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轶事:米芾知淮阳军(邳州)的故事(程荣华)

 文化佳园 2020-09-08

在中国历史上,“军”曾为行政区划的名称,置于北宋年间。《宋史·地理志》:置全国为十八路,下设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下邳为淮阳军,领有下邳(含今睢宁县境)和宿迁二县。淮阳军与州同级,先后隶属于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治所在下邳城(遗址在今睢宁县古邳镇)。淮阳军作为北宋行政区域,历太宗至徽宗诸朝,为时143年。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其地入金,淮阳军复改邳州。知淮阳军事者,史志可稽,凡十二人,米芾居最后。

据《宋史》本传:米芾,字元章,徽宗大观初年,由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在任一年,卒于任所,留下许多佳话,至今邳睢地区传诵不已。

从城隍到忠佑王

文人学士出身的米芾,“为文奇险,特妙于翰墨”,受到宋徽宗赵佶的赏识,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米芾为政自然有别于历代官场俚俗之辈,他在知淮阳军任上,“用文雅为治,尚礼教,祛淫祀”(《宋史》本传)。也就是说,他以文教礼乐治民,废除不合礼制的祭祀,而对于礼制规定的祭祀,比如城隍,却是崇奉有加,丝毫也不马虎的。

城隍本指城墙和护城河,或专指护城河。《礼记·郊特牲》有“祭坊与水庸”,城即坊,隍即水庸(沟),后遂附会水庸为守护城池之神,称城隍。唐代始令天下通祀城隍,至宋代奉祀城隍极为盛行。邳州城隍庙即始建于唐代,毁于兵事,米芾知淮阳军时,将重建城隍庙列为第一要务。委派手下马宥督办,鸠工庀材,土木兴作,数月而工成。撰书碑文与楹联,米芾自是当仁不让,殿堂联语曰:“你来拜我我已知道/我且问你你可明白”,横额“扪心自问”。大门楹联曰:“明明白白贫富均归气数/是是非非刑赏早定权衡”。城隍庙坐落在东关外,规制为场院二进,正殿五间,飞檐兽脊,厢房东西各三间,大门三间,门前为广场,广场前有戏楼,院墙外环植松柏。远远望去,门观邃严,栋宇丹垩,宏伟壮丽。城隍庙侧,同时建有一座土地庙,相传联语也是米芾撰书,曰:“别看我庙小神小要做恶瞧瞧/那怕他力大势大乱胡为试试”。土地庙是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或称土地菩萨,掌管某个地方,大致相当于人世间守土一方的小吏。庙小神也小,却敢于向恶人和恶势力宣战。若无一身正气,岂能如此无畏?这副联语既是土地神的宣言书,也应是撰书者品格的真实写照。

不知是操劳过度,心力交瘁,抑或命运的安排,在城隍庙和土地庙竣工之后,一夕,米芾无疾而终,享年五十有七。

米芾在任一年而终于任所,为时可谓短矣。然而政绩颇著,士民怀念不已。传言他的魂灵未曾离去,依旧在阴间任“城隍”之职,忠诚地守护着淮阳军。在士民心目中,城隍就是米芾的化身,城隍庙从此不叫城隍庙,而称“行台”(按行台乃为旧时地方大吏官署与住所之称谓)。

佳话传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徽宗赵佶为失去一位贤臣而深感痛惜,也为米芾化身城隍受到士民拥戴而高兴,决定为他加官晋级,诏封淮阳军城隍为“忠佑王”。“忠佑”二字是对米芾上忠于君,下佑子民的德政的认定与褒奖。生为知军,死后封王,设若九泉有知,米芾定会感到欣慰。邳志记载城隍封爵:府城隍封公爵,州封侯爵,县封伯爵,而邳州封忠佑王不知何故。显然是未曾注意到邳州城隍曾经受到特殊厚爱的缘故。

忠佑王出巡盛况

城隍受封忠佑王的诏令传至淮阳军,士民无不欢呼雀跃。于是不惜重金延聘能匠,用香檀木为之雕像,著龙袍,戴王冠,俨然米芾复生。百姓抬着龙袍王冠的忠佑王雕像巡行大街小巷,谓之“夸官亮职”。

受封忠佑王的城隍老爷,相传托梦给庙里的主持道士,每年清明节和十月初一(旧时鬼节)都要出巡一次,亲自到村镇上看一看,以示对子民的关心和对孤魂野鬼的监管。此后,这种仪式,在邳州旧城(今睢宁古邳镇)和新城(今邳州邳城镇)每年都要举行,相沿成习,称作“城隍出巡”。城隍出巡的最末一次是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清明节,旧城百岁老人犹记当年城隍出巡的盛况。

城隍老爷(忠佑王)被请出“行台”,换上新的龙袍朝靴,头戴王冠,乘坐八抬大轿。炮响三声,起轿动身。轿侧一人高擎驾伞,判官在前,鬼使随从。前头依次是全副执事,金瓜,钺斧、朝天蹬(非王位者不得有此三件),刀、枪、鞭戟、镋镰、马叉,肃静、回避牌,青龙、飞虎旗,手持黑红棍的大力士(两对),头戴高帽子的喝道士(两对),等等。轿后头还有“水火挑子”,备有毛巾、脸盆,供城隍老爷下轿休息洗手净面使用。行进途中,鸣锣开道,鼓乐喧天。料想米芾生前知淮阳军时巡行视察,也不会有如此气派和排场。家家户户门前燃起一炉香,沿途香烟缭绕,士民虔诚肃立。由城隍庙(旧城东关外)行至财神阁落轿,让城隍老爷稍事休息,然后再起轿前行,直至羊山后西门外,落轿焚香,停留一刻,以示城隍老爷眺望城郊,察看民间年景,赐福子民。最后燃炮三响,转回行台,巡行礼成。

城隍出巡的习俗在邳州流行数百年,城隍庙几度重修,历宋元明清诸朝,香火久盛不衰。邳州人民以此寄托感怀与敬仰之情。可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里的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只是米芾的墨迹不曾保留至今,惜哉!据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重修城隍庙记》记载:“视其旧上栋有刻朱书八分,曰:‘大观丁亥岁(即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米芾守淮阳军,邦人马宥建’,则元章所书,是时名淮阳军也。”彼时米芾墨迹犹存乎城隍庙栋梁之上,距米芾知淮阳军184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