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名胜:宿羊山古庙知多少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温带)

清 凉 寺


    
清凉寺坐落于宿羊山老街的最高点,即被人们称为“上庙台子”的地方。它初建于元至正之时(公元1341年),重修于明天启之年(公元1621年),至今已有662年的历史。
清凉寺占地约9900平方米,有古建筑100余间,鼎盛时期有住持生僧200多人。它北依宿羊山脉西段山峰,东西南诸方,均是平川之地。
    清凉寺的建筑以青石垫基,上面是一色的灰砖瓦木结构。它的建筑布局是沿中间一条中轴线,分三道院落构建殿堂。北殿是天王殿,十八尊者殿,中殿是佛祖殿,前殿是圣帝殿、马王殿(关羽的两匹马)。最前面是五间门面,正门上横书“清凉寺”三个大字。三道院落的东西两侧各有厢房陪衬。
    清凉寺经历了600多年的历史沧桑,有记载的只有明朝天启年间重修过一次。住持生僧在日伪统治时期被赶出庙宇。它曾作过国民党邳县第十五区区公所。解放后,我人民政府把它作为宿羊山乡粮食管理所。1978年粮管所迁址,清凉寺所占地皮被分给私人建房,地上所有建筑全被拆除,从此清凉寺不复存在。
附:“清凉寺”重修碑文
    盖闻兴废古今一辙,无创于前,虽美弗彰,不继于后;虽盛不常,如宿羊山之清凉寺,初建于元至正之时,重修于明天启之年。殿宇流丹,楼台耸翠,神灵赫濯,呵,护群生僧已来久矣。
    迨后数十年,住持未得人,久而失修,以至墙倾屋颓,将为垢墟。噫!鸟啼花落,不闻晨钟暮鼓。沧海桑田,凭眺夕阳荒草。俯今悲昔,能不慨然于兴废乎!
    有瑞香寺僧一驻锡于此,目睹心伤,不忍坐观,立志募修。而工程浩大,独木难成。遂谋之于镇中诸大檀越,沿门托钵,集腋成裘。上自官宦绅士,下至农工商贾,无不乐从,倾囊相助。乃将东西两殿及天王殿次第修整,并将圣帝殿、佛祖、十八尊者,各神像重修庄严。不数年焕然一新。神灵点佑而成者非耶,有志者事竟成邪。工竣后嘱为碑文,以垂久远,余能文,特志其事于之尔。
南徐蔡田撰
东徐李春园书
住持僧绪聪·本松孙觉秀重修

                      文 昌 阁


   
文昌阁位于宿羊山圩内东南隅,古井东南角,基地高于周围地平面三米多。庙内建有大殿三间,配房三间,门楼两间。整体建筑全是砖瓦结构,宏伟、壮观,文雅。庙前有石碑三统,主要记载建庙时间、意义和捐款人姓名。庙前有花园一座,兴盛时期园内植有松柏和各种花草。最后一代住持人名叫刘皮贤,1948年前谢世。
    据阁前碑文记载,文昌阁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是官宦士绅为纪念唐朝韩愈而建此阁。因此经常有文人学士前来瞻仰、祈祷,求韩愈保佑他们金榜题名,飞黄腾达,步入仕途。
    文昌阁在日伪统治时期,被汉奸刘斐然破坏。百余年古建筑,毁于一旦,呜呼!愤哉!悲哉!

                      火烧红云寺


   
红云寺位于宿羊山街北林庄后小山东南角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4年)。规模不大,但全是砖瓦结构,气势较为壮观。据民间传说,当年红云寺有五间大殿,东西配房各三间,过道三间,中间一间是大门,门两旁有两个石狮子。五间大殿中间塑有观音菩萨像,东屋塑有关老爷像,两边有站班的小神像。红云当时住有七八十个和尚,一度香烟缭绕,雾气冲天。大约到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由于和尚为非作歹,红云寺开始走下坡路。
    据传说当时民间前来庙里烧香求神、许愿的妇女长得略有姿色的,和尚们略施小计,将其奸污,甚至有时竟留妇女在庙里过夜。和尚们的劣行,惹怒了当地的百姓和官员,一封状纸告到皇上那里,当时的道光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将有劣迹的和尚杀死,余者转入他寺,并放火烧了红云寺所有房屋,从此红云寺再无踪迹。但在民间却留下了“火烧红云寺”的传说。

                           火 神 庙


    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宿羊山街老百姓家里经常失火,闹得人心不安。针对这种情况,街上的富户和绅士动员街坊群众,筹款兴建一座火神庙,目的是压压宿羊山街的火气,以期不再发生火灾。破土动工的时间是清乾隆五年。
    火神庙位于清凉寺的东南角即现在住户刘体海的家西。该庙建有三间大殿,两间配房,一个大院,大门朝南。大殿只塑一个神像,叫火神老爷。火神老爷有三头六臂。三头正面是红脸,两边是蓝脸。六臂分别持火弓、火箭、火龙、火蛇、火雀等火器,真是威风凛凛,杀气逼人。逢年过节老百姓前来烧香上供的,祈求平安的,络绎不绝。但宿羊山街会不会因为建了火神庙,而火灾减少或不再发生呢?当然不会的。建火神庙之举只反映了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且在当时只能如此。

火神庙于公元1946年停止烟火,1953年全部拆除。

                      花 石 碑


   
花石碑位于刘林北的小山垅上,高四米,宽1.6米,上方刻有二龙戏珠、圣旨二字。下面的碑文,主要记述白寡妇孝敬公婆的事迹。
    据传说白寡妇娘家姓刘,18岁嫁到白家为媳。不幸20岁时丈夫病死,生有一子,随公婆一起苦度光阴,一辈子守身如玉。因婆婆疼儿子,终日啼哭以致双目失明。老公爹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卧床不起。白寡妇一个人挑起全家四口人的生活重担。她除了承担繁重的田里劳动外,还得照顾公婆的饮食起居,缝补浆洗,不堪重负。为给公爹治病,她花掉了出嫁时爹娘给的所有私房钱,并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扶养成人,让公婆安度了晚年,走完人生之路,一时传为佳话。此事后来传到了宣统皇帝那里,宣统帝十分感动,便下诏恩准给白寡妇树“节孝碑”,所以花石碑上有“圣旨”二字。
    花石碑在1967年被推倒砸烂,但白寡妇孝敬公婆的事迹,还时时留在人们的心里。

宿羊山镇历史以来庙宇统计表

庙名称        庙性质       最后当家人
瑞香寺         庙        戒三
清凉寺        庙        
火神庙        庙        
红云寺        庙        
文昌阁      庙        刘皮贤
韩行庙         庙       耿觉连
青石庙        庙        
韩家庙        庵        月光
 张家庙       庵        瞎兆银
 刘家庙        庵       
西营庙          庵        
草庙          庵        
黄墩庙        庙        
吕村庙        庵        

沟上庙                    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