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琵琶演奏大师汤应曾传奇(17):一枝梅削发当尼姑 蒋舢琼千里寻师弟

 文化佳园 2020-09-08

时间:明·崇祯八年

地点:石楠村·开封

一枝梅看蒋舢琼对汤应曾一往深情,急于要到开封去,她了解她的心情,象汤应曾这样有情有意的男子,值得舢琼托付终身。应曾请假回邳州看望母亲,然后到陈州看望师父、师姐,没有特殊原因,他不会失信的。想到这里,她对舢琼说:“咱们到开封不如先到邳州,到邳州看应曾在不在家,即使应曾不在家,她娘也知道他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再者,你也应该到邳州看看应曾的娘。当年你爷爷在徐州开琵琶学馆,应曾的娘我见过几面,那时我太小,什么模样已记不清了。当时和你爹学琵琶的我记得有三个女孩,谁是应曾的娘,我想不起来了。二十多年过去了,见了面怕认不出来了。”

蒋舢琼心急如火,她再也呆不下去了,她跑到梨园,请来胡头给她看家,第二天一早,她和一枝梅、春红便上了路。

这时已近年关,大地显得很萧条,西北风一个劲的吹着,接着下了一场大雪。为了尽快赶路,在陈州花了十五两银子,雇了三辆车子。早晨还好走,每到中午,路上的雪化了,车子光在路上打滑。一枝梅看舢琼心急,路上不敢停留,每天一早赶路,晚上太阳落山才找家旅馆休息。走了十天,才赶到石楠村。

汤应曾临走时,怕娘寂寞,便把舅家的表妹雪花叫来给娘作伴。李夫妮和雪花正坐在屋里说话,突然从外走进三位女的来,李夫妮问:“你们找谁?”

一枝梅根本认不出她来,便自报家门地说:“您在徐州学琵琶时,蒋地人家中有一位小女孩,你还记得吗?”

“记得,师父有一个外甥女。”

“什么外甥女,我也是他老人家的徒弟。”说到这里一指蒋舢琼说:“这位是师兄蒋山人的令爱蒋舢琼,另一位是丫环春红。”

蒋舢琼忙给李夫妮施了礼:“舢琼见过师姑。”

李夫妮忙叫雪花搬几个小凳子,叫他们坐下。李夫妮问一枝梅:“你说你也是师父的徒弟,我记得我到师父家玩时,他家没有小徒弟,只有他妹妹带一个小孩,名叫笑寒。!”

“我就是笑寒。”

“那笑寒不是师父的外甥女吗?你当时叫师父舅舅,怎么变成了徒弟?”

一枝梅便把自己的家世向李夫妮说了一遍。

“我的大师妹,那时你还小,我们几位到师父家去玩,还逗你,哪知你变化这么大!”

“变老了,变丑了。”

“不是变丑了,是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李夫妮光顾和一枝梅说话,冷落了蒋舢琼,便转过脸来对她说:“舢琼,应曾回来对我讲,他在学艺期间,多亏了你照顾他。他对我说,这世上最疼他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你。”

一句话,把蒋舢琼说红了脸,她问:“师姑,师弟在商丘对梅师姑讲,在假期间,从您这里就到陈州去,他没去,到哪里去了?”

“他原来是这么安排的,在家中他只住了十天就准备到陈州去探望他师父,正收拾东西要上路之时,王爷派师爷来,叫他立即回王爷府,我也不知出了什么事,随师爷走了。”

一枝梅接上了话:“怪不得呢,在商丘跟我说的好好的,叫我先到陈州,然后他去看师父,我和舢琼在陈州等他一个多月,没见人才赶到这里。”

李夫妮听一枝梅这么一说,便问舢琼:“师哥还好吧?”

李夫妮的一句话,把舢琼的眼泪给说出来了:“师姑,我爹已作古了。”

李夫妮吃了一惊:“什么病,这么快就仙逝了?”

“是他当年练《楚汉》留下的老伤复发,没有法子治了。”

“舢琼,人活百岁总是要死的,别太难过了,师哥走了,还有师姑疼你,你们娘仨就别走了,住在这里给我作伴。”

一枝梅听李夫妮这么说,便对她说:“师姐,还是让我和舢琼到开封去一趟,应曾与舢琼见了面,把话说透,然后叫舢琼永远陪着你。我到大相国寺还有一个愿要还。舢琼,你说呢?”

蒋舢琼当然想到开封去,但她不好明说,就说:“两个师姑的话,我不知听谁的好。”

“两个师姑的话你都不要听,我到开封去,你留陈州。”一枝梅故意这么说。

李夫妮知道舢琼暗恋着应曾,要见到应曾的心情很迫切,就说:“你俩还是作伴到开封去吧,但要在这住几天,休息一下再走。”

一枝梅和蒋舢琼在这里住了三天,就要上路,李夫妮对一枝梅说:“这千里迢迢,你三位均为女流,我派俺哥送送你们吧。”

“不用了,王爷给应曾开的关防,还在我这里,路上出了事,找当地的官就行了。”

她们三位赶到开封时,已是大年除夕,整个开封府,家家张灯,户户挂彩,她们找了一个名叫“安居”的小旅馆住了下来。一枝梅对蒋舢琼说:“咱们没有熟人,进不了王爷府,应曾又不知咱来到开封,先住下来,慢慢打听。”

“我听师姑的。”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各个店铺都关了门,她们三个人,就到大相国寺去进香还愿。

开封的大相国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的住宅。北齐天保六年,在此修建国寺。唐延和元年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乃赐名大相国寺,并御书题额。相国寺占地五百亩。有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高数丈,是开封的最大建筑,寺内有藏经楼,东西廊房,黄绿琉璃瓦覆盖,殿与月台周围供以白石栏杆,八角琉璃殿中央高亭耸起,四周游廊附围,顶盖琉璃瓦件,翼角皆悬铃铎,钟楼内存宋代巨钟一口,高丈许、重万斤。院内古柏苍翠。

这大年初一,进香的、还愿的、游人如织。一枝梅叫春红买了三把香,在院内铜香炉里点上香,磕了头,还了愿,便回到旅馆。一枝梅对春红说:“你到王爷府前,对出出进进的人打听一下应曾的消息。”

春红连连去了五天,均未打听到应曾的消息。

蒋舢琼在旅馆中如坐针毡。第六天的上午,她对一枝梅说:“师姑,您在旅馆休息,我到街上走走。”

“你去吧,早去早回。”

蒋舢琼心中烦燥,出了旅馆门无目的地走着。这开封府在宋朝时,曾是皇都之地,名胜极多,她无心去观赏名胜,顺着一条大街,向南慢慢地走着。走了三个时辰,来到城南,在路西边有一座小庙,门楣上刻有“清水庵”三字。舢琼知道这是一座尼姑庙,她便信步走进这尼姑庙。清水庵为一进小庙,正面是大雄宝殿,两侧建有斋堂、大寮、念经堂、方丈室、院内有铜香炉,炉内正燃着香,方丈室里一些尼姑正盘腿打坐,听一老尼在讲经。这老尼看起来已有七十多岁。讲经讲了一个时辰,便休息了,其中一位中年尼姑对老尼说:“师太,您从邳州这么远的地方来到开封,实在不容易,听说您琵琶弹的好,您老能给我们弹一曲吗?”

蒋舢琼听完她讲经,就准备回去,听说她会弹琵琶,便停下来听她的琵琶曲。

老尼从一小尼手中接过琵琶,调了调气息,定了一下弦音就弹了起来。

一开始,舢琼没听出是什么曲子,慢慢地感到这个曲子很熟悉。她想了想,记起来了,师弟汤应曾给她弹过这个曲子。当时她问应曾:“这是什么曲子?”

应曾对她说:“这个曲子名叫《寄情》。”

“谁教给你的?”

“是一位师太尼姑教娘的,娘又教给了我。”

“尼姑也会弹琵琶?”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这佛教之中藏龙卧虎,有不少有才华的人溶于佛教之中。我娘是这位师太的俗家弟子,她才教给了娘。”

“那师太在哪里?”

“在邳州瑞香寺。”

蒋舢琼回忆到这里,刚才听那中年尼姑讲她从邳州来,难道她是邳州瑞香寺的老尼?我得打听一下。

一曲已了,众尼姑齐声喝彩。老尼说:“人老了,气息不足,手指僵硬,又多年不弹,弹的不尽人意。”

中年尼姑说:“大家去念经堂念经,叫师太休息一下。”

从尼姑散去。

蒋舢琼走向前去,对老尼姑施了个礼说:“小女蒋舢琼见过师太。”

“姑娘有何事,请讲。”

“刚才您弹的曲子可是《寄情》?”
老尼姑暗自吃惊,这个曲子是她自己编谱的,只教给了李夫妮,这位姑娘如何知道?便对她说:“是

啊,不知姑娘如何知道我弹的是《寄情》?”

“请问师太是哪里人?”

“家住邳州。”

“在哪座仙庙修行?”

“瑞香寺。姑娘听何人弹奏此曲?”

“我师弟会弹此曲。”

“你师弟是谁?”

“我师弟叫汤应曾,你可知道?”

“不知道。”

“他娘叫李夫妮,你知道吧?”

“李夫妮,那可是我的俗家弟子,《寄情》这部曲子只有我和夫妮会弹,你的师弟是夫妮的孩子,那么就是夫妮教的。你称夫妮的儿子为师弟,你跟夫妮学弹琵琶?”

“不是,是应曾跟我爹学弹琵琶。”

“你爹是谁?”

“我爹叫蒋山人。”

“你是蒋山人的女儿,你还真得叫我师太,——你爹是我的师侄,你爷爷蒋地人和我是一个师父的。你不在陈州住,到开封干啥的?”

“我和师姑在大相国寺进香的。”

“你们住在那里?”

“住在安居旅馆。”

你道此人是谁,她就是在邳州宿羊山救李夫妮娘俩的广济师太。广济师太对那中年尼姑说:“静空,你把她娘俩接到我这里,和我作个伴,我一个人住怪孤单的。”

静空尼姑说:“只要这位施主同意,搬进来就是,我这里吃住都方便。”

“不要去接,我回去和师姑说一声,搬过来陪师太。”

蒋舢琼回到安居旅馆,和一枝梅一说,一枝梅特别高兴,她自被应曾从淑女楼赎出来,就想入佛门,苦于没有人介绍,这位师太是师父的师妹,也就是她的师姑,由她介绍入佛门就省心了。娘儿仨个当天就搬进了清水庵。

为了迎接她三位,静空叫斋堂多加了两个菜。吃过晚饭,祖孙仨人开始聊天。

舢琼问她:“师太,您老在瑞香寺,为什么到这里来讲经?”

“佛教是互通的,邳州的瑞香寺原主持至远就是从清水庵去的。这清水庵的主持刚刚圆寂,静空升为主持,是她请我来讲经的。”

“师太怎么认识我爹的?”

“你爹我不认识,但我和你爷爷是一个师父,他的孩子我虽然没见过,但听说过。”

“师太,您怎么当的尼姑?”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广济讲了她的身世。

广济师太,俗名程素贞,从小住在京城,父程远潜任礼部尚书。程素贞从小爱弹琵琶。当时京城琵琶大师岳奉朝,誉满神州,人称第一琵琶手。程远潜便叫她拜在岳奉朝门下学弹琵琶。这时岳奉朝已收两个徒弟,一个是京城的徐小妹,她是大将徐达的后人,一个是中原陈州的蒋地人。他们三位,程素贞年纪最小,只有六岁,蒋地人十六岁,徐小妹十岁。程素贞入学时,蒋地人已经基本学成,他经常代师授徒,由他来教他的两个小师妹。徐小妹学的很刻苦,程素贞天赋很好,两人不差上下。

程素贞学艺五年,师父便叫蒋地人换弦练《楚汉》这个曲子。岳奉朝对他说:“琵琶换弦弹《楚汉》,是琵琶中的最强音,声震十里,不到成年人是不能练的。弹这个曲子,不能心急,‘三年磨一曲’就是指换弦弹《楚汉》,我也多年未弹了,你们三位用棉花把耳朵堵上,我弹一遍你们听听。”说着,便弹了起来。一曲弹完,伤了元气,他脸色发黄、浑身是汗,接着便病倒了。在病中,他仍叫蒋地人练换弦弹《楚汉》。三年过去了,蒋地人的换弦《楚汉》也弹成了。岳奉朝在病中听了他的换弦琵琶曲,只说了一句:“这个曲子有传人了!”便逝去了。蒋地人回到陈州,徐小妹留在京城。从此,在琵琶界有南蒋北徐之说,也有蒋刚徐柔之称。

广济师太讲到这里,停了下来,一枝梅问她:“师姑,您老是怎么入的佛门?”

“这话也得从头说起。”师太就讲了她的身世,“我父亲在皇宫为官,得罪一位受宠的太监,这位太监参了爹一本,爹被削职,赶出京城。爹爹带着妻子、女儿回到老家邳州。到老家不到一年,父母双双去世。父母去世,我无法生活,我这位罪官之女,无人收留,多亏了宿羊山瑞香寺里的至远主持,收留了我。从此我便坠入佛门。

广济师太讲完了她的身世,一枝梅也把自己的身世向广济师姑说了一遍,然后对她说:“我也是犯官之女,师姑救救我,我也要削发为尼!

“这佛门不是想入就入的,那必须六根清净,斩断世上的一切情丝。”

“师姑,我爹生死未卜,哥哥不知流落何方,进入佛门,戴罪修行,我决心已下,这事只有师姑您才能救我。”

广济师太想了想说:“好吧,我佛慈悲,就收下你吧,等我讲完经,你跟我回瑞香寺再削发为尼吧。”

一枝梅听后,心中十分高兴,当即给师姑磕了头,对她说:“还有一事请师姑帮忙,我师侄汤应曾被王爷朱恭枵召进王爷府当乐师,你和静空主持讲一下,叫她到王爷府给应曾传个话,就说他师姐蒋舢琼来找他,住在清水庵,他姐弟好见一面。”

“这有何难,我听说朱恭枵的女儿朱静娘是静空的俗家弟子,我明天叫她去打听。”

第二天,静空回来对一枝梅和蒋舢琼讲:“王爷看中一民女,把她抬进王爷府,这女子性情刚烈,不吃不喝等死,为了逗这位民女欢笑,把正在探亲的琵琶师汤应曾招来,给她弹琵琶。汤乐师一听,拒弹琵琶,王爷一气,便要杀他,多亏了王爷的女儿朱静娘讲情,才免于一死。后来湖南都督王崇古奉命赴边关,要到张掖、酒泉扫平边界鞑靼,路经开封拜见朱恭枵,把汤应曾带走了。”

蒋舢琼听到这一消息,如五雷轰顶,当场昏了过去。

师太广济忙走向前,掐她的人中穴说:“这情是命,命是情,一般人难以割舍。”好一会,蒋舢琼才苏醒过来。

一枝梅对广济师太说:“舢琼把自己的一切一切都寄托在应曾身上,她爹作古不久,她奔邳州、到开封,就是为寻找师弟汤应曾,如今应曾又随军到了边塞,她怎么不伤心。”

“这张掖、酒泉远在咱中国的西北,属甘肃所辖,乃边陲之地,据说那里寸草不生,砂砺遍地,人烟稀少,一些夷蛮之邦,经常进行骚扰。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回来。”

舢琼哭着对师太讲:“我要到甘肃去寻应曾。”

“你一位弱女子,这万里之遥,如何去得。再说,这世道险恶,土匪多如牛毛,万万去不得。”

“师太,您老不要劝我,寻找师弟,我决心已下,今天我就上路。”

一枝梅了解舢琼的心情,忽然想起一件事,忙从怀中掏出一道关防来,递给她说:“这是应曾回家探母之时,王爷给他开的一道关防,你拿着它,路上遇到困难事,也许能帮你一把。”

蒋舢琼把关防揣入怀中,对师太说:“师太,师姑李夫妮还不知道应曾随军到了边塞,您抽空去看看她。”说到这里,她转过脸对一枝梅说:“师姑,我跟您时间不长,但情投意合,您入了佛门,我就无法孝敬您了,您要好自为之。”说完跪下给她俩磕了头,收拾一下衣物,背起琵琶就要去寻找师弟汤应曾。

(本文作者:张士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