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万游客给什川带来了什么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烟花四月,正是家乡什川最美的季节,万亩梨园银装素裹,簇簇梨花傲然枝头,嫣红的桃花点缀其间,巍然壮观,美不胜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到什川。4月15、16两天,百年梨园再次迎来旅游高峰。两日游客总量达到5万人左右。其中青海游客占到近一半以上。在什川梨花广场,多达上百辆青海牌照大巴停放在这里。周末两天来什川的旅游大巴总量在500辆以上,小车比大车要多四五倍。这样的旅游盛况给什川带来了什么?其中存在什么样的不足?什川旅游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政府和官员要为什川做些什么?家乡的父老乡亲在想些什么?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期盼!

木子贤文(朋友):

外来的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认识也不同。有些游客认为农民地里的蔬菜水果不值钱,可以随意采摘,而农民的果园菜地按惯例都不需要专门有人24小时看护的,因为没人看护,游客就进入农民的果园菜地随意进行采摘,往往给种地农民造成了损失。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让破坏,只好花人力精力时间去看护,这也使得农民的投入成本增加。在梨花盛开的时候也是要喷洒保胎药的时候,有大量的游客,不喷洒,会影响座果率,喷洒,会影响游客。到底是喷洒还是不喷洒? 开农家乐的人只管花开的好不好,而不去管果子结的好不好。对种地农民来说,旅游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把什川古梨园贡献给旅游,只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对真正种地的农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梨乡夜雨:

什川万亩梨园即将迎来一场定灾难性变化,去过了好多农家庄园,一些百年树龄的老梨树,一无人看管,二无人修剪,施肥,许多枝杆都已发黑甚至枯萎,庄稼地成了草萍,违章乱建随处可见,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最宝贵的产业,将在我们这代里手里毀于一旦,旅游业要发展,但必须要有更大的经济支柱维护农民的利益,让更多人得到旅游所带来的收益,否则,再高调长谈也是坐吃山空,如果再这样长期下去,我们原本安乐祥和宁静美丽的什川将会变成昨天的传说。

立生:

急需解决的硬件设施,卫生间,一个4A级景区没有一间公共卫生间,该问责当地政府官员,净干些没用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还有景区门票问题,别变成某些官员钱袋子,这是个敏感话题,应招开听证会讨论如何定价,收益更如何利用,盈利更如何分配。政府部门应出面整合现有的度假村,农家乐,有个长期明确的规划,既让现在的庄主们不亏本,更让他们发挥才能做大做强什川旅游业,也能促进当地果瓜能实实在在的得到实惠,那样就不愧于世界第一古梨园称号,不愧于国家4A级景区。

魏展乾坤:

我更希望人们能够要眼光长远,大力呵护和保护好这些古树,也开始重新种植给子孙也留下一笔财富。也希望媒体多宣传保护和延续的价值。不能只关注眼前的赚钱效应。。。

syx:

什川古梨园驰名全国,游客爆棚,可喜可贺,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单靠民间的这些小茶园还是难解燃眉之急。旅游线路需要有规划,文明旅游需要明确的文明指导。这些事情都需要政府的行政指挥,该是彰显公仆精神,公仆服务的时候了。

王姝茜:

为梨园的生态环境担忧!相信9000多棵古树希望安静、祥和的自然生态环境……

夜战司:糟蹋田地,糟蹋菜地,肆意采花,垃圾成堆,无人问津……

聽幾米唱歌。。。:

好多人不消费,还污染环境,乱扔垃圾,破坏树木,不知道这样的旅游业还怎么发展。

雨荷:

 什川美景。9000多颗古梨树,是先祖辛勤劳动培育,留给子孙的财富。然而,在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什川的老农们,培护古梨树的乡亲们,在旅游季节,真真收益的是老百姓吗?知名度提高了,老百姓遭殃了,垃圾满地,耕地踩踏,庄稼受损……。

玫红:据说青海人民不怎么消费,却喜欢这里有花苗,树苗,菜苗,他们走后,这些也跟着走了。

@顾与南歌°:

好好的搞什么旅游业,老百姓没得到一分利益,还带来那么多麻烦,老百姓不能砍树,房地产开发商却能肆意砍伐,眼看现在软儿梨出售越来越困难,也赚不了钱,还不让砍,让老板姓咋活,希望予以重视,别让州官吃的肥头大耳,油头满面,让老百姓骨瘦如柴。

木心:

来看我家乡美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家也被他们糟蹋的不成样子了,记忆中的梨园:繁花似锦,堆云积雪,黄河静静,温柔绕颈。待我白发苍颊时,能否找到回家的路?

巴扎嘿 :我的家乡的确美丽,但是住宿问题还是落后,我朋友长途自驾什川旅游晚上确没地方住这也是问题啊。

再多的游客量无法掩饰百年梨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解决很多古梨树即将消失的现实。当有一天古梨园给所有的家乡人民带来了效益,当哪一年家乡的人们不再为卖软儿梨而发愁,那时候才是古梨园真正的春天,是家乡人民最最开心的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