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口古镇之行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河口古镇位于金城西固西侧黄河北岸,东邻皋兰九合,西接达川吊庄,南临黄河北岸,北连永登苦水。与庄浪,大通,黄河三河交汇,处兰青,兰新铁路枢纽,经国道312、109线、兰海高速。古镇核心景区东西宽2.5千米,南北长5.5公里,踞市中心47公里。乃兰州 三大古镇之一,在全国古镇中占一席之地。自然形成的河口渡口是古代黄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自唐宋开始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昨日,有幸和朋友一起亲眼目睹了这座经过重新修缮开放的古丝绸之路之重要驿站,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边塞城堡,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清晨,阳光明媚,空气新鲜,万里碧空,白云朵朵,被雨水清洗过的青青碧草婆娑垂柳,葱茏叠翠,雨露映日,耀眼欲滴。沿途高速,笔直宽敞,窗外美景目不接暇。
须臾,古镇已遥入眼帘。遇景而止,随车而下,登高远眺,古镇全貌尽收眼底。四处青砖黛瓦、木门连窗,高低相宜,错落有致。步入街内,古色古香,街头巷尾,整洁静谧。街道两侧,商铺林立,店内商品,琳琅满目。特色小吃,味美价廉。漫步于此街,犹如跨过时空,从远古走来,徜徉在古绸丝路的罗马古道中,冥冥之中仿佛听到了霍去病横扫匈奴的铁蹄声,看见了张骞出塞,文成和亲留下的踪迹。行之街心,一座钟鼓楼展现在眼前,这座始修于康熙五十二年(一六七一),历经沧桑,破烂不堪的标志性的古建筑,如今修缮一新,犬牙交错,巧夺天工,高大巍峨,雄伟壮观,“天地正气”四个大字,金光闪闪,赫然在目。欲穷千里,更上一层,古镇全景一览无余,大有登岳阳楼之感,衔远山,吞黄河,浩浩汤汤。祠堂古宅鳞次栉比。“临万里黄河看波涛奔涌遂生豪迈,溯千年历史思文脉传承倍觉深沉。”一副楹联道尽缘由。

跨东城门楼“文昌阁”,看黄河之水尽数东流,登西城门楼“魁星阁”,观天堑之桥横跨南北。左右“狮子楼”,傍山靠水,遥相呼应。前“握桥”,后“牌坊“、“大佛寺“,“土地庙”,”三官阁”,“龙王庙”名迹荟萃,古朴典雅。这些古老的建筑群,层台耸翠,飞阁流丹,将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尽致,令今人刮目相看。
来到河口海关,变黄发暗的横匾上“甘肃第一海关”的字迹依稀可见。它是一八八二年中俄伊犁不平等条约屈辱的象征。院内古宅四合,原貌依旧,文物尚存,别具匠心。不知不觉,我们又到古镇的政府所在地,这是一座较大的庭院,门前一尊毛泽东塑像庄严肃穆。院内雕梁画柱,长廊曲径通幽,楼阁相互对应,奇石壁内嵌入。中间偌大的台子可容纳百十余人,是聚会,学习的绝佳场所。
十里长街,民风纯朴,热情好客,有问必答。古马车,古轿车,古浴缸,石盘棋,石麒麟,石马,石象等等文物沿街随处可见。著名的张家祠堂坐落在这里,胡锦涛主席当年多次在这里落脚,和乡民们下棋聊天。据说每年的春节这里举办声势浩大的灯展,灯会,优秀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地传承。

令人仰慕已久的左公柳位于长街的南端。从1871年左宗棠下令植树到现在已一百四十多年,是边塞的绿色长城。“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如今仍然枝繁叶茂,它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象征,是一代儒将左宗棠的历史丰碑。看到这些我们对这位具有历史功勋的民族英雄肃然起敬。
最后我们落脚在古河道餐厅,紧靠狮子楼,面临黄河渡口,这里原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水旱码头,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现在已不复存在。
坐在餐厅的凉棚之下,沏一杯茗茶,点几个小菜,煮一壶老酒,一边就餐。一边看着隆隆的列车从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公,铁双路大桥上通过。那延绵不断的丹霞山脉横跨眼前,红白相间,层次分明。黄河对岸参差不齐的农家小楼,在绿树浓荫中若隐若现,和古镇形成强烈的反差,河面上波光粼粼,快艇如梭,羊皮筏子沿河漂流,这些古今交融,和谐统一的情景只能在河口古镇看得到。
傍晚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河口古镇,可那跨越时空的记忆久久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挥之不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