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部份地董氏家族根源

 荷香月暖 2020-09-08
转载网络


董氏家族中各部份地董氏家族根源的情况


   

    连城董氏

    连城董氏世系远祖追溯西汉大儒理学家董仲舒公 ,近祖南宋五十郞公,五十郎公为河北省河间任丘籍,其孙德源以闽博士,在建阳考亭任教,后因元乱年间,以沈得卫于冠豸山灵芝峰西侧建造樵唱山房,当时的樵唱山房隶属于建阳考亭,而迁至连城的董屋山,尊五十郞公为连城董氏开山祖。

    隨后的年代里,五十郎公后裔,都有陆续向外发展。如大的外迁有两次:一是在明朝天啟元年后,以椿、模率子侄和其它房叔侄,往南沿途一路外迁;二是在清朝嘉庆年后,以琮率弟玑、玣、珩及子侄和其它房叔侄,往东沿途一路外迁.现家谱已修撰.字辈:德永祖荣 尚元崇文 木大其水 国家世盛 肇啟书兴 志诚昭宪 业绩颖昌 瑞宁聪健 毓圣登强

    注:14世字辈 “水” 与“玉”同用;
    19世字辈“肇”与“兆”同用;
    22世字辈“兴”与“声”“馨”同用.



    广东兴宁董氏;

    广东兴宁董氏;始迁祖一世董振,原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宋理宗淳佑年间官仕广东任大中大夫,自闽入粤。生子一;董廷坚,宋明经进士,官仕户部侍郎。释政后是时干戈战乱,道路不通,遂择兴宁窖溪湖定居。三世董文兴,元任嘉应州判官时原居屋常遭水泽,辗转至铁屎岭落居[今兴宁宁中镇丝光村]。兴宁董氏后裔分布;铁屎岭上下董屋,薪金永安围,永恭围董屋,龙坪董屋,茅塘蛇子垄董屋。龙川车田董屋,惠阳陈江董屋,平潭上.下董屋。



    江西南康董氏:

    江西南康董氏:十三世董庆昌[茂彩]于清康熙甲子年离开了居住12世的兴宁,择地江西南康鹿呜乡得俊里长坑孜落基生子七;宇荣,宇华,宇富,宇文,宇云,宇龙,宇凤。28个孙子,108个曾孙,300多个玄孙。后裔分布江西赣州市10县32个村落及四川,广西恭城,富川,钟山等。



    《昌邑董氏族谱》序

    (昌邑董氏族谱,天成店支,序言。作者董云卿)

  创修族谱序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宗族有谱牒,此乃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更是悠悠华夏历史文明得以子承孙继、瓜绵椒衍、以薪传火、万世不绝的三大支柱。

  族之有谱,犹水之有源,树之有根。源远者,其流必长,以至江汉浩淼,汹涌澎湃,奔腾不息;根深者,其本必固,以至大木干霄,支繁叶茂,蓊郁葳蕤。是以宗谱之修纂,非为纪簪缨,夸门阀,实以培其根,溯其源,继志述事,教孝考礼,以祈达到广教化、美风俗、构建和谐社会之本旨。

  董氏乃海内大姓,华夏望族。始祖董父。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记载:黄帝之裔孙为叔安,任廖国国君,生子董父,董父蓄龙有术,舜帝甚幸,赐其董姓,於是天下遂有董氏,吾族亦有豢龙受姓之说。

  董氏一脉,自古多出鸿儒巨哲,闻人贤达更是俊才星驰,多不胜数。春秋时晋国太史董狐,学识宏富,性情刚介,不畏权势,不为尊者讳,唯重史实,秉笔直书,为历代史官及读书为吏者之典范。至圣先师孔子亦曾赞叹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汉代广川董仲舒,以治春秋应贤良方正,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嘉纳。实为孔孟之道和儒学伦理得以弘扬广播的集大成者。

  昌邑董氏始祖讳文戬。明朝洪武二年,皇诏播迁,始祖文戬公偕其弟文海公自四川迁来,择水而栖。文戬公居胶水西岸之董家老庄,文海公居胶水东岸之平度河套。至於来自四川何地,向有二说。一曰成都,所谓“董氏,蓉都巨族也”;二曰火球县斑鸠嘴村狮子胡同。究为何处,尚待后世稽考。始祖戬公生四子,长子秀、次子振、三子迪、四子鉴。鉴公早逝,於是吾族分为三支。六百余年间人丁繁衍,瓜瓞绵绵,遍布昌邑南北,竟成市内旺族。长支秀祖生子昇,昇生五子:琦、珏、瓒、琰、瑁。瑁公迁居董家隅庄,生二子沐、泗。泗公生二子大漠、大官。后大官迁至南庄头,其子全溪复迁居至五里堠。至七世祖成贯公、成实公,再於清康熙初年迁至天成店村定居,遂为天成董氏吾支始祖。自此以后阖族上下同心同德,男女老幼合衷共济,辟榛莽结草庐,垦荒薄拓良沃,奉勤俭,尚礼义,艰苦创业,耕读传家,迄今已历三百余年。清同治年间,十四世祖念轲公自天成店迁至流河教书庄,十四世祖念圣公迁至平度路北官庄卜居。此二村董姓,实为我同支族人。后世子孙相见,应知同根同宗、血脉相通,万勿视为陌路。数百年来,天成董姓族人与村内李、刘、王、徐、孙、于、谢、崔诸姓团结互助,雍睦相处,情同兄弟,亲如一家,已为历代共识,堪称四乡楷模。

  盛世编志修谱,乃春秋以降,炎黄子孙约定俗成之优良传统。《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孔子曰:“既富且教,斯之谓也”。古圣先贤之意,皆谓富民为先,富而后教。

  我天成董氏成贯祖一支,历代清寒,又多逢兵锋战火、旱荒水灾、巅沛流离之乱世,既无财力亦无闲暇修订族谱,以至十三世之前诸祖虽有名讳,而孰为孰之子孙,孰为孰之父祖,却不甚了然,竟成后世永久之憾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予父金祥、叔父盛祥,曾与十六世赞廷、延廷、洪廷诸公及十八世云海兄数次共议修谱,终因条件所限未能奏功。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而今正值国泰家给,物阜民殷之盛世。我天成董氏族人,不仅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开拓进取,博击弄潮,渐入富裕小康之境。而且后昆继起,学业大成,大专生、大本生、研究生颇不乏其人,可谓宗祧兴旺,人才济济。创修董氏族谱,此其时也。

  应全体族人迫切要求,族长盛祥公慨然膺任,主持修谱事宜,十七世德祥、跃祥,十八世云华、云卿、云栋、云江、云傑,十九世锡明、锡福诸君踊跃参与,流河教书庄二十世瑞江及平路路北官庄十八世云国等闻知此事,亦皆欣然与谋。自二零零三年以来,诸君广泛搜讨於族内诸老,多方询查于旁支,穷考细究,暑往寒来,历经四个春秋,终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修辑成帙。

  值此新谱即将付梓之际,族长盛祥公嘱予为文以序之。予不敏,不敢言序,谨陈数语於简端,以溯吾族之源流,聊志修谱之次第。董氏族谱既成,因世远年湮,工程浩繁,不免错讹挂漏。但终可寿之枣梨,以垂永久;藏之秘笥,告慰祖宗。深有望於后昆诸君,捧读斯谱,知尊祖宗而睦族亲,千秋勿忘本源;思承祖德而振家声,百世更铸辉煌。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十八世孙 云卿谨识於昌城容膝斋



    长沙东乡荷塘桥董氏

    始祖和畅公,字泰安,籍顺天府通州漷县桃花村,有子三:望、材、澄。澄公四传继华,字含英,由江西迁湖南长沙岳麓。至八派仁亲,原名仁清,号宝轩,明嘉靖间迁长沙东乡锦绣镇荷塘桥之西董家湾。清嘉庆15年(1810)始建祠修谱,道光22年(1842)续修,光绪19年(1893)三修,1922年四修。派文:允振家声,隆文世泽,崇德象贤,光宗华国,忠孝教敦,诗书学达,端本培元,其祥长发。

   
    浏阳董氏

    始迁祖明伯公,字沧海,明洪武4年(1371)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平乐乡西邻桥新塘里迁居湖南浏北长冲铺灵官庙,子二:良宜、良尊,分为二支。六世世安、世宇徙长沙荷塘桥。七世廷魁为吉王府仪宾,配郡主,生有五子:次子永爵徙湘潭,三子永禄徙直隶,各修各谱。清道光元年(1821)创修草谱,1996年四修。道光15年(1835)建宗祠于灵官庙马跪桥。派序:明良朝益盛世代永兴昌克子显耀绍先贤三策奇才汉文传扬大典正光前。

   
    醴陵董家冲董氏

    始迁祖均学公,明洪武4年(1371)自江西抚州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茶陵董氏

    明天顺2年(1458)自江西永新禾川徙茶陵,后移居虎踞茶干、高水等地。

   
    炎陵龙伏董氏

    始迁祖彦万、彦芳公,于明万历年间自江西南雄迁此。后裔部分徙东风。

     
    湘乡潭市、衡阳董氏

    谱称湘乡董氏来自黄州,先世出于抚州乐安流坑。始迁祖尹忠,字敷奏,自班长子;尹芠,字藻翰,自班五子;尹陞,字选阶,自联长子。明永乐间三公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来湖广,始隶潭州。后忠公继徙湘乡务门前,落籍潭市下泥二湾,复迁十五都;芠公分徙衡阳,子孙析居新化、祁阳、宁乡、善化;陞公始隶潭州、宝庆,继落湘乡潭市之下湾,复徙十五都,卜居连山湾。清乾隆40年(1775)三支共建祠于十五都坪上,名"醇儒堂"。清嘉庆元年(1796)三支合修族谱,同治元年(1862)续修。三支合派:自尹其必绍,志大文兴邦,定国安芳世,修心乐上湘,敦名加瑞庆,积德厚荣昌,祖序斯清盛,嗣贤益茂良,太和传启迪,儒学耀先光。

     
    衡山董氏

    一世奉公,晋永嘉中任交州刺史,由浙江鄞州迁江西庐山。三十五世朝容公,生子定、子昌。子定迁武昌;子昌,字兴文,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迁居湖南攸县西乡石虎陂,为攸衡鼻祖。又三代至万一、万二、万三、万四。万一公裔代承云南军籍;万二分基攸县龙翔;万四留居石虎陂;万三,字望震,元至元间由石虎陂徙居衡山车头。至六代衍为富、贵、荣、华、长、寿、康、宁八房。明崇祯11年(1638),万二、万三、万四三房合修首谱,清雍正10年(1732)、乾隆38年(1773)、道光3年(1823)、道光26年(1846)、光绪元年(1875)万三房贵、荣、华、康、宁五支合修,宣统元年(1909)荣、华及贵房西川公一支续修,1938年华房淑彰支及淑显支惟正、惟直、惟忠四小支续修。至1948年,车头董氏共7000余人,分布于铜塘、官坪、石矶、大源塘、楞枷寺、霞沅冲等处。宗祠在车头篁竹园。车头老班:道德宗周孔,文章启人承。车头、龙翔原班:人承明正训,儒泽绍心传,孝友垂家范,诗书庆国恩。黄桑桥原班:人怀三第祖,奕世衍其传,孝友垂家范,诗书庆国恩。

   
    华容万庾五谷村董氏

    始祖继宣公,宋咸淳2年(1266)因兵乱由江西庐陵迁居湖北石首南江口。传十世廷圭,字国器,号恒轩,明景泰进士,山东、河南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副使,任满择地而居。明洪武时由南江口迁居华容石桥铺(今万庾五谷村六、八组),著有《中州吊古录》。孙从俨、从儆、从佐支分三房。现人丁居万庾北干堤两边、鲇鱼须程家岭和南山等地。原派:世可启吉良,邦传鼎大芳,鸿儒怀德盛,令绪嗣徽长,静山大辉续。新派:作善多生福,修文自有光,克遵先进训,永远亨荣昌。

    湘阴石灰冲董氏

    始迁祖长锐公。


   
    平江柳公洞董氏

    始迁祖富二公,宋淳熙2年(1175)自吉安永丰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1054人。


   
    平江庐溪里董氏

    始祖秩公,明处士,成化2年(1466)由江西迁平江,世居南乡庐溪里。

   
    桃源盘塘桥董氏

    始迁祖惠宇公,明洪武间自丰城宦游常郡,落业桃源县东硖州之盘塘桥。至1948年,已传25代,有5000人。族人分布于武陵、石门、慈利、桑植、汉寿等县。宗祠在盘塘桥。该族名人董维健,省参议员。


    益阳董氏

    始迁祖好春公,清康熙年间自祁阳经商来此,其后三支,分居狗屎滩、牛尾山、鸬鹚渡。

   
    沅江董氏

    始迁祖麟书公,明永乐19年(1421)由江西吉水县迁居沅江郎保黄荆甲马埠塘董家坪。生四子:以德、和、深、凝,德房六世廷胤、廷发于明嘉靖间迁居浏阳,今约千余人。清乾隆元年(1736)纂修草谱,光绪11年(1885)二修,1931年三修,2004年四修,至今约2000余人(含浏阳),主要分布于沅江三眼塘镇之三眼塘、洞口、董家坝、永丰坝等村。派其上翁庭,仲芳学大人,佐理清朝辅,声名万世荣,祖泽光辉远,宗支发达长。


    嘉禾董家董氏

    始迁祖幼五郎,宋时自江西始迁嘉禾县大窝塘,后居董家。至1930年,凡21户,男46人,女56人,共102人。

     
      蓝山在城乡高岭头董氏

    始迁祖义元公,清同治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7户,男13人,女9人,共22人。

         

    蓝山在城乡黄竹园董氏

    始迁祖义玉公,清咸丰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12户,男34人,女26人,共60人。

   

      蓝山在城乡木凉亭董氏

    始迁祖义纯公,清同治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4户,男15人,女9人,共24人。

   

    蓝山在城乡木凉亭董氏

    始迁祖仁发公,清咸丰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6户,男13人,女16人,共29人。

   

    蓝山在城乡凌云峰董氏

    始迁祖义廉公,清咸丰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11户,男32人,女27人,共59人。


     

    溆浦董家坡董氏

    始迁祖庚八、庚九二公,明初由沅陵徙溆浦董家坡。

     
    溆浦椒溪董氏

    始迁祖志聪公,原籍沅陵,明代徙溆浦椒溪。

     
    溆浦西湖塘董氏

    始迁祖万先公,明万历时自江南上元县徙湖南沅陵。六世治德,清康熙时徙溆浦西湖塘。

    江西海口镇董氏
  董申:字乂,唐代中后期到海口定居,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其间有40代人迁往各地。具体情况如下:
二世祖董全祯:迁桂湖长尧。
四世祖董万澄:迁万年齐埠,盘田祖。
四世祖董万洪:四世孙迁贵池。
四世祖董万机:大市之祖。
四世祖董万约:上市之祖。
四世祖董万珏:新安之祖。(婺源二十七都)
四世祖董万斛:庄头之祖。
四世祖董万硕:乐平之祖。
四世祖董万威:关源之祖。
四世祖董万顒:井头之祖。
四世祖董万波:药铺之祖,今迁桂湖长尧。
五世祖董彦美:三十四子居九江地区都昌城及新妙乡重兴村新生自然村,于1986年3月首来故居叙祖。) 
五世祖董知仁:迁婺源凤游山之祖。
五世祖董知义:迁浮梁锦线乡新义都,地名茶潭,今名槎溪茶潭祖。
七世祖董致德:庚申迁婺源。
七世祖董东友、董阴德、董孔积:三人后渡淮居毫州。
九世祖董菊芳: 曾孙迁婺源。
十一世祖董敦礼:迁居宁国。(彦明公)
十一世祖董仲善:迁居武口。(彦明公)
十一世祖董仲实:迁居暖水。(彦明公)
十一世祖董叔度:元佑丙寅年迁居龙溪杜村。
十一世祖董子祥:元佑庚午年迁居游汀。
十一世祖董邦祥:绍圣甲申年迁江州。
十五世祖董成祖:淳熙己已年迁星源居婺源。
十六世祖董景宣:男茂宗迁居浮梁。
十七世祖董盛父:淳佑年迁太平府。




明朝祖董阜民: 洪武壬咸年二子居南京。
董知达: 字伯享,迁池州宁国。(大市万机)
 董必文,迁浮溪。(万机绍兴乙卯年)
 董德晖四房孙迁奖坑。(万机辛酉年)
董子天绍兴戊午年,字伯玉迁宣州。 
董诚甫: 绍兴乙亥年迁乐平南港。
时敏公派: 思中公四世孙自南港转迁乌头。
赐 宋嘉定甲申年:思中公四世孙迁董坂。
董文乡: 绍兴丙子年,彦高公四世孙迁太平芜湖。
 董时敏公: 董知节公四世孙迁饶州居乐平。
董正乡: 四世孙居乐平。
 董小二: 迁灯国。(万机大市派)
董伯谦: 宋嘉定己卯年七世迁金允中(中房祖)
董眉寿: 焕符公孙嘉定年迁淮西。
宏 董以宽:四世孙自金允转迁乐平官庄(中房祖)。
 董伯时:宋淳熙丁酉年承事公五世孙董如周迁碧泥田。
 董淑高:宋淳熙庚子年积善孙董初文迁岗田。
董知道:公长子迁婺源五镇。
董知道:次子生二子行十五,次子行十七迁安庆。
董景昭 董承事五世孙董承信即迁景德镇。
董庆云: 宋淳佑丙午年董承事五世孙迁新安。
 董必用:绍兴已亥年董承事五世孙芳行二迁饶州。
董庭桂: 宋宝佑甲寅年因洪水同弟幼桂迁龙溪伯枝湾董家园后复迁西源董家村。
 董明善:洪武壬子年幼桂迁西源后,庚午转迁五镇。
 董德芳:迁长林头。
 董信夫: 乾道辛卯年通议大夫六世孙迁香屯湖田。
 董渥公:十世孙迁汶川。
垣 字子夫: 乃公八世孙,名善迁桐城。
震来: 宋咸淳甲戊年七世孙董润奇迁镇江。
益祖 董国谦:元大德戊戌九公八世孙迁乐平横塘。
 董伯山: 乾道己丑年九公四世孙迁歙邑富,今有转迁浙江省淳安。) 
 董经义:九公六世孙迁五镇。
 董伯龄: 九公十一世孙迁本邑北关。
 董与霖: 延佑丁己年董桂孙永乐三年迁饶州。、
 董日信: 九公十一世孙迁浮梁。
 董文正: 佥判公八世孙迁齐村。
 董宗成: 佥判公八世董文振迁玉山。
 董元美: 佥判公八世孙董日葵第三子迁茗杭。
宗荣: 元大德戊戌年佥判公八世孙董强都孙永迁广信。
三寿: 元年丁丑分佥判公十世孙迁婺源。
董志良: 佥判公八世孙迁六都秧坞。
董嘉庆: 佥判公九世孙年十五洪武初居上市被建阳军虏去,隆庆公迁太平府。
董文中: 小名毛头,佥判公十一世孙成化年间迁池州。
彦高: 万约公仲子迁淮上(亳州)。
 董子方:宋咸平年万约公四世孙次子铁迁淮上(亳州)。
董国用: 宋正和年裔孙迁鄱阳。
董秀甫: 宋嘉定年七世孙咸淳年经魁迁香屯盘坞。
董逸之: 宋嘉定年七世孙次子甫壁鄱阳厂家市。
 董致德: 宋元丰年万斛公四世孙迁婺源。
董兴滚: 绍兴年,万斛公九世孙迁婺源。
 董巨乡:宋元佑年董修攸公幼子迁龙溪市。
 董回之: 八世孙次子仪方迁婺东门。
董盛殳: 宋淳佑年十世孙迁浮梁。
洪武年董端义九世孙迁长塘转北领。
董思道: 万容公五世孙将坑。
万容公八世孙迁湖北黄州黄波县。
 董次广: 万容公八世孙迁河南光州光山县
董淳六: 宋咸淳厚年乙丑迁铜埠后,万年县道港州1998年,洪水冲淹后迁本万年县马塘镇。
 董彦宁: 万波公八世孙后居迁桂湖石嘴头又名石山村。
 董淑存: 绍兴年朝议大夫迁常州宣兴。
 董德远: 公五世孙保元初年淮西桐城县。
董益之: 万波公十二世孙宋未年迁浦城县。
董于佑: 五世孙迁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