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抢救古村历史是时代责任—《源远流长话依宿》序(作者:朱广生)

 文化佳园 2020-09-08

修史以继往,继往以开来。朱思强同志在依宿东、西两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的支持下而主编的《源远流长话依宿》,历时两年,工程告竣,送我一阅,并嘱为序。余不治史,亦不擅文,应之难当,却之不恭,故而不计脑钝笔拙,勉强为之,忝列卷后。

拜读书稿,深感历史久远而脉络清晰,内容纷繁而编排有序,特别是“古村风云”、“古村风物”、“古村文苑”、“古村人物”,语言通爽,文笔流畅,令人开卷而爱不释手,闭目而回味无穷,其爱乡念土之心,怀旧望新之意,敬仰先贤、崇敬英烈之情,激盪洋溢於字里行间。

人生有家,家居有所,人聚而居,遂成村落。村落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的细胞,执政的基石。一个小小的村落映照着社会演进的缩影,镶嵌着时代变迁的印记。伟人毛泽东主席1964年说过:“研究现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村史,从研究最基层的历史———家史、村史的微观入手,这是进而研究整个宏观历史的基础。”足见家史、村史对研究现代史的重要。古往今来,国有史、家有谱、府县有方志,史、志、谱者,考世系、载治乱、记兴衰、传风化也。国之史书典籍博大,但未必尽录其详,故以府县之志以补之;府县之志较国史周详,但未必尽载其细,故以闾(25户)志、家谱以补之。盛世修史、治臣补志、贤达续谱,自古以来皆属善举。故炎黄子孙世代相袭,致使吾中华民族传统的良习美德得以传承弘扬,经久不衰。

《源远流长话依宿》不是小说或演义,不是作者的主观臆想和凭空编造,而是严格遵照史实、史料而写出的实实在在的历史,其难度可谓大矣!两年来,朱思强和他的同事们怀着酷爱家乡、传承文明、追索往昔、启迪未来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如饥似渴地搜集史料、查阅典籍,不厌其烦地跋涉外调、拜访乡老,求证历史事实、考察遗迹遗址、体悟民情民俗,广录博採、审慎取舍、拾零整合、苦心编排,伏案纂写。初稿写成,又反复研讨,广泛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就是这样,他们用赤诚、智慧、汗水和心血为依宿人成就了这份宝贵精神财富:她是守望乡土者的一份自信和骄傲;她是远走他乡的依宿人解读家乡、回望故土的特殊礼物;她是后辈缅怀先人、寻根觅祖的重要依据;也是文史工作者研究这片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历史及人文景观、风俗民情的重要资料。

古老而现代的邳州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在这场大变革中,将有许多事物正在势不可挡地诞生和降临,也有许多事物正在无可逆转地衰落或泯灭。随着城镇化的快速进展,无数村落的命运正面临着惊人的转折———有的村庄被冷落、被遗弃,仅剩一片破院陋室、残垣断壁;有的村庄裹入城市的“水泥森林”,变得面目全非;更有的村庄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连根拔,彻底消失———鉴于此,抢修“村史”、“村志”,保留村落的人根和文脉十分紧迫,特别重要。就这一点而论,依宿村率先作了有益的尝试。殷盼二年、三年或五年之后,邳州第一部体例更规范,内容更丰富,史料更翔实,存史、资治价值更高的“村史”、“村志”问世!期望古老、文明、英雄的依宿继续走在前面!

朱广生

2015年4月中旬初稿

2015年6月30日二稿

2015年7月2日再酌

注:朱广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任邳县副县长,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任徐州市农校校长。

朱县长已于不久前不幸去世。在邳州,朱县长素有平民县长美誉,百姓有口皆碑,特别在文化界,更是良师益友,深孚众望,留下许多美谈,而他逝世前还在病榻上为一位老年文化工作者的民间文化专著撰写序言,令人为之动容与深深感佩。在此,谨发表朱县长为《源远流长话依宿》一书所写的序言以作纪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