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年以后,曾经形影不离的朋友,如今却越走越远

 时光溯洄者 2020-09-08

二十四岁的我,没有谈过恋爱,朋友也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随着分别而走散,刚步入大学时就明白这个道理,在校期间的任何朋友最终的结局都是各奔东西。

不过我并没有因此感到惆怅,因为我有一个从小到大就陪伴彼此的人,那时我觉得用朋友来形容我俩的关系,都太过浅淡。

01


她叫阿青,是我有记忆以来,除了父母第一个接触到的人。在小孩子时期,我们一起上学,穿一样的衣服,留同样的发型,像是彼此的影子。我们年龄相仿,父母都认识,生活环境,成长过程几乎一样,这让我们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她其实小我一岁,不过我当时报户口年龄少报了一岁,所以我俩就同一年上了学。直到初中,我差了几分没考上她那个学校,那是我们第一次分开。我俩都在各自学校住宿,每到周六日我就会去她家,讨论着学校的一些事,讲着自己在意的那个男同学,晚上我们睡在一张床上,秘密讲给彼此听。
 


大人们说起我俩,总会认为,我是比较乖巧懂事,她是有点活泼爱闹,但其实我们自己知道,我的懂事,是因为家里长辈要求严格,我不得不装作懂事的样子罢了。
阿青家里有四个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大人总说家里的老三总是最不懂事的那个,她干脆就把这个说法当成了自己的人设。
虽然阿青总是被父母骂,邻居调侃她不懂事,但我还是很羡慕她,因为她不想喝家里熬的粥就可以去吃泡面;家里来了大人,她不用过去打招呼听他们虚伪的谈话,直接假装看不见就好;和弟弟吵架不用想着“姐姐应该让着弟弟”而一味忍让。

02



我们老家是在一个小镇上,阿青说过,我们这个小镇特产就是爱吵架的父母,好像每一家都有一个爱喝酒的爸爸,和一个暴躁的妈妈。
有一年冬天,马上到过年了,家里虽然贴着各种喜气洋洋的对联,但是每逢过年家里总会大吵一场。一年到头了算着收入,埋怨着对方,以及翻不完的旧账。


那次比较严重,上升到摔东西砸电视的程度,我一个人关在屋里,那个破门却怎么也挡不住外面那让人窒息的“高音”。内心开始焦躁,我猛地推开门,套上外套跑出去找阿青,到了她家发现她家也是地上一片狼藉,被摔碎的水杯以及被撒了一地的小米粥。他爸爸和奶奶表情凝重地坐在沙发上,我没敢说话,正准备掉头回去,看到阿青刚好从楼上下来,她看到我后拉着我手跑上楼。反锁了门,屋里只剩我们两个人,世界总算安静了……
 


那时我俩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堪,都是如此灰暗,在那个让人窒息的环境里,只有对方才是生活里的一点阳光。我们嘲笑着那些大人的懦弱,鄙视着这个小县城里的一切庸俗的东西,做着所有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阿青喜欢画画,她说以后要当个设计师,在她的鼓励下,我才敢于把心里的想法讲出来,我要做个舞蹈演员,要登上最大的舞台,要当个闪闪发光的人。

03



生活虽然有裂缝,但她就是那透过裂缝照进来的一束光
我不喜欢这个小县城,也不愿意和这里的人接触,但我还是感到庆幸,因为在这里我遇到了阿青。那时候我认为,我们是最理解对方人,也会是毫不犹豫支持对方的人。


不过世事难料是真的,我高中时候由于家里出了事,没能继续学舞蹈,高考后我报了本市的传媒大学,而她也事与愿违地学了口腔医学。好像离当初的想法越来越远,刚开始她抱怨过,后来慢慢地接受了。并且开始认真地学医,我也相信她会做得不错的。
 
去年多半年以来她都在为考研做准备,筋疲力尽后仍然没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了准备考研,她放弃了学校附属医院的实习名额,现在有点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挫败感。同年我考上了我们学校的研究生,不算特别好的学校,不过我也满足了。我准备读研,她奔波着四处工作。


考完研的那个暑假,我偶然看到一个传媒公司在招募艺人。这么多年心里一直没能放下舞蹈,便录了个视频给那个传媒公司发了过去,过了两天收到通知让我去面试。心里忽然紧张起来,好像机会来了,但又有点不安,便找阿青商量,这种事我也只能找她说了,因为别人肯定会觉得我不切实际在做梦,但是阿青肯定不会。
我给她发了微信后她一直没有回复,我想可能在忙着医院工作。收到她的消息是第二天的晚上了,她回复我:“你最近是受什么刺激了?怎么这么浮躁?”
我被问得愣住了,回复道:“虽然考上研究生了,但是有这样的机会还是想试试啊”
再次收到她回复是第二天了:“你这样不切实际不如想想怎么考专业课的证书,别嫌我说的难听,你除了漂亮点儿和那一点点的舞蹈基础就觉得能当舞蹈艺人?哪有那么简单?”


我没有回复她,最终也没有去面试,我承认她的话确实影响了我,因为她永远都是最能影响我的人。难过了好久,发现我俩好像想法变了,我们最懂得怎么样说话能让对方难过,我们最了解对方的担忧和顾虑,所以总能击中要害。
04
我不愿意承认,我俩已经越走越远了,我曾经的灵魂知己已经变得无话可说了。如今她的烦恼和苦闷我无法理解,而我的彷徨和担心,在她眼里就是变相的炫耀。
所谓的灵魂知己也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阶级和相对等的思辨力上。意识到这一点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一个很丧的状态,像是一张完整的拼图忽然少了一块,但又无可奈何。
慢慢地开始明白,朋友是在同一条路上寻找到的,而不是硬拽着一个人和自己走同一条路。
儿时遇到的有缘人也许只适合用来怀念,当每个人到达各自的岔路口时,温柔道别就好,过年过节发一句“节日快乐”也好比两人口不对心的把酒话桑麻来得好。
 

文章好看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