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林漫步:苏轼为什么能安享天年?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段桂阳)  

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苏轼都是仕途不顺之人,都被贬官,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但韩、柳寿命都没超过50岁,而苏轼却活了64岁,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已算是可以了,原因何在?

    首先在于,苏轼本人的体格十分强壮,具备良好的基因。另一个原因,苏轼的家庭生活非常和睦,前妻王氏精明平实,爱东坡,无私地接纳苏轼诗人的生活。后来的侍妾朝云能和苏轼精神上共鸣,和苏轼不离不弃。苏轼和弟弟苏辙的感情也好,兄友弟恭。乌台诗案中,苏轼被押回京师,在扬州渡口,苏轼感觉这次罪不小,曾想投水自尽,但怕连累同样做官的弟弟子由,所以没有实施。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苏轼、苏辙弟兄情谊之深。

    另外,苏轼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苏轼和韩惇在湖北共游芦关,来到一条深涧边,上面架着一条窄木板,下面有百尺光景,深流滚翻倾泻,两侧巨石陡峭。韩惇向东坡提出从木板上走过去,在对面岩石的峭壁上写一行字,苏轼不肯。当韩惇却走过深涧,然后把长袍塞在腰间,抓住一条悬挂的绳索,坠下悬崖,在对面小溪的岸上,在岩石上题字。不是苏轼胆小,他只是不拿生命开玩笑。苏轼还练瑜伽,寻找长生不老药,和别人一起炼丹,虽然现今看起来有可笑之处,但也是热爱生命的体现。

    另一个原因,就是苏轼的豁达乐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点不用赘述。

    还有,苏轼兴趣广泛,诗文、书画、美食,可以说是个玩家,这也是他能安享天年的原因之一。其次,苏轼朋友遍天下,特别是和佛印等佛家弟子相处,更能让他参透生死,随遇而安,天人合一。

    苏轼也有缺点,就是他看不出别人的短处,却少了内心的戾气,也让自已得以安享天年。苏轼在任杭州太守的时候,一个由乡间赴京都赶考的书生,因有欺诈嫌疑而被捕。那个书生带着两大件行李,上面写着交京都竹竿巷苏侍郎子由,下面署名苏东坡。分明是欺诈,原因却是怕税吏抽税,当时税务很重,所以想借着苏轼兄弟的名字逃税。苏轼知晓内情后,微微一笑,吩咐书记把行李上的旧纸条撕去,亲自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姓名地址,并且给苏辙写了一封信,交给那个双手颤抖的书生带去。苏轼对那个又穷又老的书生说:“老前辈,这次你放心吧。即使差人把你抓到皇上跟前,担保你无事。明年考中,别忘了我。”与人为善,内心仇恨怨气少,也让苏轼得以安享晚年。

    苏东坡的个人欲望也不是太强烈,特别是色欲。才女琴操,本是歌伎,却对佛法有所参悟,她听从了苏轼的规劝,自己赎身之后,出家为尼。

    才华横溢,豁达可爱的苏东坡,虽然为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大对立的派系都不容,而且屡受朝中的小人所排挤、诽谤,但依然活得洋洋洒洒,成为千古名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