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玲老师八旬出书第三部《醉美夕阳》,后记谈心路历程

 文化佳园 2020-09-08

《醉美夕陽》是由2012至今年写作的文稿编辑而成的,是个人的第三本拙著,和《红燭春秋》、《杏壇春暖》组成我的人生三部曲。为什麽这样说呢? 因为《红燭春秋》记述了我70多年的人生历程,主要是写求学、工作以及退休后开办红烛书店的曲折坎坷、酸甜苦辣,它是同龄人共同际遇的真实写照。《杏壇春暖》主要记述的是从教期间师生的深厚感情和亲友情、故乡情、旅游的感受。从教近40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虽然我教的是小学和初中,培育这些祖国的花朵,我都像园丁一样悉心地培养呵护。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知识分子摘掉了臭老九的帽子,恢复了教师的荣誉和尊严,我从徐塘发电厂调入江苏省运河中学,不负众望,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把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发挥到极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学校增光添彩,给自己的红烛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退休之后,个人迈入老年人的行列,充分利用自己对书籍的热爱和理解,和老伴开办了红烛书店,在当时经商气候、资金、交通、通讯、人力等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把书店开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为邳州的文化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优质书刊、优惠价格、诚信服务享誉邳州。

回忆起来,我与许多同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历程,在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的情况下,但我在12岁和14岁时,竟能在村长和农会主席的推荐下到区里填写公粮单,到县里学习填写土地证,这要感恩丁如浩区长。初中毕业后,再次辍学务农,当代课教师三个月,晚上还兼教民校。在1956年3月,考入了小学师资训练班,后转入运河中学速师班学习一年。这要感谢戴老、王老、陈老等诸位恩师。在1957年8月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成为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

我先后在岔河小学、官湖小学、运河小学、运师附小、徐塘发电厂子弟学校、江苏省运河中学任教,多次获得表彰奖励。于1994年退休,开办了红烛书店,发挥余热,虽然忙碌,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我退休后的老年生活是充实的,我曾写了“时光易逝争朝夕,桑榆暮景细品味”的诗句勉励自己,并取“醉美夕陽”作为本书的名字是比较恰当的。

二女儿出国留学李芳既有天赋又有上进心,从一个小学美术教师自学考入高校美术系,毕业后又到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深造,毕业任教两年再到巴黎攻读油画艺术博士学位,成长为在巴黎画坛的青年艺术家。这对一个退休老教师的父亲来说是一个多么值得欣慰的事啊

和恩师、同学聚会每次聚会我都是发起人之一大顾村小学老同学聚会,庆祝百年校庆;参加邳中校庆,师生回访母校,在县城师生多次聚会,北京老同学来邳聚会,同学邀请我参加附小,运河中学师生的的多次聚会。《红燭春秋》首发式、《杏壇春暖》首发座谈会更是师生的大聚会、大团圆。

到祖国各地、国外旅游我和老伴一起旅游。从2007年以来,我们到北京,上海世博会,2011年到南京、扬州、连云港、北京、济南、日照, 2012年6月到厦门、武夷山,2013年10月到云南、贵州。2014年第一次到韩国首尔。

同年9月,到巴黎探亲旅游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在巴黎造访亲家,游览了巴黎的卢浮宫、香舍丽榭大街,凯旋门 、巴黎圣母院, 埃菲尔铁塔、蒙马特高地、凡尔赛宫遗址等。还到法国的克吕尼、小城古娄米尔,塞纳河畔会见多位法国朋友。

还随华人旅行社到比利时、荷兰、德国、卢森堡四国,返程时又游览了法国兰斯教堂,领略了异域风情。

2015年10月,我和老伴到南京和扬州探亲。第一次到刘表妹家走亲戚。表妹又和我们到扬州看望86岁高寿的二姨妈。

庆贺金婚2012年是我和老伴结婚50周年。50年前我们是名副其实的穷结婚,没有起码的物质条件,连新房还是借王校长的单人宿舍。老伴一直有拍婚纱照的愿望,在今天来说浪漫一下已不是青年人的专利,也是中老年人的愿望。我们拍了几十张照片,搞了一个金婚纪念册。

我被推选为侨眷代表。深深感受到侨眷的温暖。自2012年秋,邳州市委市政府举办海外人才故乡行活动,女儿李芳当选为海外人才联谊会副会长,市委统战部在每年春节前对侨眷进行一次慰问。2014年我被推选为侨眷代表,出席徐州市归侨侨眷第七次代表大会,邳州市侨办还为我订阅江苏省侨办刊物《华人时刊》,及时了解海内外人才的信息。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以后,我到2009年5月把回忆录写完,出版《红燭春秋》;2010年又开始整理近20年所写的文稿,在2012年8月出版《杏坛春暖》。从2011年学习用电脑写作,买了照相机,学习摄影。2015年底,我又学习上网、使用智能手机发微信。今年把近几年写的文稿编成《醉美夕陽》,作为年届八旬的纪念。

我有一个较大的“朋友圈”从少年时,我就有很好的人脉。从教后,和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地方干群,关系融洽。尤其是开了书店以后,和教育、文化、机关的读者以及南京、徐州、北京等地的书商也成了朋友。还和一些年长的和年轻的朋友成了“忘年交”。

我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家和万事兴这里要特别提到50多年甘苦共尝、始终不渝关心我、疼爱我、支持我、为我分忧解难的老伴。我们四个孩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大女儿李萍一家三口,她已经退休,儿子已在北京工作两年。二女儿李芳和先生巴特,在巴黎事业有成;三女儿杨翊和夫君都在邳州单位工作,儿子也在北京上班。儿子李杨亮一家三口,他是一名教师,儿子是高二学生。他们四家都安居乐业,作为父母我们很欣慰。

孩子们都很孝顺在外地的大女儿只要有时间就来看望我们。二女儿经常来电、发微信嘘寒问暖,一般两年回来一次。三女儿和儿子都和我们住的很近,经常来看望我们,我们有事,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不论逢年过节还是平时,吃的穿的用的都送。在北京工作的外孙虽然年轻只要回来也都带礼物看望我们。

总之,我们时刻感受到老年的健康幸福,“霜叶红于二月花,最美莫过夕阳红”在《醉美夕陽》出版之际,我要感谢年届九旬的恩师戴启汉先生,为我题赠一首七律,并赐墨宝;感谢在百忙之中作序的忘年交徐景洲老师;感谢为本书题签的老同学董亚民先生。感谢认真阅读文稿的老同学顾大勋先生;感谢抱恙阅读文稿的苏彦标先生。感谢帮助摄影的东方数码摄影,复印文稿的府前文印社,精心承印的新颖印刷厂和惠赐诗文的朋友。不足之处,请诸位不吝赐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