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立杰) 我枕边放着一本《容斋随笔》。在床头灯光照耀下的一个个疲惫的夜晚,墨香在翻动的书页中荡漾,我的思想在穿越历史的隧道,在人类历史拐弯的地方,寻找着陈年旧事,辨物思理,读书读人,使我在茫茫长夜中惊羡满天星斗,浩瀚太空中认识一颗颗耀眼的星座。得古人之心,思今日之事,心胸豁然。 《容斋随笔》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作者是宋代人洪迈。他计划写成《随笔》(一笔)、《续笔》(二笔)、《三笔》、《四笔》、《五笔》各十六卷,但不幸的是作者《五笔》只完成十卷,因仙逝而止。全书七十四卷,五十余万字。宋宁宗时书成,担任宝谟阁大学士的何异在《容斋随笔》总序中说:“该书可以稽典故,可以广见闻,可以证讹误,可以润笔端。”据说《容斋随笔》(一笔)完成于1180年,刊刻于婺州,后传入禁中,孝宗阅后深为赞赏。在一次宴会上孝宗对洪迈说:“我近读什么斋随笔。”洪迈答:“是臣著《容斋随笔》,无足采者。”孝宗说:“煞是好议论”。洪迈的文章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作为士人,这是十分荣耀的事,用洪迈的话来说:“书生遭遇,可谓至荣。”读书至此,我觉得皇帝大臣的这些推崇大概象今天的新闻炒作,抑或是该书最早的广告。但我是被书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精到评价所吸引。而该书行文又极为简约,精巧短文一事一议,仅一二百字成篇,极适合枕边阅读,睡前的几篇阅读,可以把人的纷繁思绪,慰藉的极为平静恬淡,象庭前迈着闲适的步子,唱着小夜曲酣然入梦―――― 洪迈认为科举制考试之弊不能革除的原因是作弊不幸败露的人不过百分之一二,即使被查出,当事人也没有受到制裁。越是命令禁止的事情,贿赂的酬谢就越高。进谏和奉公守法的大臣,虽然提出改进的意见,但这样的坏风气已如堤溃水滥,风吹草伏一般,没有一点改变。有人对行贿受贿之人要绳之以法,其实执行法令的官员,谁肯坚持原则,得罪他人而自找麻烦呢!不仅于事无补,反而那些提出严惩和举报的人,首先将灾祸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 往事越千年,当一个朝代想革除阻碍社会发展的弊端,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洪迈所评析的一个个历史事件,虽然不能重演,但和今天的历史相比有多么惊人的相似。朝代在兴衰更替,那些事不变,理也不能变,人的道德底线不变,我轻轻的将《容斋随笔》合上,感叹洪老夫子生逢其时,那些锋芒毕露的论断,能得到一位封建皇帝的容纳和赏识,也算是书生有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