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淑玲丨清涧河流域那遥远的童谣(中)

 晨钟声鸣万物欣 2020-09-08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清涧河流域那遥远的童谣(中)

文丨王淑玲

四、颠倒歌

《颠倒歌》,也叫《说胡话》或《正反话》,是很有趣、很搞笑的一种游戏,它采用“故错”的手法,有意把事物说反,诙谐幽默,在看似矛盾、荒唐、悖理中,让我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

正像我们小时候笑着说 “从前,有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位年轻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生锈了的快刀,杀了一个又蹦又跳的死人,这时候,聋子听见,瞎子看见,瘸子飞快地跑着,哑巴报告了公安局”一样,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不合理的,在说笑中学习了常识和事理。

《说胡儿》是《颠倒歌》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说胡儿,话胡儿。
  老公鸡下的个蛮牛儿,
  跟人走,吃猫奶,
  半夜里看着个人咬狗,
  捡起狗,打石头。
  石头起来咬了我的手。
  布袋驮上驴儿走,
   一走走到城里头,
  死下个骡子剥得个牛,
  锅里熬些鱼骨头,
  荷(hè)上笊篱偏狗油,
  偏得二两猪香油。

这些搞笑的颠倒歌,让我们在未进校门之前就接受了说话、作文训练,说话、作文要符合常理,颠三倒四、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会留人笑柄。

还有些《颠倒歌》,让人忍俊不禁:

(一)

吃滚水,喝油糕,

张三吃了李四饱,

撑得王五满庄跑。

(二)

上枣树,砍柳棍,

砍的二十四根酸枣棍。

有人说我话说反,

两腰把你的棍打断。

(三)

说倒话、唱倒歌,

山下的石头滚上了坡;

那天我从你门口过,

看见你外孙抱外婆;

先生你姐姐后生你妈,

生下你妈妈再生你婆;

你姐姐找到了好工作,

你外婆还在托儿所;

千万个将军一个兵,

千万颗月亮一颗星;

将军围着士兵转,

月亮跟着星星转。

传在清涧河流域的这些颠倒歌,轻松活泼、诙谐幽默,朗朗上口,曾陪伴我们走过快乐的童年,今天,依然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闪耀着不灭的光泽。

                                                      任静   摄

五、育人歌

  清涧河流域的百姓教育孩子往往不直接说你要怎样,或应该怎样,而往往是通过童谣、谚语、故事来取譬设喻,生动形象地让孩子明白要怎样做,应该怎样做。

小孩(清涧话读xìng)勤,

  爱死人;

  小孩懒,

  跌得茅子里没人管。

         ——《小孩勤》

  清涧河两岸人勤快,最讨厌那些死虫懒命鬼,这首《小孩勤》教育小孩要勤快,死懒怕动弹谁也不会爱,即使是遇到跌进茅坑那样危急的情况,也没人来救你,看谁还不要命,敢懒?

我们小的时候,大人绝不允许睡懒觉,大人一起,就催小孩起,“炕上铺盖不起程,难看哩!”特别是冬天,热炕头越睡越暖和,更是不想钻出热被窝,小孩一旦赖一下炕,大人就会说,“你看公鸡多勤快,天不亮,就叫鸣了。”说着,就把冰冷的手伸进小孩的被窝,口里还念叨:

小孩懒,老来懒,

咕咕(鸡)送的花来兰,

什么花,铲铲花,

铲了小孩的尾巴巴。

     ——《小孩懒,老来懒》

说着,就在小孩的屁股上、身上或腋窝里做铲、鹐、圪捩状,小孩清醒了,高兴了,就穿衣起床了。

《窑畔上下来个花婆姨》,是比较长的一首童谣,也是很典型的反面教材:

  窑畔上下来个花婆姨,
  甲:到我家串来。
  乙:顾不上。
  甲:做什么哩?
  乙:扎花绣叶儿哩。
  甲:出嫁谁哩?
  乙:出嫁我家二女哩。
  甲:给谁家?
  乙:给马家。
  甲:马家不是一家好人家,
  乙:啐过怎价打发给。
  丙:叫你女扫脚地,
     挖开壆壆儿洗鼻子;
    叫你女儿搂柴,
    丢了一只花鞋(清涧话读hái);
    叫你女炒菜,
    炒得一根鞋带;
    叫你女照葡萄,
    葡萄底下吊狐妖;
    叫你女照茄子,
    茄子地里和瘸子;
    叫你女照辣子,
    辣子地里学瞎子。
     
  《我大大嫌我丑》与《窑畔上下来个花婆姨》异曲同工:
   我大大(注:父亲、爸爸)嫌我丑,
   把我问(注:清涧话,嫁给)给丑家沟,
   三年二年常不来。
   今个儿来了,
   我家喂了个屁炸炸狗,
   咬得我大大满院吼。
   亲家亲家,你请坐,
   夸你家女会过哩
(注:清涧话,会过光景、光景过得好、能干的意思,这里是反语):
  叫你女压糕,指头压了;
  叫你女箩糕,箩扯了;
  叫你女蒸糕,甑箅(zèng bì ,清涧话读作jìng bì )烧了;
  叫你女吃糕,指头咬了;
  叫你女儿送糕,碟打了。
  
  大人给小孩说完这些段子,特别是会对女孩子说:如果你懒得什么都不做,就什么也不会做,将来出嫁了,不但你要受婆家人的气,连父母都要跟着受羞辱哩。

  清涧河两岸人爱好,尤为爱好门户,平时自己省吃俭用,好吃的总是要留作来人待客用;在他们的意识里,客人比家人尊贵,客人来了,拿不出好东西来,那是很没面子的事,丢人背兴的,要招人笑话。《勤来勤咯的勤大嫂》《懒来懒咯的懒大嫂》两首童谣,通过鲜明的对比,把清涧河流域人民敬重勤快人、厌恶懒人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勤来勤咯的勤大嫂,
  睡得迟来起得早,
  前院后院打扫好,
  娃娃穿个绣花袄。
  来了客人了,
  先安桌子后炒菜,
  炒了两盘好香菜;
  拿起个盆就挖面,
  挖的两瓢雪花面,
  热水和,冷水蘸,
  擀得薄,切得细,
  煮到锅里滴溜溜转。
  客人吃了七碗半,
  剩下一碗半,
  给山里受苦的送了饭。
     ——《勤来勤咯的勤大嫂》

  懒来懒咯的懒大嫂,
  起得迟来睡得早,
  前院后院不打扫,
   猪儿狗儿喂不饱,

娃娃穿个烂皮袄。

来了客人了,

先安桌子后抄菜,

抄的两碟臭酸菜。

拿起个盆就挖面,

挖的两瓢黑豆面,

冷水和,热水蘸,

擀得厚,切得宽,

煮在锅里不打转。

客人吃了一碗半,

剩下七碗半,

给山里受苦的送了饭。

   ——《懒来懒咯的懒大嫂》

两首童谣生动形象的对比让孩子明白,应该学谁,不应该学谁;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羞羞羞,把脸抠》和《懒汉歌》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育人童谣,教育人不敢偷懒,找借口,“人心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哩,春不种夏不锄,收秋时候,只能两手空空,后悔不已,冬月过年,看着人家有吃有喝,自己只能流口水、喝西北风了。

羞羞羞,

把脸抠,

抠个渠渠种豌豆,

人家豌豆打一石,

咱家豌豆打一口。

   ——《羞羞羞,把脸抠》

正月二月早哩,

三月四月蜢蜢咬哩,

五月六月晒哩,

七月八月熬哩,

九月十月迟啦,

十一月腊月,

人家吃上爱哩。 

明年起来我咋要种哩。

    ——《懒汉歌》

“明年起来我咋要种哩”,年年有个说法,月月有个躲达,懒汉总有不动弹的理由,光景过得一烂包,也在情理之中了。

《公鸡推,母鸡簸》(或《猪搂柴,狗烧火》)有很多版本,但有一条是一致的:要热爱劳动,明确分工,劳动中自有快乐。

月亮月亮跟我走,

一走走到场里头。

队里分我麦一斗,

背回去碨上磨一磨。

公鸡推,母鸡簸,

鸡儿子碨道里拣麦颗;

鸭子担水,鹅添锅;

猪搂柴,狗烧火,

猫圪蹴到锅台上捏馍馍,

鼻子下来捣调货。

清涧河流域人生活很是讲究,“站有站样,坐有坐样”;“鞋有鞋样,袜有袜样”;穿衣戴帽也有讲究,衣衫不整,邋里邋遢,会让人笑话。下面这些童谣就是教育孩子应该怎样穿衣戴帽:

帽子歪着戴,

娶得媳妇坏;

穿衣不扣扣,

娶得媳妇丑;

鞋子趿拉着穿,

娶得媳妇贪。

   ——《帽子歪着戴》

头戴帽,没顶顶;

身穿袄,没领领;

驴笼头裤,挽疙瘩;

没底子袜子上下抹;

趿拉板鞋,乒乒乓,

走的慢了会拉话,

走的快了打连枷。

   ——《头戴帽,没顶顶》

清涧河流域人教育孩子,很注重细节,要珍惜粮食,他们不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们说:

一颗一颗上石,

一粒一粒上万。

   ——《一颗一颗上石》

吃饭吃不净碗,

问个疤老汉(疤婆姨);

吃饭不舔勺把子,

美美的打你一叉子。

   ——《吃饭吃不净碗》

清涧河流域人教育孩子要节俭,要细水长流:

新三年,

旧三年,

缝补补又三年。

   ——《新三年,旧三年》

教育小孩做人要“刚骨”,要“正气”,不能小偷小摸:

穷死饿死,

不能捡东捏西;

没吃没穿,

不能偷针要线。

   ——《穷死饿死》

小时偷针针,

大了抽筋筋。

   ——《小时偷针针》

清涧河流域人很注意结交人,他们不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说:

拄棍拄个长的,

攀伴攀个强的。

跟好人出好人,

跟上蛮婆学跳神。

就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下,清涧河流域的人民一辈又一辈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成长为心灵手巧的好媳妇,和平年代,他们勤勉谨慎,看家护院过光景;战火纷飞,他们保家卫国,冲锋陷阵,驰骋疆场,把忠诚和智慧写进脚下的黄土地,在黄土地里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美丽的硕果。

六、祈雨调与扫天歌

清涧河流域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人对大自然的依赖、敬畏更为厉害。热月红天,数月无雨,人们抬龙王、祈雨、祈求天降甘霖。一群头戴柳条、光着上身、打着赤脚的精壮汉子,抬着龙王牌子,从冒烟的土地上悲壮地走过,领头的人扯着嗓子以近乎哭嚎的调子高唱着:“龙王爷佬下雨哟,清风细雨救万民哟。”跟着的所有人齐声附和:“嗨,救万民哟!”《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的热播,贺国丰演唱的《祈雨调》一下子家喻户晓:

龙王救万民哟,

清风细雨哟救万民。

天旱了,着火了,

地下的青苗晒干了。

……

在清涧河流域,每到干旱少雨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祈雨调》:

龙王爷佬下雨了,

毛毛细雨早早地下。

河晒小了,

河晒干了,

蛤蟆虼蛆渴死了。    

龙王爷佬下雨了,

毛细雨早早地下。

南瓜葫芦晒绌了,

柴柴草草晒焦了,

庄稼苗苗晒死了。

龙王爷佬下雨了,

毛毛细雨早早地下。

毛脑女子晒黑了,

光棍后生不娶了,

寡妇老婆后走了。

龙王爷佬下雨了,

毛细雨早早地下。

树梢着火了,

头高挂了,

耕牛全都卧圈了。

这首《祈雨调》哀婉可怜,听之,让人柔肠百结,肝肠寸断。

久旱不行,久雨也不行,久雨,《扫天歌》来了:

一扫阴,二扫晴,

三扫扫的个老红天,

云彩走到四边里,

阳照在当天里。

想起很多年前,奶奶一手拿着剪子,一手拿着一张白麻纸,剪个小白人儿,有胳膊有腿,再剜几个窟窿,又有鼻子又有眼儿,然后,奶奶把纸人儿绑在了扫帚上,举高了扫帚,对天而扫,口中念念有词:一扫阴,二扫晴,三扫扫个老红天……她说,这叫扫天媳妇扫天哩。

推碨磨面了,刮风了,奶奶拿把笤帚在碨道里转三圈,然后把笤帚放到碨道旁边,再给笤帚上压块石头,石头上放一把刚磨出来的面,口里就念叨开了:

风气婆婆嫑刮了,   

我推碨,你哄孩儿。 

风气婆婆嫑刮了,

我推碨,你睡觉。

……

   ——《风气婆婆嫑刮了》

农业社会的时候,庄稼人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很是辛苦;驴滚碾子人推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那一把金豆一样珍贵的粮食,怎能让风给刮走了呢,真诚地诉求,表达着清涧河流域百姓对老天的信奉和依赖。

清涧河流域子民敬畏神灵,小孩夜哭,黄裱纸上写几句“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趁夜晚路上没有行人的时候悄悄地贴出去,等第二天天亮了,让行人看一看、念一念,以期孩子、大人能睡个安稳觉。

作者简历:

王淑玲,清涧县籍人。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公众号ID

梦回陕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