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情美文:父亲和他的鹌鹑(作者:刘同泰)

 文化佳园 2020-09-08

     父亲没有别的喜好,一辈子就喜欢喂鸟,喜欢喂一种叫鹌鹑的野鸟。为此,家务负重的母亲没少和父亲吵架。可他总是我行我素,该怎么喂还是怎么喂。虽然母亲很是生气,可我们还是很开心,因为逮鹌鹑,训鹌鹑,咬鹌鹑——父亲称斗鹌鹑叫咬鹌鹑——的过程确实很好玩。

    先来说说逮鹌鹑鹌鹑是一种比较温存的鸟,擅长走而不擅长飞,走起来特别快,“飞快”的意思大概就是说这种鸟的吧,我想。然而,一遇到人,它就会蹲在地上一动不动,这时,你只要围着它转圈跑,由大圈缩成小圈,最后,当接近它时,你就可以手到擒来地逮住它。它也不作反抗,温顺地躺在你的手心里,乖乖的,甚是可爱。据说是因为此时鹌鹑的眼“离”了,大概是迷糊了吧,尚不可知。

    父亲他们是从来不徒手逮鹌鹑的。他们会在凌晨,用自己织的一种网,围成一个圈,他们管这种网圈叫“场”,场留有一个小门,用树枝或青草遮掩着,在场里放有一只驯养好的成年雌鹌鹑,人躲在场外不远的沟里或草丛中,吹起哨子——这是一种特制的哨子,是在银杏核上磨个小孔,把核里的瓤挑出来,安在一节高粱秸里面,插上鹅毛筒,一吹,就会发出和雄鹌鹑一模一样的声音——“追追,追追”。这时,放在场里的雌鹌鹑也会叫起来,“呵嚓,呵嚓”,是雌鹌鹑求偶的信息。与此同时,场外的雄鹌鹑就会不约而同地叫起来,“追追,追追”。“追追——呵嚓”,“追追——呵嚓”,此起彼伏,煞是热闹。这时,雄鹌鹑就会争先恐后地向场里遛,寻找他们的爱情去了。天亮之前,父亲他们就会把场门封上,把鹌鹑一网打尽。一般有三只五只,十只八只。听父亲说,最多一次竟捕到过五十多只呢。

    再来说说养鹌鹑他们会把逮到的雌鹌鹑放了——有时候雌鹌鹑也会误投罗网——如果小孩要着玩,他们也会给你一只的。雄的就拿回家去驯养,准备咬鹌鹑时用。那时生活都不太好,鸡蛋是奢侈品,可父亲总是舍不得吃,他把鸡蛋煮熟,把鸡蛋黄掺在去皮的小米(谷子)里,喂他的鹌鹑。一天数次,不厌其烦。

    驯鹌鹑是相当麻烦的,一是要驯放在场里的当“托”的雌鹌鹑,他们也称这种鹌鹑叫“嚓”。每天夜里,要把“嚓”放在席篓子里,周围塞满棉花,再放盏点亮的灯照着,“嚓”又渴又热,真是难受极了。等到午宁头(黎明前),把嚓放在场里,嚓吸着新鲜的空气,饮着晨露,听着“追追”的呼唤,她陶醉在爱的沉醉中,她拼命地叫着,“呵嚓,呵嚓”,婉转而动人。

    另一种驯的是留做咬时用的雄鹌鹑,方法是要把鹌鹑时时握在手里,亲和使之失去胆怯,父亲称这种驯法叫做把鹌鹑。把的时候还要时不时给鹌鹑理理羽毛,展展双翅,抻抻腿什么的。总之,要使它全身各个部位都能得到锻炼,使之结实,有力,才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最热闹的还是咬鹌鹑,咬鹌鹑才是逮鹌鹑、训鹌鹑的真正目的。咬鹌鹑的活动,在我的邳北老家是常见的,父亲在这个小圈子里稍有名气。

    他们通常是在一间空屋子里,在地上铺着草席,席上再铺着棉被,被子上放着褶子圈——一种用高粱秸做的囤粮食用的家具,各自把鹌鹑袖在手里,主家这时在褶子圈里撒上几粒小米,然后便把自己的鹌鹑先放进褶子圈中,“擂主”鹌鹑就会拼命地觅起食来,与此同时,挑战方也把自己的鹌鹑放到褶子圈里,这时,又饥又渴的鹌鹑们为了抢到几颗米粒,一场撕杀就展开了。嘴啄,脚蹬,头拱,翅扇,颈别,招招厉害。得胜者,自在觅食;失败者,扬长而去飞走了,主人也不再追赶。俗话说“咬败的鹌鹑斗败的鸡”就是这个理。有时遇到气性大的鹌鹑,它会当场昏厥,甚至会绝气而亡。还真有点“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味道呢。

    听父亲说,这样的鹌鹑并不是一般的鹌鹑,它们分别叫天罗、地网。天罗,是雌鹌鹑与云雀(叫天子)交配而孵出的,头上有三根白羽毛;地网,是雌鹌鹑与寒麦子——俗称鸡离子,是一种和鹌鹑差不多的鸟——交配而孵出的,爪子有后蹬——即有四只趾。然而,这只是口口相传,至今没有人真的见到过。

    小的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到野外去逮鹌鹑,挤在昏暗的屋子里看咬鹌鹑,那种惬意和快乐是难以言表的。如今,蜗居于城市这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里,再也难得一见那乡间的野趣了。魂牵梦绕的老家,何时才能再去看父亲和他的老友们咬鹌鹑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