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份来自苏轼大展的“观展指南”

 清风322 2020-09-08

展览海报

北宋文人的“朋友圈”

第一单元主题为“胜事传说夸友朋”,通过苏轼和他师友的作品,展现出一个以苏轼为中心的宋代文人交际圈。北宋主张以文治国,重用文人,加上统治者的推崇,共同造就了北宋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宋代党争十分激烈,然而不同政治立场的文人却仍然惺惺相惜,才华横溢的苏轼自然在北宋文人圈里有着颇高的人气。本单元展出的欧阳修《灼艾帖》、苏轼的《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宋四家”中的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作品,以及王诜的《渔村小雪图》等都是难得一见的宋人佳作。

苏轼与北宋文人的关系图

苏轼与欧阳修的缘分可是不浅。嘉佑二年(1057),苏轼入京城会考,欧阳修为主考官。阅卷时,他被苏轼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答卷所倾倒,本打算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又觉得此文很像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而评定为第二。发榜后,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后来二人结为师生。《灼艾帖》是欧阳修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灼艾”为针灸之意。用笔多出于颜真卿,锋芒毕现又顿挫有力。对于欧阳修的书法,苏轼曾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意思是说欧阳修用尖笔枯墨写字,字形方阔,如人有着清澈的眼眸和丰满的脸颊,举止显露光芒。

宋 欧阳修 灼艾帖

《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此二帖均是苏轼写给好友陈慥的书札。陈慥,字季常,隐居于黄州岐亭。苏轼被贬黄州时,二人往来频繁,友谊深厚。《新岁展庆帖》说的是苏轼相约陈慥与他们的好朋友李常(字公择)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的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之死而慰问他的书信。二帖自然流畅,姿态横生,秀逸劲健,是苏轼中年时期的书法佳作。本次展览我们会欣赏到很多信札作品,信札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之间重要交流方式之一,书者当时的情绪和感受也会影响到书写效果,往往可以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效果。

宋 苏轼 人来得书帖

“西园雅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雅集,可谓是一次众星云集的的豪华聚会。据说米芾曾作一篇《西园雅集图记》,之后的画家常以此为题材作画,此次展出的是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所作《西园雅集图》。图中展现了苏轼、苏辙、米芾、李公麟等人在驸马王诜府邸西园举行的雅集活动。大家可以猜一猜,画中哪一位是苏轼?(点击下图查看答案)

清 丁观鹏 西园雅集图

作为诗人的苏轼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苏子作诗如见画”。苏轼作为一代大文豪,一生创作了众多千古流传的诗文,其中很多诗词作品也成为了后世书画家艺术创作的主题。

本单元我们可以欣赏到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的《自书诗》卷,卷后有苏轼和诗一首,两位著名诗人的诗词合璧于一卷之中,相映生辉,弥足珍贵。赵孟頫行书《苏轼游道场山何山诗》,道场山、何山是吴兴的名山,又是赵孟頫的家乡,因此赵孟頫在书写时格外用心。

宋人 赤壁图

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七月既望,他与友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并创作了不朽的名篇《赤壁赋》,表达了自己思想上由苦闷到超脱的转变过程。后世很多书画家都喜欢苏轼游赤壁这一题材,或书或画。本单元我们可以欣赏到多幅与之相关的展品,如宋人绘的《赤壁图》,明代沈度的台阁体小楷《赤壁赋》,明代文徵明的小楷代表作《前后赤壁赋》,明代钱榖的《后赤壁赋图》,以及清代制作的青玉《苏轼游赤壁图山子》。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发现,文华殿后殿的一幅巨幕动画,也是一幅苏轼与客游赤壁的场景。此场景的灵感来源于故宫博物院所藏马和之的名作《后赤壁赋图》,设计者把小舟与仙鹤做成微动画,更加生动地向观众展示苏轼与客“复游于赤壁之下”“有鹤横江东来”的场景。

明 沈度 赤壁赋册

作为书法家的苏轼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诗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意思是我的书法多出于意造不讲究法度,点画信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苏轼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其书学思想引领了北宋的书风,是“尚意”书风的开创者。本次展出了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宋拓《东坡苏公帖》中收录的一段黄庭坚题跋,其论述了苏轼各个时期的书法取向,有很高的艺术与文献价值。苏轼书法受东晋王羲之、唐代颜真卿及五代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博采众长,转益多师,最终自成一家。

宋拓《东坡苏公帖》黄庭坚跋苏轼语 天津博物馆藏

本单元我们会欣赏到一些珍贵的拓本,如明拓颜真卿楷书《东方朔画赞碑》,清拓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宋拓苏轼《醉翁亭记》和明拓苏轼《丰乐亭记》。苏轼中年以后行书、楷书多学颜真卿,曾评价“颜鲁公生平写碑,惟《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本单元还展出了非常珍贵的拓本明拓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和五代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法帖,把颜真卿、杨凝式等作品和苏轼作品放在一起对比展出,观众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苏轼书法对前人的学习与继承。另外,还有元明清诸家学苏、临苏的一些作品,如董其昌《临苏轼杂帖》及刘墉的扇页等,他们在学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苏轼书风的影响,最终确立自己的风格。

明拓 苏轼书醉翁亭记

本单位展出了三幅苏轼的书法真迹。《治平帖》是苏轼早年书法墨迹,时年三十三岁。此帖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正如文后赵孟頫的题跋中提到的“字划风流韵胜”,与苏轼早年的书法特征相吻合。苏轼《归院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写的一页公文信笺,此帖书写自然随性,兼有颜真卿和杨凝式书风的特点而又自出新意。《春中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的信札,范纯粹是范仲淹四子。此帖为苏轼五十岁作用书写,用墨厚重,有丰腴凝重的韵味。

宋 苏轼 治平帖

清 刘墉 节临苏轼书罗池庙碑扇页

作为文人典范的苏轼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人间有味是清欢”。从苏轼作为文人典范的角度,展现他生活情趣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本单位除了书画之外,还有很多器物类展品,富有生活乐趣。

本单元展出了一幅内容非常有趣的拓本,明拓《晚香堂苏帖》苏轼献蚝帖。此帖是苏轼被贬儋州(海南)期间写给幼子苏过的一封信。信中谈及了海南盛产生蚝,可煮可烤,十分美味,并叮嘱切勿外露,以免他人也求谪海南,瓜分美味。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可爱的另一面,以及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明拓《晚香堂苏帖》苏轼献蚝帖

展厅的最后一幅作品是明代朱之蕃的《临李公麟画苏轼像》。据传,苏轼戴斗笠穿木屐的形像最早是出自苏轼朋友李公麟的画作。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在访友途中遇雨,他向农民借来斗笠和木屐,农民争相笑看,而苏轼不以为然,泰然处之。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形象,苏轼戴斗笠穿立屐的形象也是后世描绘苏轼时的一种经典范式,生动地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明 朱之蕃 临李公麟画苏轼像

由于篇幅所限,这份“观展指南”还不足以一一体现苏轼主题书画展的精彩佳处。眼见为实,那就走进故宫文华殿,走近这位“千古风流人物”!

责编:李合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