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贤列传:陈肇宪泅水拦圣驾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李修运)

 我们小时候经常哼唱这样的儿歌:“东西陈集间,出了陈肇宪。兄弟均秀才,文章可圈点。黄墩发大水,冲毁万顷田。地方芝麻官,加码催逼捐。勇哉陈义士,自告去喊冤。头顶猪尿泡,运河拦龙船。康熙千古帝,免去租税钱。围堤三百里,丰收万亩田”。     “东西陈集”指东西两个方向有两个叫陈集的集市,东陈集农历二、七、四、九逢集,西面的陈集叫梨园,农历三、八、五、十逢集。在这两个集市之间,有一个自然村落叫井栏子,这庄上出了个叫陈肇宪的人。

清代康熙王朝,清圣祖皇帝玄烨南巡之际,在清江南省(明南直隶),来自邳州陈集的陈肇宪直接勇敢的拦驾上疏告御状喊冤。以现代人的标准来看,这个有勇气冒死请命的“刁民”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不仅没有被遭到任何处罚,相反,其诉讼请求竟然都得到了清廷满意的处理结果,还因此为遭受水患百废待兴的邳州一带免去了的沉重赋税,此举惠及一方百姓。

    明末为了应付内忧外患,屡屡加税,到清初,清廷曾下诏一律清除前朝的不合理农民负担,但邳州官吏为了利于多征,一直没有落实这一中央政策,不仅如此,清顺治十六年黄河决口,暴发洪水冲湮江南省邳州一带很多农田,造成大量灾民外出逃荒乞讨求生,留下的洪水冲积而成的沙滩地无人问津,但当地官员依然按实有田亩计算。为了出政绩,他们甚至将许多山岗荒废之地都算作良田,在现在实际耕种的田地里均摊,使得普通民众耕种一亩地要交三亩地的农业税,其他“四粮七钱”一分不少,广大农民实在是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外出逃荒行乞要饭为了活命,当时有一首诗,记录了悲惨景象:“流民连岁不堪图,尤是今年景象殊。树已无皮犹聚剥,草如有种敢嫌枯?插标卖子成人市,带锁辞年泣鬼途。过往轮蹄多显者,谁传此语到皇都?”

    陈肇宪,本名原誉,字肇宪,清江南省(明南直隶)邳州大村社(今江苏邳州新河镇陈集村井栏庄)人。邳州诸生(已被录取的私塾学生),性格豁达,忠厚耿直,喜任事。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圣祖仁皇帝南巡过江南省邳州,是时陈肇宪年二十余,迎銮上疏,具陈邳邑民有五难,牧有四德,天恩大沛,润泽苍生。邳州人至今怀念不已,“陈肇宪告御状”的历史真实故事久传不衰。

    邳州士民陈肇宪的奏疏文本现存于邳州《陈氏族谱》,其文曰:“今我万岁皇爷巡视南土,小民得见天颜,敢于冒死呼吁,择邳州之五难而亟陈之。决口未塞,民无栖止,则闭口筑堤,务其坚固之为要也。再则,毛家堤口,居邳州上流,东自唐宋山,西至毛顿山,宜急筑堤,以防上流之水。三则逃亡编银望除也,编审三十年,逃亡数千余丁,现存者不能完,安能代赔逃亡?四则积年逋赋望免也,拖欠银粮,分年代征,夫代征固快一时,而积少成多,转增后日之敲扑矣。五则更急者,水沉地五千七百余顷,抚臣慕、赵、汤、董俱委员查勘,但不久升迁,是以未及题奏。今决口即闭,流民骤难回籍,久荒骤难开垦。仰祈万爷皇爷特恩豁免,俟垦熟起科,而逃民方敢复业矣五难果除,民引领而望者,犹在留任州牧。邳州知州孙居湜于二十六年九月到任,清正廉明,竟以凤阳麦诖误。夫迟解之罪,其情可原。百姓爱戴情切,美德难以枚举,其最大者则有四德而不忍舍。邳州知州孙居湜到任之日,知水沉地亩,遂哭诉督臣董,岂期董臣内转(上调朝廷任职),后督抚臣到任,复请派员查勘,因册结未清,未经题奏,邳州知州孙居湜日夜不遑,民之感其德者一。邳州间有高阜者,催科有法,实在水沉者,劳心抚字(对百姓安抚体恤),且钱粮毫无耗费,麦米俱系平斛,民之感其德者二。其断狱明决也,操冰履霜,认理执法,毫无所私,片言可以服心,州牧中从来所未多见者。其崇节俭也,廉静寡欲,居宦如平素。夫宦清则衙门清,则百姓安,阖州之人瞻依如父母焉。况乎设义学,讲条约,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又其余也。总之,邳邑(邳州)五难,而除粮为急。万岁皇爷南巡,省耕省敛,诚千载难逢,邳民(邳州老百姓)再生之机也。士民困苦已极,忌讳不顾,匍匐道左。若果以民言足信,民风堪怜,警跸所至,自目击而心伤。仰祈万岁皇爷大沛天恩,除五难以救水沉之苦,留州牧以招流民之众。阖州士民谨奏。”

   从这段文中可见,邳州人陈肇宪代表的是邳州老百姓上书启奏为民请愿,但其中还有请求朝廷即清政府将原来邳州官声口碑甚佳的邳州知州孙居湜挽留的诉求。邳州人陈肇宪一起递送民本的也是他的弟弟,不过却是同胞兄弟,这位邳州人叫陈原培,同是邳州州学诸生,其人足智多谋,奏疏实为其草创。参与其事者还有他的高祖清江南省(明南直隶)邳州人陈其悃,据说陈其悃为了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临事不惧的胆略,常将陈肇宪召至面前,谈话之间,出其不意大声呵斥,而见陈肇宪从容申辩,笑曰:“是有胆,事可办。”

    邳州一带民间相传陈肇宪等打听到康熙帝南巡过江南省邳州的时间,先在邳州隅头镇(今江苏新沂市窑湾镇鱼头子村)的上游万庄附近大运河西堤挖个洞,邳州人陈肇宪在洞中隐藏起来,并将奏疏用猪尿泡包好扎在头发里,然后让同伴把洞口伪装起来。康熙帝的龙舟行至此处时,陈肇宪从洞口一跃而出,窜入大运河,向龙舟游去。龙舟上的侍卫疑为刺客,把陈肇宪捉拿上船,一阵拳打脚踢。肇宪大喊:“民子有冤”。宰相张玉书闻声赶来,见是读书人的模样,便亲自审问。陈肇宪于是递上奏疏,张玉书将奏疏转呈清圣祖康熙皇帝。

    然而按《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圣驾于康熙二十八年春正月初一启程,乃是先由陆路,取道永清、文安、河间、德州、泰安、蒙阴、沂州,二十三日驻跸郯城,二十四日驻跸宿迁,而后改由水路,上御舟阅视中河河道。据此,清圣祖仁皇帝过江南省邳州一带应在二十四日,且由陆路乘马,所谓挖洞藏身之说并不可信。况且《实录》尚有更为明确的记载:清圣驾由郯城县至宿迁县途中,“上率扈从部院大臣及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河道总督王新命、漕运总督马世济等阅视中河(邳州中运河)至直河口(直河口在宿迁县皂河镇西),下马坐堤上出河图指示诸臣……”此为清圣祖南巡过邳州时乘马而非御舟的明证。二月十六日,御舟抵杭州,次日回銮启行,三月八日御舟泊宿迁,十二日泊济宁,其间九日至十一日,《实录》略而不书,大约归舟匆匆,肇宪拦驾不可能在圣驾回程途中。肇宪奏疏末尾处有“匍匐道左”等语,邳州史籍《邳志补》本传亦谓“是时陈肇宪以一男子渎冒上章奏,观者数万人,夹道悚息”,则皆与《实录》记载相吻合。

   现在邳州的《陈氏族谱》中还保存着当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对于此事的圣旨两道,其中之一曰:上谕户部:朕前巡幸江南,凡所经历,于编民疾苦必详加体察,如伤念切,每沛恩膏。朕过邳州,亲见彼处田地多为水淹,耕耘既无所施,赋税于何取办,其现在被淹田亩,应纳地丁,及漕项钱粮,俱行蠲免。历年逋欠,亦尽与豁除。该督抚即行出示,遍晓穷乡,仍不时廉察,倘有仍行私征者,题参,从重治罪。以副朕恤民生至意。尔部即遵谕施行

    谕旨连降,天恩大沛。《邳州志》、《邳志补》、《邳州文史考》等历史典籍记载:“邳州获免租赋十四万两,夏秋米麦三万四千石,永除逃户九千二百丁,水沉地四十六万亩,陈肇宪上疏之力也”;“又筑长堤,西起唐宋山(今江苏邳州市八路镇唐山村),东抵猫儿窝(今江苏邳州市运河镇朝阳村东部与新河镇龙化村交界运河河道)三十余里,以遏北水之泛溢,皆肇宪疏中所恳祈也”。陈肇宪上疏,解民倒悬之苦,功莫大焉,然而陈肇宪终身恂恂(xun,第二声,谦虚谨慎貌),口不言功。

井栏庄离我的老家李洼只有一箭之地。我没有看过《陈氏族谱》,据老人回忆,陈氏的辈份是“正、方、贤、良、士、绵、益、昌”往下排序的,大概这位义士陈肇宪应是“良”字辈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