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诗写作技巧之二

 江山携手 2020-09-08
图片发自简书App

6,诗的指代

  

  不明确表明特制什么人或事,而是通过人称或简短语指代某些人或事,让读者自己去分析和判断。

  

  请看,下面的小诗《我和你》:

  

  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相距得这么遥远

  少不了山高水长

  少不了风风雨雨

  还有意想不到的困难艰险……

  尽管相距得那么遥远

  但我但我坚信

  只要朝着同个方向

  总有一天会遇交点

  因为我你是——

  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倘若有人要问,诗中的“我你”指的是谁?是男女夫妻同性异性间,还父母子女长幼上代下代间?是富者贫者成者败者间,还是大陆海岛东方西方间?……真是想不尽道不完,而这想不尽道不完的谁又能说不在诗中“我你”的包容之内呢?

  可以说,正是这不明确的“我你”才使此诗包容更深广,意蕴更丰富。这里的你我就是一种指代。

  

  再看,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作者通过不实指的“有的人”,或许意在引起读者的深思,加大诗的容量,让写出的有限的诗句表现出无限的蕴含。读者也尽可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去丰富、补充、理解“有的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中的指代越宽泛越不具体,给读者的联想空间越广,联想内容越多,诗的包容也就越大,意蕴也就越丰富,韵味也就越足。

  

  7,诗的嫁接

  

  庄稼的嫁接,能产生优良的新品种;诗的嫁接,能产生优美的新情趣。所谓诗的嫁接,就是将不相关的甲事物与乙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构成和谐新颖的竟境。

  

  请看,昌政的《黄昏》

  

  是白昼删去的字句

  因为无法表达光明的主题

  

  夜却用它

  作为黑暗的标题

  

  黄昏是白昼删去的字句,又是黑暗的标题,作者以写文章来比喻黄昏,使这白昼与黑夜之交的黄昏的特点充分地显示出来了,给人以新的美感。

  

  再看,雁翼的《在船上》:

  

  我愿,我愿在船上生活,

  无论当水手,或者下舱烧火。

  在这里,会洗掉我心上的软弱,

  在这里,会给我坚强的性格。

  不管风多狂、浪多高,

  船体又如何的东颠西簸,

  船员们都能照样的工作,

  而且,照样的欢乐。

  难道他们生来就如此勇敢、坚定?

  不,是风和浪天天给他们上课。

  

  

  船员为什么不怕风浪的东颠西簸?因为风浪天天给他们上课。作者在这里以上课喻船员们天天经受风浪的考验,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深刻警策,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诗的嫁接,是诗的形象化的一种方法,往往通过比喻和比拟的方法,取得“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8,诗的浓缩

  

  诗,是浓缩的艺术,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三行去掉两行,剩下的一行,方是诗,是真正的诗。集中,势必要求精练,而精练又势必要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请看下面的三首小诗,短到不能再短,但却意蕴深厚,诗味浓郁:

  

  姚银松《往事》:

  

  后来想起的时候

  一切

  都顺理成章

  

  《往事》妙在化具体为抽象,大处着笔,举重若轻。

  

  程宝林《人·树·鸟》:

  

  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

  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

  

  《人·树·鸟》寥寥两行,警策醒人。作为万物的主宰,人类将日愈孤单,如果树木倒下,鸟儿停止歌唱和飞翔,野兽消灭殆尽,人类必须重新估计自身的处境。因为任何形式下的剥夺自然,实际上是在剥夺自己,并最终将自己置身于困境之中。

  

  石祥《枪》:

  

  是一把钢尺。

  竖量山峰,

  横量江河,

  日量一草一木,

  夜量星光月色。

  

  《枪》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一个“量”字,正是这四个“量”字量出了战士的职责,战士的忠诚,战士的气魄。

  

  诗贵精练,不要说废话,应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一行诗的内容,不要像抻面似的拉成三行;三行诗的内容,浓缩在一行诗里,才是真正的佳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