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一年梨花开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碧海蓝天什川古梨园暨奇峡采风笔会(四)


雪小禅说:“和最心爱的人在一起,生是满目碧绿,看山绝色,看花倾城。”---------题记

中午,漫步在什川桥头,游人如织,车辆如龙。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眺望着越来越绿的土山。小桥下,流淌的河水溅起的水花犹如一簇洁白无暇的梨花。河岸边,成片成片的梨树上,洁白的梨花,一团团,一簇簇,就像挂满枝头的皑皑白雪,让我陶醉:今天是个艳阳天,正是赏花好时机。今天是“老魏新视界公众平台举办的“第二届碧海蓝天古梨园暨奇峡采风活动”。特意邀请了著名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和三十多位作家、文学爱好者及媒体人士参加本次活动。

十点,一辆轿车扭过头停了,一位穿着天蓝色运动服的男子下车了,热情的青青悄悄告诉我们,这就是特邀的甘肃省作家协会马步升主席,我将信将疑。知识渊博,大名鼎鼎的作家原来如此朴素,一点架子都没有,不但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而且谦虚谨慎。我紧张的情绪一下烟消云散,很快我们就陆陆续续地踏进了碧海蓝天古梨园。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低矮的枝头,迎春花吹得像喇叭,腊梅吐着火焰。这些我都顾不上看了。我的眸落在园子生长的古梨树,你看:光秃秃的枝头,挂满了洁白的梨花。一朵,两朵,三朵……一不小心,一枝横卧在主枝间的,单单一朵梨花擦了我的脸,凝神再瞅,万朵梨花构成了一个雪白的整体,仿佛身穿素裙的嫦娥,在春风中伫立,微风一过,好像又在翩翩起舞。

我喃喃自语:这是谁派来的白衣天使?是护林人,是天把式,还是千千万万个梨花女子。经过寒冬的蓄势,经过春天的滋润,每一棵梨树都显得那么生机盎然。

正当我沉浸在洁白的花海徜徉的时候,“看,还有农家鸡!”不知道谁喊了一声,“不,是蓝马鸡。”跟随在我们身边的蔡记者纠正到。我才回过神来,继续往前走。沿着一条古香古色的长廊,梨花倒挂,垂柳跳跃,游人抢拍。帐篷下,游客们喝着热气腾腾的碗子茶,笑声回荡在梨园上空。

园子中间,身穿绸缎旗袍的女子,手执玫瑰红的扇子演唱,悠扬悦耳。这就是民间的梨园鼓子,也是老魏平台上多次提到过的什川四绝。第一绝。又称“兰州鼓子”,是民间文化艺术在什川梨园的升华。每逢闲暇,艺人们都要会聚在梨园演唱,自娱自乐,陶醉其中。二绝是高架铁芯子,梨园开幕式那天已经表演了。第三绝是工艺制作。什川地灵人巧,民间艺人很多,他们精心制作的各色花灯神态各异,水车模型造型古朴,老树根雕别致逼真,极具观赏、收藏价值。四绝是软儿梨,又名“化心香水”,是严冬季节深受人们喜爱的梨中珍品。品尝一口顿感神清气爽,清香、醇甜、冰凉、爽口、沁人心肺,舒畅不已。

院落处,座谈会拉开了帷幕,我们聆听了马主席等人交谈梨树的生态发展。再一次领会什川内置梨园,外依屏障,悠然篱下,远望南山,似黄河生生不息,源源流长的历史。而今,当年的什字川堡已演变成了有“塞上江南”之称、“世外梨园”美誉的陇上名镇——什川镇。

什川之所以被称为“世外梨园”,不仅仅是因为她南北有青山作屏,东西又湍流横亘,更主要的原因是她有那为众多游人和学者叹为观止的万亩梨园。其中梨树年轮大都在300年以上,且形状迥异,造型别致,虽老郁虬劲仍百媚千娇,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古梨园”。

面朝苍老的古梨树,青色的瓦檐处,梨花,簇成束,滚成团,一簇簇、一层层像云锦似得漫天铺地,在温和的春光下,如花似玉、洁白无瑕、溢光流彩,璀璨晶莹。在这样一种场景下,熏陶更多的文化是何等的福分!

年轻的服务生端来了玉米、洋芋、毛豆、水萝卜、甜馍馍。还有黑黑的软儿梨,我赶紧扒开软儿梨那薄薄的皮,轻轻地咬一口,冰凉夹杂着甜润。据说:国民党元老于佑任曾感叹:“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并写诗赞曰:“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满树红颜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

当大家对保护梨园,畅所欲言的时候,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梨园,培养了千千万万个把式,梨花盛开在春天就像地下冒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喷泉,那花朵,像是晶莹的雪花,像奔腾的浪花,像明灿灿的项链......这是谁的胸怀,谁的圣洁?是诗人,是作家,是画家,还是为守护梨园的默默工作者?我们敬仰魏园塑像,脚踏一方热土,手执朵朵梨花就已足够。

当余晖染尽大地的时候,梨园沉浸在暮色中,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