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眺什川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我是在距离第一次去什川整整一年后才知道什川是可以站在高处远眺的。

     这要感谢老魏。老魏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是“老魏的新视界”公众号的经营者,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什川人。可以说我是先走进了老魏的新视界,后认识什川的。初次去什川前,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很偶然的便走进了老魏的新视界。说偶然,其实也是必然,因为除了官方资料,老魏的新视界里几乎囊括了我想了解的什川的一切,他通过这个微信平台将全国各地关心、热爱和关注什川古梨园发展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古梨园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百姓民生呼吁呐喊,同时也在第一时间记录着什川发生的大事小情,而且篇篇都是有血有肉的记录,比起其他记载,更让人感同身受,也更让人对什川心生向往。因此,第一次去什川,没有任何的陌生感,走在梨园中,一切都是熟悉的,亲切的。一年后再去什川,便自然而然地像是看望一位老朋友,只是这次不同的是,在老魏的陪同导游下,换了一个角度,站在梨园对岸的山头上远眺什川。

什川,因其万亩古梨园而闻名于世,洁白的梨花不仅吸引着文人骚客和各方游客,厚重的古梨园更受到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关注,2013年,这里还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遗产”。为了研究什川古梨园的历史文化,过去的一年中除了自己的两次到访,中间还派学生两次调查,都与当地的农民有过多次交谈,甚至就住在农民家里,加上去什川之前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以及有老魏的平台及老魏本人的介绍,应该说对这里已然十分熟悉。然而,或许是因为并未生于斯长于斯,对什川的了解总感觉隔着一层,尤其是心中久久存在的疑惑:在如此荒凉的西北黄土群山之中,为什么会有什川这片世外梨园?直到前几日看到甘肃省作协主席马步升的一段话:

“兰州以东20公里许有什川,初为黄河转弯处一滩地,山围四周,河水穿行其中,外观如盆地然。与兰州地形近似,可视为兰州之缩微版。黄河中上游此种地形甚多,皆因河水劈山,泥沙漫淤所致,而后多为农耕大作人烟辐辏之地。什川亦如之,而什川独以古老梨园名世。”

马先生一语道破什川古梨园得以存在的缘由,给我莫大启发。黄河与黄土,滋养了一方梨园,让什川的历史延续了600余年。金城魏氏在此扎根,后人遍布全国各地,又使梨园文化发扬光大。什川似兰州之缩微,又何尝不是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缩影?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和传统农耕文化的研究者,这一方水土,不正是我孜孜以寻的研究对象吗?

而这次远眺,让什川大不同了。在群山和黄河的环抱之中,什川像一个巨大的摇篮,梨园则是摇篮中的婴儿,而黄土堆积而成的巍峨群山和流淌不息的黄河则是呵护和哺育它的母亲。花季的梨园,如一片纯洁的雪海,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扑向她的怀抱。面对如此美丽的梨园,心底的疑问再次升起,古梨园何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第一次远眺什川,心情是激动的,震撼的,久久难忘的。然而,这次远眺带给我的思考也是沉重的、绵长的。什川的梨园文化深沉厚重,什川的人民淳朴可爱,什川,这方神奇的土地上,一定还有许多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等待着我的发掘!

人,需要不断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也需要走出自己观照内心。人类走过的文明之路同样需要不断的回望与检视。万余年前,人类发明了农业,历经漫长的五千年,人类创造了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将人类带入一个和谐久远的、深沉厚重的农耕文化的悠悠岁月。又一个五千年过去,人类迎来了声势浩大的工业文明,它改变着过去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乃至人的灵魂。然而,工业文明的时代是匆忙的,也是困惑的,为获得的,也为失去的……

老魏的这片网络新世界,寄托的不仅是老魏本人深沉的家国情怀,更是对从远古走来的厚重农耕文明的守候、回望与检视;什川,这方世外梨园,承载的不只是许许多多什川人的家园梦想,也是千千万万现代人回归田园回归自然的梦想和无以安放的乡愁。远眺什川,让我们望见了祖先从远古一路蹒跚走来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结束了半年紧张繁忙的工作,我想是时候去看望这位老朋友了。

——写于2017年6月底

卫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农业历史等研究,近些年关注什川古梨园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