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老街纪事(40):西大汪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赵成海)

    那时,我坐在老家门口就能看到八小的教室,中间只隔了一片菜园地和那口大汪!

   现在,八小楼高了,但当年的菜地住满了人家,那口汪也垫平了,我站在老家的平房顶,什么也看不见了!

    那口汪有几亩地那么大,呈不规则的方形,我不知它是怎么形成的,只知道打我记事起,那汪就存在了,十岁之前,我一直认为所有的汪都是这样的!

    汪北是路,沿路南汪边是一排柳树,柳树下也是当年逢集时江湖卖艺人的场地,拿牙的、卖药的、耍把式的、唱大鼓的都在那片,卖花生、瓜子、糖球的小贩也来回转悠,情景很是热闹!

    那口汪从没干涸过,旱时和涝时感觉落差不是很大,现在想了想,那口汪底部是锅底状的,而且西南和东面与其他汪塘相通,形成一个更大的水平面,当然感觉不出水位太大变化!

    夏天的汪塘总是孩子的乐园,那水当时也干净,汪周围几个庄的小孩子总要去洗几遍澡的,当然,像我这一泡一天的毕竟是少数,大热天都能洗得嘴角发青,鼻涕流出来,我也是服了自己了。

    老汪塘总是有鱼的,每逢下大雨,汪周围都会聚满逮鱼的人,或叉或网,那时的我是最开心的,因为我父亲是老街出名的撒鱼人,家里有许多撒网,父亲撒鱼总会带上我,我也乐意同行,撒鱼前,父亲会在岸边拎着鱼网瞅上半天,然后一网撒出,当漫天的网落入水中时,父亲的嘴角总会露出自信的笑,然后慢慢蹲下,缓缓地拉上网,伴随着围观者的一阵阵惊呼,把撒上的鱼儿扔给我,我就雄赴赴地把鱼儿放进篓子里,把篓子抱在怀里,跟在老父亲的身后!

    冬日总要结冰上冻的,那时的冬天感觉比现在冷,整口汪都能冻得封满,不是那个丰满,嗬嗬,刚开始上冻时,我们用石头砸,用木棍敲,用脚上去试探,感觉差不多能承受人了,总有胆大的先上去,然后大伙儿都会跟上去,伴随着“喀嚓喀嚓”的声音,大家跑向汪对面,总会有倒霉蛋落水的,回家免不了挨揍,然后大人生堆火烤棉裤,倒霉蛋则抱着身子踡在被窝等棉裤烤干,哈哈,真的不是我!

     不知哪个人的决策,九十年代中期,那口汪被垫平了,我记得许多人到山上拉土,有人专门验方,从此,没有了汪塘,也失去了它的韵味!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大哥哥好不好,咱们来捉泥鳅”!每在电视中听到这首经典的校园民谣《捉泥鳅》,我总会想到老街后面的那口大汪,有时会听得走神!

    这些年,大江大海都到过,再大的风浪也经历过,沉醉过江之长,海之阔。骨子里,还是怀念儿时那口汪的平静,心止如水的“水”,在我看来,就是当年老街那口汪的水,每每想起那汪面,心,总会缓下来!

     老街的西大汪垫平了,没了;我心中的池塘永在,夏有鱼,冬有冰,池边树成荫!

    离人走久了,他乡当故乡;迷失的人回来了,青丝染秋霜,人老了,心苍了,世事看尽,泪奔,惟念那口汪!

     我家门前有口汪!坐在门前,能看到很远!

          2017.5.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