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贤列传:“下邳县子”垣崇祖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周伯之 张士伦)   

 垣崇祖(440~483年),字敬远,南朝下邳人。出生于豪强世族,曾祖垣敞在南燕慕容政权中任吏部尚书;祖父垣苗归南后,安家于下邳,官至龙骧将军、汝南新蔡二郡太守;父垣询之为积射将军。崇祖因抗击北魏南犯,立有战功,被封为“下邳县子”,授游击将军,历任豫州刺史、五兵尚书等职。

    垣崇祖14岁时,即有才干谋略。伯父豫州刺史垣护之对本族人道:“此儿必成大器,你们皆比不上他!”刺史刘道隆举用为主薄,待之甚厚。不久,垣崇祖又任新安王刘子鸾的上将军。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年间,刘道隆出为梁州(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刺史,奏启转垣崇祖为义阳王征北行参军,与自己同行北征,并命其回故乡下邳召募新兵。

宋明帝刘彧于泰始元年(465)十一月弑前废帝刘子业而即位。刘道隆被杀,平北将军、徐州刺史薛安都反。明帝便派张永、沈修之北伐薛安都。当时,薛安都的部将(女婿)裴祖隆与李世雄据下邳,而垣崇祖正在下邳召募新兵,自然也要受裴、李二将管辖。恰在这时,青州将刘弥之偷袭下邳,裴祖隆兵败,幸而被垣崇祖率亲兵数十人救起,遂一同逃奔彭城。不久,彭城被北魏兵攻下,垣崇祖便率领部下在琅邪(在今山东临沂市)一带打游击,坚持抗敌。这时,他母亲还困在彭城。他派人迎母南归时,被魏人发觉,将老人扣为人质。关键时刻又是人际关系发挥了作用。因为垣崇祖的妹夫皇甫肃的嫂子是薛安都的女儿,薛安都降魏,魏人当然信任他的女儿。由薛女帮助,皇甫肃才有机会护送家属及岳母直奔朐山(指朐山城,在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垣崇祖率部占据朐山,并派遣使者到京师建康复命。当时,齐太祖萧道成为禁军将领驻军淮阴,他一方面派人护送垣母还京,一方面任命垣崇祖为“朐山戍主”。

朐山城面临黄海,孤绝而险要,人情未安。垣崇祖常浮舟于水边,遇有紧急情况则登舟入海。军将中有因罪受罚者降于北魏,且告以防卫情形,北魏东徐州刺史成固公刚占领青州之地,听叛逃者说朐山形势,便派遣2万多步骑兵袭击垣崇祖,屯兵于洛要(在今江苏赣榆县东南),距朐山20里。垣崇祖送客未归,城中一片惊恐,皆欲弃城下船入海。垣崇祖回城对心腹兵将说:“敌人此来,本非大举进犯,正是听到信息而进行的试探,极易诳骗。今若得百余人回城,事必成功。但人情倘一惊骇,便不可敛集。你们急去城外2里处,大叫而回,且要高唱‘艾塘义人已得破虏,须戍军速往,相助逐退’。”船中人闻言大喜,争上岸,在垣崇祖率领下,边唱呼,边入城,而城中老弱之人则用船载入海岛。又令人拿着两把大火炬登山高呼。北魏侦察骑兵回去汇报,说朐山军备甚盛,魏军于是悄然撤退。

其时,北魏欲南犯,宋明帝问计于垣崇祖。垣崇祖启奏道:“宜以轻兵深入,出其不意,进可立非凡之功,退可绝其窥伺之患。”明帝许之。垣崇祖遂率数百人入北魏界700里,占据南城(在今山东平邑县南),固守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震动了周围郡县。北魏以为心腹之患,故重兵攻之。垣崇祖别将梁湛之母在北方,魏人遂执其母相要挟,迫梁湛降顺,且瓦解垣崇祖军道:“大军压境,孤守难保。”于是众情离散,一时奔退。垣崇祖喝住众人,晓以利害道:“今若俱退,必全军覆没!”率众回身反击,追者大败而去。因为战功,垣崇祖被封为“下邳县子”。

顺帝昇明二年(478)正月,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讨萧道成失败。萧道成总揽朝政,任命垣崇祖为持节督兖、青、冀三州诸军事,累迁冠军将军、兖州刺史。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四月,萧道成受宋禅称帝,改国号为齐,是为齐太祖高皇帝。

高帝萧道成登基第二月,便对垣崇祖道:“吾新得天下,北魏必以收容刘昶(原为宋义阳王、徐州刺史)为借口,侵犯边疆,寿阳正当其冲,非您无人能守。”于是调任崇祖为豫州刺史,镇守寿阳(在今安徽寿县)

当初,齐高帝曾欲让第三子豫章王取代太子,因为豫章王谨慎恭敬,故太子即位后仍然友爱不变。垣崇祖忠于高帝,不亲附太子,当他在下蔡故城破敌后曾被高帝召回京师,密谋朝事。这让太子心生疑忌。垣崇祖临行时,太子曲加礼待,并说:“世间关于废立流言,我已不放在心上了。愿自今以后,您与我富贵相期。”垣崇祖拜谢无语。垣崇祖去后,高帝又遣荀伯玉传达诏令,命垣崇祖处理边防事务,崇祖受旨后连夜出发,未及到东宫辞行。太子以为荀伯玉不忠于自己,亦怀恨在心。

高帝崩。当月,即建元四年(482)三月,太子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他害怕垣崇祖拥兵边关有异心,于是征召垣崇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不久,诏命留本任,加号“安西将军”,后迁五兵尚书,领骁骑将军。这叫明升暗降。即便如此,武帝仍不放心,便在南齐永明元年(483)四月九日下诏,诬垣崇祖招结江北流民,欲与荀伯玉作乱,即日收捕杀之。垣崇祖死时年44岁。子惠隆,流放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南部),并死于此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