从文章的第⑥段“为此,各方当共同推动形成有助
于网络文学健康繁荣发展的环境。主管部门当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并举……各地作协当积极倡导正确创作导向……网络文学企业当加强行业自律……
网络作家当铭记文学创作价值与使命……”可知,推动形成有助于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环境,仅仅只靠主管部门是不行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对,因此本题选D。16.(2020浙江台州)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阅读的层次[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①”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⑤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②”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B.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C.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D.主题阅读虽然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阅读。12.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并说明理由。A.这本书在谈什么?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某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任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完成此任务需要运用的阅读层次。【答案】11.B12.(1).①处填B;(2).②处填A(3).理由:示例1:文章第2段写“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试着去了解这个句子到底说的是什么,所以①处填B;第6段写“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获得这本书表象上教给我们的一切,所以②处填A。示例2.B句与第2段后面部分“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并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相照应,所以①处填B;A句与第6段后面部分“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相照应,所以②处填A。13.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这是运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这是运用分析阅读;最后就“‘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这个主题对两本书进行分析比较,这是运用到主题阅读。【解析】【11题详解】B.⑧段“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由这句话可知,B项“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法不符合文意。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选填句子。作答此题,要在通读文章的而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注意提示语和内容上的照应。一、根据语境判断:②段“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这个层次指“基础阅读”,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所以①处填B。⑥段写“检视阅读”。⑤段“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由这句话可知,“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应填在②处。二、照应。②段“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与这些内容相照应的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可判断①处填B句。⑥段“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与这两个句子表述内容一致的是A句“这本书在谈什么?”所以②处填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在阅读中要运用阅读的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用到基础阅读,明白书中的字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接着,通过检视阅读,从整体上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运用分析阅读,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直到对这本书的内容完全理解。最后运用主题阅读,比较两本书之间的相关之处,即两本书都谈到的主题“红色经典”,分析其现实意义。
献花(0)
+1
(本文系思雨化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