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往事:那年,那冰棍……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  翟鹏程)

        第一次吃冰棍,是我六岁那年,母亲领着我步行去赶集卖鸡蛋,镇上集贸市场离我家大约二、三公里,等到我们走到市场,已是中午时分,又累又渴,母亲就从裤兜里拿出了一个很皱的手帕,卷了好几层,拿出了分币,给我买了一块冰棍,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这世上竟有如此降暑的美味……

         以后只要母亲去赶集卖鸡蛋,我都要跟着去……

          当时的农村,没有冰箱,卖冰棍的都是骑着自行车,是那种老式牛角把大金鹿牌的,后面带个木箱,里面装满冰棍,到了麦口或秋收时节,就穿梭在田野的每一条羊肠小道上,大人们农忙累了,就买块冰棍降降温,歇一会……

          后来我上了小学,每逢夏天,学校门口总是有几个卖冰棍的,中午放午学,同学们第一时间就到学校门口,有钱的买块冰棍,没钱的就站在一边看着,嘴里流着口水。当时我本家小叔和我一班,我俩关系好,只要他一买冰棍,就叫上我,让我咬一小口,多了不行,等我有钱买冰棍时,也让他咬一小口,这也许就是儿童之间的礼尚往来吧!

        在我的记忆里,那会的人民币最大的面值是十元一张的,冰棍二分钱一块,小麦两毛钱一斤,一年级的学杂费才两块钱……总之一句话就是那会的钱硬,学生时代,根本没有零花钱,只有等到过年时给家里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磕头拜年,才能得到几分、几毛钱的磕头钱,然后攒起来,不舍得花,只有在必要时,拿出几分钱买小零食或者冰棍吃……后来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一个卖冰棍的为了“促销”,出了一个损招: 鼓励学生从家偷鸡蛋来换冰棍,(当时的鸡蛋8分钱一个,冰棍2分钱一块)一个鸡蛋只能换两块,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个个踊跃参加,热情极高,那位冰棍商人也收入颇丰。当时的我虽然小,并没有失去理智,也没有从家里偷鸡蛋,因为我知道我家后面有一位孤寡老人——我本家的大奶奶,她门口有一个柴禾跺子,家里养了几只母鸡,每天都能看到母鸡“呵呵哒,呵呵哒”的从柴禾跺子下来,我每次放学回来第一时间就奔那柴禾跺子,拿了鸡蛋就跑回家里,第二天到学校换冰棍吃……但是好景不长,学生偷鸡蛋换冰棍的事情被我们校长知道了,从此以后,卖冰棍的只要一来,校长就亲自撵走。

         现在只要想起这事,仍然觉得好笑,但是心里也有几分愧疚:我本家的那位大奶奶已去世近三十年了,她家门口柴禾跺里的鸡蛋被我拿走不少,但是在当时那可是她的日常收入啊……

         现在无论超市还是小卖店,避暑降温的冰棍依然占据着市场,不过名字已更新:叫冰淇淋或者雪糕,品种琳琅满目,口味繁多,但是这些都不是我的最爱,唯独对现在的“老冰棍”情有独钟,因为“老冰棍”还是当年那传统的味道,它能带我走进童年,走进学生时代:  当年我和本家小叔吃冰棍时他咬一口,我咬一口的礼尚往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