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的宝藏——《中国民间故事全书•邳州卷》后记

 文化佳园 2020-09-08

“绿柳才黄半未匀”,正是早春时节。如期编就《中国民间故事全书·邳州卷》,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心情很舒畅。说不尽的话题,又涌上笔端。

邳州,古称“下邳”。地处江苏北部,位于苏鲁交界。陇海铁路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穿南北。东近海滨城市连云港,西临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北控齐鲁,南蔽江淮”。总面积20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60万。市政府设立在运河镇。

邳州的“邳”字,颇为古奥,外地人往往认不得,读不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邳,奚仲之后,汤左相仲虺所封国。”奚仲是夏朝的“车正”,主管车马的长官。仲康时,奚仲受封薛地,迁都于邳。履癸之际,其裔孙费昌叛夏伐桀,废邳国号。商汤即位,奚仲后裔仲虺领封复建邳国,其时都城很大。所以,“邳”便用“丕”和“邑”(阝)这两个字所组成。“丕”,大;“邑”,城。“邳者,大邑也。”夏商封邳,为邳州建制之先河,掀开了邳州5000年的文明史。周改邳建徐,邳州为徐国所辖。秦置下邳县(公元前221年),是为邳州称县之始。至南北朝,下邳归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下邳县为邳州。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邳州为邳县。公元199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定名为邳州市。

邳州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夏禹有遗庙,殷商留废墟。周穆王会楚伐徐,徐偃王败走徐山。春秋风云变幻,晋吴会盟良壁地;战国烽烟弥漫,韩妇殉节青陵台。武原圯下,秦砖汉瓦,张良名传千古;王莽改制,光武中兴,刘秀兵进下邳。三国群雄逐鹿,马迹亭遗址犹在;两晋名士辈出,葛洪井旧貌尚存。南北对峙,石屋寺久经风雨;隋炀暴戾,大运河引以证明。李唐兴盛,薛仁贵征东屯兵马;赵宋衰颓,文天祥过境留遗篇。元定天下,兴化院残碑记盛概;明室清灭,麻鞭僧山呼尽愚忠。康乾盛世,陈肇宪为民请命;清廷腐败,捻军大战邳州城……境内古迹遍布,不胜枚举。大墩子遗址、寨山摩崖石刻与梁王城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鹅鸭城、九女墩和尤村汉墓等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邳州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岠峰独秀耸长空,艾山环抱藏神奇。大运河,百舸争流,风光无限;黄墩湖,碧波荡漾,渔歌唱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邳州这方水土,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杰俊彦,也积淀了丰赡的地方历史文化。据《邳州志》记载,清代以前,邳州共有42人、79部著作入选《二十四史》和《四库全书》。西汉翼奉精通律历,常引阴阳推论时政,多为元帝所采纳。南北朝时期,僧佑所撰《弘明集》、《释迦谱》等著作,是中国佛学的经典文献;到溉、到洽兄弟才华横溢,时人比作“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明代散曲家陈大声著述甚丰,教坊中称为“乐王”;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技艺绝伦,音乐家整理琵琶词曲引为滥觞。清代张文醇、黄奋基等人多有诗文传世,广为邳州形胜增辉。到了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邳州地方文化长足发展。民间戏曲“拉魂腔”发展成为“柳琴戏”,活跃于舞台,搬上了荧屏银幕。以农民画、民间剪纸为代表的邳州民间艺术,带着泥土的芳香,走出了家门,迈进了世界艺术殿堂。1992年,邳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悠久的历史,秀美的山川,不仅孕育了邳州的地方历史文化,也孕育了邳州民间文学。山山水水,都有美丽的传说;村村镇镇,亦有动人的故事。走进历史中的邳州,犹如走进阿里巴巴的那个宝库,里面应有尽有,令人喜形于色,耐人咀嚼把玩。尽管那传说中的岁月已经久远,故事中的人物早已飘然而逝,但细细听来或娓娓道来,还是那么熟稔,那么真切,似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近,挥之不去的眷恋。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摇篮。能够全面搜集和整理世代口头相传的故事,把无形变为有形,再将有形作以定型,使这笔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完整地保存下来,让人们在温情与敬意中汲取,于沉潜和深思中奋起,这是我们邳州民间文学工作者的美好夙愿,大家也一直在为之奔波着。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已故民间文艺家郭鹏就着手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并出版了《女八路夺枪》(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版)。1981年3月,邳州在徐州地区8个县(东海、赣榆尚属徐辖)中,首家成立了民间文学研究领导小组,其主要成员有郭鹏、高子亮、周伯之、曹昌慧、娄可树、戴启汉和陈百楼等人。1984年10月,民间文学研究领导小组更名为民间文学协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郭鹏任主席,周伯之、张士伦、李艾民任副主席。时有会员86人,理事11人,常务理事7人。1988年5月,民间文学协会进行换届选举,郭鹏任顾问,周伯之任主席,张士伦、李艾民任副主席,秘书长由李艾民兼任。时有会员173人,理事21人,常务理事9人。杨光正、张敬东等民间文学新秀当选为理事,崭露头角,经常在《山海经》、《乡土》等杂志发表作品。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广大民间文学爱好者在邳州民协的组织下,坚持业余,坚持采风,爬山涉水,走村串户,搜集了数百万字的原始资料,并整理出版了部分作品专集。这样,既弘扬了邳州地方历史文化,也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于组织编纂《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的工作要求,去年以来,邳州民协在1986年进行民间文学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深入挖掘,广泛征集新鲜材料,认真梳理库存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终于如期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邳州卷》的编纂任务。本卷共收入作品155篇,其中,神话10篇,传说56篇(历史传说13篇、山水传说24篇、动植物传说8篇、风俗传说11篇),故事73篇(世俗故事45篇、周七猴子的故事28篇),笑话16篇,总计近30万字。保持原创作品的面貌,保持地方文化的特色,标明讲述者、整理者以及流传地区、搜集时间。对作品中的方言土语尽量保留,不易明白的地方加以注释。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鼎力支持,参用了《邳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徐州民间文学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江苏卷》、《江苏文学50年·民间文学卷》和《民间文学》杂志、《乡土》杂志以及邳州民间文艺家出版的部分作品集,在此一并致以谢意。书中尚有不少讹错,也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邳州卷》,说到底,是一本地方民间故事选集。虽然挂一漏万,但它形象地反映了邳州的风土人情,反映了邳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同时,这本书也是研究邳州的历史、地理、民俗和语言的参考资料,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的乡土教材。成书之际,春意盎然,我们也由衷地祝愿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春天同行,永远拥抱春天。让明天的历史因我们今天的努力而更加辉煌灿烂!

(本文作者:周伯之  邳州民间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