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代人的富裕梦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两代人的富裕梦


中国是农业国,农村的变化,农民的命运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的面貌。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农民从未停止过寻求改变的脚步,互助合作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学大寨”运动。尽管形式不断更新,手段一再变换,但是愿望和结果总是脱节,终究没有使中国的农村面貌发生大的改变,广大农民仍然没有摆脱饥饿贫困的命运。终于,春天来了,改革开放给农业注入生机活力,土地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流转经营,使农民不断挥洒在土地上的汗水和智慧开花结果,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的富裕梦想。  
我们祖上都是农民,我生活在村叫浪街村,我目睹见证了父亲和弟弟在浪街村每次变革中溅起的浪花和瞬间。回望革开放四十年,他们两代人走过的或正在走的路,不正是农村万万千千农村人走的路吗?那样清晰热烈而坚定。

父亲瞬间释放的土地情,打上时代烙印

父亲是木匠,长年在外做木工给生产队挣副业款,比起母亲他认识的人多,见识也比广。1979年春节的一个晚上,父亲对母亲说,有人在搞土地承包。这句话把母亲吓了一跳。她对父亲说,这种话不能乱说,会挨批的。父亲成份高,上会场挨批是他的痛点。不过这次父亲没有理会母亲的提醒。他继续说,城关镇的北关村三社,有个姓王的队长已经秘密搞了两年的承包土地了。北关村就他们社没有挨饿的人。父亲还说,这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安徽陕西等地方也听说也搞起来了。我查县志,父亲说的王队长,后来被誉为有担当的共产党员,一路破格提拔,直到榆中县副县长市农业局副局长的位子上。
就在父亲说这番话的第三天,我们村召开了村民大会。在会上,支书传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心的村民从中捕捉到了承包责任制的信息,父亲就是其中一位。开完村民大会的那个晚上,父亲及大伯大爷们纷纷要求队长召集社里会。这个队长,应该是靠出身好才当上的。那个年代他是本村最穷的,改革开放多少年后,他还是最穷的。他连自己的出路都想不出来,也懒得想,村民的出路他更不愿想。在会上,一个个憋足了劲的农民你一句我一言说分组包地的事,气氛热烈。他们被饥饿整怕了,看得出,他们迫切改变现状和命运的热情高涨激烈。社员们对承包责任制这个词说的频率之高,熟练之程度,说明并非就父亲一人听说外面搞承包地的事。当大家敲定了分组承包的方案放到队长面前时,队长一脸的无奈。他说,这么大的事他定夺不了。大家清楚,等翻过年整这事,就不好弄了。庄稼种上后,长出来的青苗长势不一,在分地分组承包时,长势好的抢着要,长势不好的没人要。春头上解决是最佳时机,都是翻耕过的土地,水地旱地川地山地搭配着分谁也没有意见。再说,翻过年政策又会是什么样了难说。父辈们绝对不能让看到的希望瞬间破灭。这时候,有人嘴里嘀咕了一句,你不敢,下来,让敢的上去拍板啊。没想到还真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说,“有天大的事我担着”。他的这一举动,就像在平铺的麦穗上打下去一连枷麦粒飞溅,在坐的人心里像飞来白花花的馒头。他的这一举动,不亚于勇士威武出征给人们心灵的震撼。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瞬间”这个历史的“微粒”。战争的兴衰,在某个瞬间所引起的质变:项羽鸿门宴却步于樊哙之勇;司马懿一念败退于诸葛亮的空城计;希特勒对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失算……历史往往在某个瞬间悄悄地开始了一个时代。

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的父亲。在我的印象里,他的确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实人。成份高,说话做事往往慎之又慎,是什么让他有近乎大义凛然的举动?我想,这应该是“时势”二字吧。过去,成份决定了他小心处世的风格,现在成份论已过去,他能大胆的表达他的心声;他心里早已种下承包制的种子,他不能让这颗种子的牙还没有破土就死掉。就这样父辈们在承包方案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虽然他们的举动没有小岗村18个村民的壮举那么豪气冲天,但它在浪街村最早刮起了承包土地的风,很快吹到九个社。其实,我们村分组承包走在全国的后面,父亲的举动只是烙下改革大潮的瞬间印记。
于是我们社分成三个组,父亲是一组的组长。很多社员愿意入父亲的一组,因为父亲及徒弟都在这一组里。他两以前在外做木活给队里挣副业款,他们不糊涂,分组后,他两靠熟人熟路继续给组里挣副业款,年底分的副业款就多。正如组员预期的那样,一组的年底分的粮食副业款在其他两组之上。包产到组一年后,又实现了包产到户。农民在土地上干得更起劲了。  
父亲和万千农民终于寻着了农村发展的道路,他们在土地上挥洒汗水,不吝啬才智。浪街村跟万万千千村一样,饥饿的时代永远成了历史,一个改革的辉煌序幕拉开了,一个转移农民命运的时代开始了……
 改革开放,农民赢得了土地,但又不得不告别土地去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城市建设需要农民的力量,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农民的参与。他们不仅需要脚踏实地,也渴望仰望星空。于是,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农民企业家等词诞生了。城市的公园里电影院里有了农民的影子,城市的学校里有了农民工子女的琅琅书声。
而成就这个时代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父辈们的下一代身上。

弟弟和他同伴们的致富路

下一代在土地上致富并没有完全步父辈们的后尘。弟弟从十六岁起,把土地留给父母开始奔波挣钱。他从做泥瓦匠起步,继承父业做卖沙发农具拎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创业信心倍增。之后,他赚钱的总方针,就是八面开花,重点把守。豆腐坊酒店赔钱关门,榨油坊虽赚钱太累六年后另辟新径,超市见好就收,火锅店开赔就停,唯有牛肉面才是他赚钱的常胜将军,才是他长期坚守的阵地。说起牛肉面,我不得不佩服弟弟的胆识。他从别人手里用十四万钱买来某品牌牛肉面配方,并当机立断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牛肉面,在赚总代理的钱外还与人合伙开了两处自己的品牌牛肉面馆。至今还火爆。
2009年,在外闯荡20多年的弟弟把两处牛肉面馆交给合伙人经营后打道回府。是啊,钱赚得差不多了,弟弟该回家休息了。我们都是这样期望的。
十年前,弟弟就在县城购买了二百多平米的复试商品楼和两处铺面。这时候的弟弟,从肤色着装言谈举止,到商农工各色人的交往,已很难在他身上找到农民的影子。一对儿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城市完成,后留在城里上班。他在住楼房里应该无忧无虑了。
农民战胜了饥饿是不是等于战胜了贫困?超越了历史是不是等于超越了未来?农民在“包产到户”中揭竿而起,又在异彩纷呈的世界里让身份变得不在单一。接下来弟弟又怎样去实现新的梦想呢?
过年去给亲戚拜年。他们家盖了新房,电器齐全,过年还杀了两头猪,他用招待净水席招待我们。酒喝到八成,得意的说,改革开放他发家了。看来改革开放的确让农民变富了。
老公在县民政局上班。每次下乡入户回来,总感叹农村还有那么破的房子,那么旧的穿着。当我们在乡村多走走,不难发现,今天的农民农村还有很多层面的贫困,农民的素质,农村的环境,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现状都让人担忧牵挂。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真金白银的扶贫政策,土地补贴义务教育免费养老金合作医疗房屋改造补贴等让农民一起富,让城乡间的差别缩短举措。还有政府买水泥硬化乡村路,修水渠水库,建健身广场等实实在在改变农村农民精神面貌的惠民举措。但是,正真让农村农民一起富,一起活出人样来,农民自己才是农村这块广阔天地的生力军,主角。
弟弟看似闲赋在家,实则在做一个更大的土地梦。2010年,弟弟回老家租下山地和一座小山,共计3000亩,种植核桃树发展核桃林产业;2011年,弟弟拆除老家的土坯房建一栋小三层楼,他动员家人跟他一起离开县城回了老家;2012,弟弟凭借多年在外打拼的良好影响顺利当上了村支部书记。
当了村支书,他把修整了力气智慧和热情全释放出来,领着乡亲奔向富裕之路。在修水渠硬化路遇村民不解斤斤计较时,他没苦口婆心;他为了新农村建设,没少乡里县里的跑,没少跟这个领导说情况,没少给相关部门回报和送各种文件报表,现如今,我们村新农村不仅达标,而且还在今年上半年获得三个星的荣誉。
2017年,借土地流转的契机,弟弟带头搞乡村旅游项目。先召开浪街村村民入股大会,开启乡村旅游的征程。也许村民们在原有的土地上劳作太苦太单调,他们想变换一种更轻松更有收益更有趣味的方式在土地上谋富裕,也许农民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看人白眼,气不顺腰不直,还冷落了妻儿辛苦了父母;也许农民觉得在家门口挣钱更便捷轻松快乐;也许村民觉得在自己的土地上创业更扬眉吐气。总之,在大会上村民们纷纷出钱出地入股的踊跃程度,不亚于当年父辈们召集会议搞“土地责任制”。在天之灵的父亲看到儿子用另一种方式致富会欣慰的。弟弟取空了存折,卖了铺面,把自家的上等水地换成公司占用地入了股,把精心经营七年的核桃林入了股。就这样,“老家.浪街”乡村旅游公司成立,弟弟自然成了董事会的董事长。

外国友人在浪街村

经过一年的建设,2018年“老家.浪街”乡村旅游各项目已建成。现在紧罗密布在准备开业。弟弟及家乡人的这一举动惊动了乡县两级政府。县委书记王晓宁先后三次亲临视察指导,不仅在精神上支持了“老家.浪街”,还在资金上真金白银的帮助,给弟弟他们创业送来了及时雨。都说王书记心系榆中农民,家乡人目睹王书记忙碌的身影,觉得他真的是为农民做实事的好书记。
真心祝愿“老家.浪街”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智慧积累起来,才有了今天的人类文明。每一个人在人类智慧的长河旁边,都不过像一只饮河鼹鼠。
“无数个瞬间,组成了人类历史的长河。”今天回头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我能在父辈们和弟弟的身上,看到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脉络,他们为之奋斗的艰难历程。如果在中国改革的浪潮缺少像父亲弟弟这样的农民奋力一搏的瞬间,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就,就没有土地一步步变成农民富裕的聚宝盆,就没有农村户口越来越稀罕的现实。任何时候,制度保障跟创业精神同样需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