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情美文:为母亲读书

 文化佳园 2020-09-08
亲不识字。我曾问过母亲不识字的感受,母亲说跟没有眼睛一样。说这话时我还是幻想满天飞的少年,识了几个字就手捧书本,无端闲愁,想象不出没有眼睛的黑是一种怎样的黑,大概如童年时代的一派混沌吧,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季羡林那篇《赋得永久的悔》,被文中那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怀深深震憾,放下书就胡思乱想起来:假如我至爱的母亲突然离去了,怎么办呢?悚然心惊,我不敢再想下去,生命如同金字塔,属于母亲的时光已过了大半,而铺在我面前的日子,比树叶还稠。
我开始为母亲读一些书,一些简单却能让母亲快乐的书。那个暑假,我给母亲读完了手头的一本《唐代小说选》,每天一篇,有时在院中的木香花下,有时在夜晚的灯下。唐代小说很美,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曲折情节,但一个个小故事都叙述得完整而动人,情境交融。母亲听得入了迷。她的专注倾听鼓动着我的表现欲,,我神气活现添枝加叶,尽力将故事讲得曲折些,母亲一会儿跟着笑,一会儿跟着叹气。这样过了一个暑假,母亲很开心,我再动笔写一些文字,语句通顺流畅多了。
后来几个假期,我又陆陆续续为母亲读完了秦汉神异和魏晋奇道。母亲迷信,她看电视剧《聊斋志异》,就真的相信深山老林里存在着狐精和神仙,为此我曾以无神论者姿态与她针缝相对无数次,但从那时起,我不再抨击她的迷信可笑,为什么非要强烈地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呢?对于老年人来说,只要于社会于别人无害,于自己的身体无损,就让她迷信着好了,相信深山里有狐仙,其实是件美好的事,总比对什么都不再相信的好。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管理一架一架期刊,那些快餐式的文字,读过即忘。遇上几篇比较有意思的,就留着,在某个星期天回家去,读给母亲听。有一次读青年作家鬼子的一篇《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讲一个偶然事件引起的家庭破裂,道德失衡以及对一个小女孩的影响,我一边读一边掉眼泪,母亲也落了泪,那一刻我深深感叹文学的魅力,它让一个读书女子和一位农妇一起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为母亲读书的时光,构成我生命中难忘的片断。在那种生俱来的心心相通外,阅读让我和母亲之间没有所谓代沟更没有半点隔膜。天生的多愁善感让我常常陷入灰色情绪之中,曾经不止一次有过丢下一切狂奔天涯的念头,但每每在下定决心的最后一刻里,回头,最放不下的是母亲,想到为母亲读书的快乐,亲情无限,我不能再任意而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